分享

量子思维是个什么鬼?

 德培论道 2020-08-26

纷繁世界,大道至简。

1900年,普朗克的论文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释放出“量子”这个小妖精。

那一年,刚从瑞士的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的爱因斯坦,21岁,正在四处奔波,焦头烂额地找工作,15岁的玻尔还只是哥本哈根一个顽皮的中学生。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曼在提出,自然界本质上是遵循量子力学的。

量子

是物理世界里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元,是能量的最基本携带者。它是光子、质子、中子、电子、介子等基本粒子的统称。可以说,整个世界都是由量子组成的。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尽管量子理论还未完善,但从理论萌芽到技术开发已有百年,直到近年全球才掀起量子热潮。

美国最先研发量子计算机,2013年就启动量子环网计划,到2015年底成功造出量子计算机D-WAVE;

欧洲不甘示弱,2016年发布量子宣言,投资10亿美元于量子旗舰项目;

中国则弯道超车,研制出量子通讯卫星和量子计算机。

2016年8月,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发射成功,“墨子号”入选英国《自然》杂志点评的年度国际重大科学事件。

2017年5月,中国宣布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能够创造10个超导量子比特操作。

有观点认为,量子计算机在有50量子位后就能实现“量子霸权”,可以执行常见超级计算机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不仅量子通讯、量子计算荣升科学网红,资本市场也竞逐量子概念,更不乏商家炒作量子产品,从量子手机到量子检测仪,乃至滋生量子农业、量子医学等,就连张瑞敏都宣告海尔进入量子管理,甚至有专家预言,既然互联网时代需要互联网思维,一旦进入量子时代,无疑需要量子思维。

量子时代似乎真的近了,人们对霍金等量子科学大咖的演讲趋之若骛,可是九成以上听众甚至是博士生都听不懂。

其原因就在于20世纪物理界最大的“成功”就是让“物质是实体”太深入人心。

殊不知,19世纪末牛顿统治的物理学走向终结,却因量子惊雷现世,埋下日后一个世纪逐渐倾覆经典物理世界体系的引信。

自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后,从讨论光量子、确定原子结构到提出相对论,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矛盾愈发激烈,爱因斯坦与玻尔展开一直延续到他们去世的旷世之争。

 普朗克(左)和爱因斯坦

可恰恰激烈的科学争论与探索,为人类开启了量子世界之门,完全颠覆了原有物质的概念。

爱因斯坦说:“玻尔,上帝不会掷骰子!”

玻尔一脸不高兴:“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应该怎么做!”

几十年后,霍金看着历年的实验记录,有些垂头丧气地说:“上帝不但掷骰子,他还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去!”

在牛顿看来,物质由分子构成,是客观真实的存在。

但伴随人类认知的进化才发现,物质归根到底是能量,是实体还是虚幻,只不过是能量不同的振动频率、结构关系与表现形式罢了。

而量子作为能量的载体,反映的是一种功能性、结构性。

因此,以牛顿理论看,宇宙是个上了发条的机器,以三大定律为准则,从时间到空间都是绝对的、确定的、可预测的。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量子科学展现了一个纠缠的宇宙,所有事物都微妙地联系,看似无序混沌却有内在逻辑,不单测不准,唯一能预测的只有可能性。

即便二者远在天涯,其行为也相互关联,用此或更容易解释“蝴蝶效应”或者心电感应现象。

量子纠缠

是量子力学最重要、也最神秘的现象之一,是指粒子(原子、光子等)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粒子组成系统中相互影响的现象,这种影响不受距离的限制,即使两个粒子分隔在直径达10万光年的银河系两端,一个粒子的变化仍会瞬间影响另外一个粒子。

当对其中一个粒子测量时,也会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尽管二者之间没有东西相连,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彼此沟通。

“量子纠缠”可以预测相隔甚远的一对量子的状态,即便二者远在天涯,其行为也相互关联

因此,若把物质看作实体,就会强调实体间的相互作用,才有了牛顿经典力学;若把所有物质看作一个系统,比如互联网,就以“链接一切”形成一张网。

但当物质是能量,能量间就不止于力与连接,更多是微妙的感应。

比如,在清朝闭关锁国下,中西方两个系统互不干涉,可正因八国联军强行撬开国门才让中国醒来,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再如,直到今天美国都想不通,为何提出世贸竟让中国最受益,而互联网发明在美国,应用爆发却在中国。

世界混沌复杂,早非线性逻辑所能解释,小到个人意识,大到世界运行,遵循的都是量子法则,但不确定、非决定性乃至量子干涉、叠加、纠缠,并不意味世界的未来不可测。

毕竟任何发生都有迹可循,即便是感应的背后都有“联系”在起作用,因此,至少我们能预测不同的可能性,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但只要满足条件,发生是必然的,时机却是偶然的。

当我们进入量子时代,理应跳出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思维框架。

因为工业时代的牛顿思维是机械化、确定性、逻辑性,强调秩序、法则、控制、静态不变,信息时代的互联网思维是开放、链接、共享,强调织网、协作、平衡、动态变化。

量子思维,说浅了是一种基于量子理论的思想方法,说深了是一种“复数”(多种可能性)、复式(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自带感应(如思考下的选择)的思维方式,打破了时空的维度(N维空间与角度),寻找复杂背后看不见的联系,进而强调组织、杠杆、创新、系统突变。

因此,通俗讲,量子思维是从物质到能量,从互联到感应,“看见”能量间的联系,用社会学角度看,即为触类旁通的“悟道”。

对此,政治家若换上量子思维,就不会心碎于西方经典普世价值观的崩塌,反而会看到新世界的光芒万丈,精心布局于拐点时代没有老大下的各种勾兑;而企业家也不会纠结于模型算法下的科学管理。

其实,从量子组织到量子管理,都需要感应、关联、勾兑。毕竟,量子思维注重的并非“一”和“二”,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