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十四)

 承德皇家园林 2021-03-06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巡次数最多的就是北上围场木兰秋狝,他在位六十年秋狝大典参加了四十次。小编查阅了《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 、《乾隆朝起居注》等资料,以康熙出巡为主线编辑整理了《乾隆皇帝又出巡了》,以供大家欣赏。

乾隆十四年(1749) 正月,以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土舍郎卡投降,命傅恒班师,特封忠勇公。二月,以岳钟琪亲赴勒乌围,招莎罗奔来降,谕特嘉奖之;大金川之役决定撤兵;乾隆帝至西苑丰泽园演耕。三月,封岳钟琪为三等公,加兵部尚书衔;诣先农坛耕耤。四月,御太和殿,册封娴贵妃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以平定金川并册立摄六宫事皇贵妃加上太后徽号、翌日颁诏天下。五月,下诏斋宫致斋勿鸣鼓角;稽古虞书秩宗典朕三礼;规定祭坛装修规制、颜色;定制明年巡幸五台、河南计划。六月,乾隆御制诗出版。七月,命傅恒、陈大受译西洋等国番书;北巡木兰秋狝。八月,行围于木兰围场,蒙古诸王设宴。九月,自热河奉皇太后回銮幸蓟州盘山静寄山庄度假。十月,命四川提督岳钟琪在紫禁城骑马,授四川提督岳钟琪子岳沺、岳淓、为蓝翎侍卫,赏傅恒充五朝国史馆监修总裁官。十一月,大学士张廷玉准以原官致仕。十二月,大学士九卿议,张廷玉削去伯爵以大学士原衔休致,仍准配享太庙。

清平定大小金川之战

乾隆十四年。己巳。(1749年,弘历三十八岁)。

春。正月。庚戌朔(初一日)。上诣奉先殿行礼。诣堂子行礼。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寿康宫、庆贺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作乐宣表如仪。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遣官祭太庙后殿。 

○谕军机大臣等、元旦天气清朗。旭日融和。群情欣豫。朕心深为嘉悦。以此验之。定卜今岁、事事顺畅。所至如愿。经略大学士傅恒、已抵军营。茂迓天庥。和辑士众。必能一月三捷。迅奏肤功也。除夕申刻、接到十二月十八日奏摺。筹办诸务。俱周详妥协。惟时朕已封笔。此皇祖皇考所贻成宪。经岁惟此片刻之闲。而经略大学士所奏、拣员办理粮运一事。若俟部议行文外省督抚、不知应发若干员。迨其咨商往返。迁延时日。恐至二月杪、经略大学士奏凯时。该员尚未必到齐。即交军机大臣办理。亦须迟待数日。是以朕即自行酌定。口授内侍缮写。其中有向经记名乾。于履历片中查派。并量地方职任之繁简。设员之多寡。如各省道府、及黔省同知本少者。皆未派出。河南路不甚远。添派数员。已行文各该督抚、令于文到三日内、驰驿前往。庶可及时任事。足敷调遣。各该员办理妥协。自应照军功议叙。其庸劣者。但议处该员。此系朕所亲定。与该督抚无涉。朕于夜分筹办如此。即封笔后亦未尝稍闲也。至于经略大学士所奏清字一摺、及覆奏密谕诸摺。岳钟琪具禀一摺。俱尚未发。俟初二日另颁谕旨。以元旦应言吉事。期速成功也。其传谕湖广、云、贵、河南、各督抚谕旨。及检派各员名单。著一并。钞发。鸿钧运转。气象更新。专听经略大学士喜音、以为欢庆。

○辛亥(初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军机大臣等:据经略大学士傅恒奏称、卡撒一路。尤属险要。请亲身督军。若与岳钟琪共驻党坝。恐未免转滋顾忌。非其所愿。不若将此一路、添调重兵。专委岳钟琪办理等语。经略大学士、所见未免虑之太过。朕前所降谕旨。早为筹及。业经详悉指示。经略大学士接到、自能领会。朕再三裁酌。地有平险。势有难易。与其致力卡撒。邀不可必之功。徒挫士气。究难进取。不若径由党坝一路。避奇险之坚碉。乘可用之兵力。尚可连获胜阵。歼丑执馘。以为纳降奏凯之地。至岳钟琪不免顾虑私情。经略大学士至彼、开诚布公。自能感动。但既有此情形。不若明降谕旨。令其释然于中。协力共济。于事更为有益。经略大学士宜体悉此意。所有谕旨一道。著交经略大学士阅看。于应发时即行颁发。俾岳钟琪、傅尔丹、一体遵照。

○又谕曰:大学士傅恒、奉命经略。军营一切机宜。悉听调度。朕观番境情形。大兵自当径由党坝一路攻取。著传谕经略大学士傅恒、统领提督岳钟琪。督率官兵。刻期进剿。迅奏肤功。其卡撒一路。亦属紧要。应酌分满汉官兵数千。交内大臣傅尔丹、相机办理。收犄角之效。岳钟琪等、身膺军旅重寄。各宜禀承节制。协力和衷。共建殊勋。以副委任。

○又谕:朕阅经略大学士傅恒屡次奏报、番境道路奇险。军行艰瘁。朕知经略大学士、乃自请督师之人。所奏实不过十得其五。然即此而观。则人力之难施。大概可见。从前讷亲、张广泗、若将此等情形。据实入奏。朕必早有裁酌。何至劳费若此。此固朕上年运度驳杂所致。而朦蔽之罪。伊二人实已不容于诛矣。

大小金川地图

○壬子(初三日)。上奉皇太后幸重华宫侍宴。

○谕军机大臣等:今日新正令辰。恭迎皇太后圣母銮舆。内廷春。仰蒙慈谕。经略大学士傅恒、忠诚任事。为国家实力宣猷。皇帝宜加恩锡。封彼以公爵。以旌勤劳。钦承慈训。深惬朕心。但封公之旨。应俟奏捷到日颁发。著先行传谕。俾知圣母厚恩。在经略大学士素志谦冲。必将具摺恳辞。此断可不必。经略大学士此番出力。实为国家生色。

○癸丑(初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大学士伯张廷玉、三朝旧臣。襄赞宣猷。敬慎夙著。朕屡加曲体。降旨令其不必向早入朝。而大学士日值内廷。寒暑罔间。今年几八袠。于承旨时、朕见其容貌少觉清减。深为不忍。夫以尊彝重器。

○丙辰(初七日)。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上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谕:经略大学士傅恒奏报、小金川土舍良尔吉、漏洩军机。蔑兄奸嫂。罪恶贯盈。已于十二月十一日、在军门枭示。土妇阿扣、于二十二日、在美诺正法。枭首传示。汉奸王秋、拏赴卡撒。俟审明处以极刑。其二子亦俱即日伏法。

○丁巳(初八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午(初九日)。享太庙。遣和硕恒亲王弘晊、恭代行礼。遣官祭太岁之神。

○庚申(十一日)。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辛酉(十二日)。祈谷于上帝。上亲诣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戌(十三日)。上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上还宫。

○癸亥(十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甲子(十五日)。上诣寿皇殿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金川用兵一事。朕本意欲以禁遏凶暴。绥辑群番。并非利其人民土地。而从前讷亲、张广泗、措置乖方。屡经贻误。是以特命经略大学士傅恒、前往视师。熟察形势。相度攻剿。经略大学士傅恒、自奉命以至抵军。忠诚劳勚。超出等伦。其办事则钜细周详。锄奸则番蛮慑服。整顿营伍。则纪律严明。鼓励戎行。则士气踊跃。且终宵督战。不避风雪。击碉夺卡。大著声威。诚为仰副委任。朕思蕞尔穷番。何足当我师颜。而机政重大。部务殷繁。诸大臣皆为此一事。驰驱经营。经略大学士傅恒、乃中朝第一宣力大臣。素深倚毗。岂可因荒徼小丑。久稽于外。朕心实为不忍。即擒获渠魁。扫荡巢穴。亦不足以偿劳。此旨到日。经略大学士傅恒、著即驰驿还朝。尚书达勒当阿、舒赫德、各有部职。亦未便久旷。总督尹继善、统制全秦。边防綦重。著一同回任。所有军营一切事宜。交与该省总督策楞、提督岳钟琪等、尽现在兵力。足以调派。即传尔丹、尚有满兵在彼。亦应暂留。殚心筹画。妥协办理。以竣军务。

○谕军机大臣等、朕思用兵一事。总系从前不知其难。错误办理。今已洞悉实在形势。定计彻兵。另有谕旨寄发。召经略大学士傅恒还朝。

○顺天府行乡饮酒礼。

○乙丑(十六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曰:经略大学士傅恒、自抵军营。即诛渠魁。克碉卡。军威大振。贼酋穷蹙求降。经略大学士志期殄灭种类。欲俟各路兵丁齐到。一举荡平。不肯允降。朕思蠢尔穷番。何足污我斧锧。既已乞降。允宜网开三面。且经略大学士心膂重臣。久劳于外。朕心实为不忍。已降旨召令还朝。赞襄机务。所有纳降事宜。命川督策楞、随宜酌办。

又谕、朕已降旨班师。其东三省兵丁尚未到营者。著由原路彻回。领兵之副都统、侍卫等、奉到此旨。沿途严加约束。不得滋事扰民。

丁卯(十八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曰: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现在召令还朝。二月初旬。即应星驰就道。策楞身任封疆。所有军前一切善后事宜。皆该督专责。

又谕、从前调往金川兵丁。道远人众。回程之际。兵心不免稍生懈弛。现已传谕领兵官弁等。令其严加约束。不得扰及闾阎。该督抚身任地方。各宜留心、照前往来督率。以资弹压。毋令滋事。

辛未(二十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甲戌(二十五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丁丑(二十八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大小金川之战

二月。己卯朔(初一日)。

庚辰(初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巳(初三日)。朝日于东郊。遣愉郡王弘庆行礼。

○谕军机大臣等:本月初三日。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奏到军前情形诸摺。朕披览深为嘉悦。贼境坚碉林立。若仍蹈前辙。徒事攻扑。虽经年不能奏绩。经略大学士傅恒、因有锐师深入、从中峰压下、直捣贼巢之策。再三执奏不已。经朕严切训谕。果能洞达事理。翻然解悟。而贼酋因我军威大振。穷蹙急迫。屡遣头人抒诚奉币。哀吁乞怜。经略大学士必令莎罗奔、郎卡、面缚军门。絷之槛车。献俘阙下。朕以怀远招携。降者不杀。宏开三面。活此一隅。谕令振旅还朝。纳降之事。交总督策楞、随宜办理。在经略大学士傅恒、受钺专征。忠勇奋发。志期荡寇。振我皇灵。是以决策长驱。计图一举殄灭。而朕覆载为怀。涵育异类。且据经略大学士傅恒、将彼地险阻情形。一一据实入告。与傱前欺朦贻误者、相去霄壤。朕得以备悉其难。定计彻兵。则此后之保全物命。休养太和。阜裕国储。宁谧边徼者。皆经略大学士傅恒之功。其视歼丑执馘者为尤大也。国家晋爵酬庸。封公已为优典。

○又谕: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奏称、审讯汉奸王秋、张广泗家人薛二供出张广泗婪得小金川土司泽旺。及已正法之贼党良尔吉、阿扣等、金银一案。张广泗以封疆大员。身膺军旅重寄。需索内陆属员尚为不可。乃藉端诈骗番夷金银多赃。贪污藐法。玷辱班行。贻笑蛮服。莫此为甚。且伊既赃私累累。而查出赀产无几。必有巧于隐匿寄顿之处。著将伊子张极等拏交刑部。并伊家人薛二、亦著该督策楞、锁解来京。军机大臣等、会同该部严审追究定拟。并传谕各省督抚。将张广泗赀财家产。一体严查。毋得徇纵遗漏。经略大学士傅恒原摺、及所录供单示稿。发交王大臣等阅看。

○壬午(初四日)。上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上还宫。

○甲申(初六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遣官祭先医之神。

○丙戌(初八日)。谕:朕抚御寰区。敉宁中外。前因金川小丑。致烦王师。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奉命专征。威信克著。朕命纳降抚顺。振旅还朝。从兹边境乂安。蛮氛永靖。朕嘉绩酬庸。经略大学士傅恒、已晋封公爵。所有中外在事诸臣。或驰驱远徼。宣力封疆。或夙夜在公。懋襄机政。宜加显秩。用奖勤劳。太子太保大学士来保、著加太子太傅。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大受、户部尚书舒赫德、太子少傅四川总督果毅公策楞、太子少保陕甘总督尹继善、俱著加太子太保刑部尚书汪由敦、著加太子少师吏部尚书达勒当阿、理藩院尚书纳延泰、俱著加太子少保。其兵部尚书梁诗正、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阿克敦、工部尚书信勇公哈达哈、并久膺委任。历著清勤。亦应一体加恩。以昭风劝。梁诗正著加太子少师。阿克敦、哈达哈、著加太子少保。

○丁亥(初九日)。祭先师孔子。遣和亲王弘昼行礼。

○戊子(初十日)。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

○又谕:本月初九日酉刻(十八时)。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奏到、称金川头人阿申内附。机有可乘。弃之可惜。恳展还朝之期。初十日丑刻(2时)。又奏。奉到十六日谕旨。敬谨遵奉。于二十九日、或初二日、即行星驰就道。纳降之事。交策楞办理等语。如此方为明于事理。能知轻重之大臣。朕心深为嘉悦。罢兵一事。朕再四熟筹。为国家远大之计。无逾于此。盖得其地不足耕。得其人不足使。逆则讨之。顺则抚之。乃天朝控驭蛮荒之道。且地居奇险。人力难施。捣穴攻碉。多戕物命。况尽有其地。既未可列为郡县。归为幅员。则虽絷莎罗奔、郎卡之颈。致之阙下。不过戮二番酋何足轻重。而取其地以与他番。何如即抚此二酋。使效顺奉命。朕初意犹不过欲乘其呼号请命。因势纳降。不谓其穷蹙若此。恭顺若此。今据经略大学士傅恒前后奏报、莎罗奔、郎卡、屡遣亲信头人。致词献币。禀称果贷其死。当为经略大学士建祠顶祝。所约六条如不许再犯邻封。退还各土司侵地。献马邦凶首。缴出枪炮。送还内陆民人。与众土司一体当差。一一如命。

○己丑(十一日)。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上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辛卯(十三日)。以举行仲春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上御文华殿。讲官、暨侍班之大学士、九卿、詹事等。行二跪六叩礼。分班入殿内序立。直讲官四人出就讲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复位。直讲官刘统勋、介福、进讲论语、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二句。讲毕。上宣御论。

明清两朝,每岁春秋仲月,都要在文华殿举行经筵之礼。

○壬辰(十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 

○癸巳(十五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谕:本日据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奏报、天威远畅。平定金川。莎罗奔、郎卡、俯首就降。献捷班师。露布驰上。莎罗奔、郎卡于二月初五日。设坛除道。带领喇嘛头目多人。焚香顶戴。作乐跪迎。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轻骑减从。示以不疑。该酋虔候升帐。先后匍匐稽颡。经略大学士傅恒、开诚训饬。义正词严。因见番酋悔惧哀吁之诚。溢于颜面。宣布朕旨。示以德威。宥之不死。该酋、始则战栗震悚。继则感激欢欣。致词恳切。永誓不敢再有违犯。呈献古佛一尊。银万两。经略大学士傅恒、受佛却银。颁赉恩赏。手授荷包。莎罗奔、膝行领受。叩首称银两不敢领回。愿即以此、为经略大学士傅恒、建祠诵经。子孙戴德。经略大学士傅恒、遣令回巢。远近诸番。观者如堵。莫不踊跃欣喜。敬信畏服。

○又谕、金川大兵奏捷。番酋归诚。皆蒙列祖皇考在天之灵。默佑朕躬。致此嘉庆。理宜展谒陵寝以告成功。拟于三月十三日起程。恭谒孝陵。景陵。礼毕。即由马兰峪前往易州。恭谒泰陵。所有应行一切事宜。各衙门照例敬谨豫备。  

○经略大学士傅恒等奏、奉命视师金川。斩奸攻卡。将卒用命。番酋震慑投诚。于正月二十日、遣头人呈献甘结。遵依六事。一、永不敢侵扰诸番。一、供役比各土司黾勉。一、尽返所夺邻番地。一、向来误犯天兵、凶首擒献。一、送还从前侵掠人民马匹。一、照数献出枪炮军器。臣以元凶未经面缚。峻拒其请。贼势益穷。转乞绰斯甲土司、求提督岳钟琪代请贷死。于二月初五日、土司莎罗奔、土舍郎卡、于军门外除道设坛。次第俯伏帐下。臣宣布国威。承旨赦罪。遣令回巢。观者如堵。万声欢庆。得旨、览奏忻悦之外。无可批谕。更有明旨。颁发诸王大臣知之。

甲午(十六日)。谕、金川告捷。边徼敉宁。大学士张廷玉、来保等、查照会典、奏请升殿受贺。此次肤功克奏。番酋向化革心。仰赖上苍福佑。宗社垂庥。朕何敢自以为功。现经蠲吉谒陵。并依典礼、遣官祭告。但从前青海平定。皇考世宗宪皇帝。俯允廷臣之请。曾经举行朝贺典礼。具有成宪。著勉从所请。一切礼仪、该部查例具奏。

又谕曰:大学士张廷玉、来保等、以金川荡平。肤功迅奏。由朕指授机宜。应垂方册。请照皇祖圣祖仁皇帝平定朔漠、纂修方略之例。编缉成书。朕惟金川一役。原非好大喜功。此番奏凯班师。仰荷天祖默佑。贻庆无疆。而元辅之抒忠奋勇。将士之敌忾腾欢。有以震慑蛮方。廓清荒徼。朕非自诩其功。欲以铺张夸耀。第军旅为国家大事。其端委曲折。非纪载详明。无由稽考。且圣母皇太后懿训之慈祥恺恻。朕于此事始终经画之宵旰焦劳。不可不垂示后嗣子孙。俾共喻保大定功之艰。止戈为武之义。著照所请行。

军机大臣等奏:平定金川。天威遐畅。请依雍正二年平定青海、告祭典礼。遣官祭告。坛、庙、社、稷。用荐成功。从之。

又奏:圣祖仁皇帝平定沙漠。世宗宪皇帝平定青海。均御制碑文。垂示久远。金川平定。恭请御制文勒石太学。从之。  

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高宗弘历撰文,并于此年刻石立碑,碑存北京孔庙。主要记述了清政府第一次用兵四川金川之事。

○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文曰:天畀我皇清。握乾符。俯坤轴。函括万邦。悉主悉臣。五后缵承。创守佑启。亦惟是二三荩臣。布德宣力。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御侮。用造我丕丕基。罔有蘖芽。罔不煦妪长养。游于大当。粤有金川莎罗奔者。居西蜀桃关以外。界绰斯甲小金川之间。向曾从征。得授符檄。与诸土司齿。顾恃其险远。夜郎自大。构衅邻番。各土司申诉封疆吏。吏曰、蔓之不图。岂其视为瓯脱乃请兵筹饷。期扫其穴。而司其事者。或怯缩以老师。或犭+票狡以蓄志。军无适从,事用弗集。予心憪然。念边徼之不宁。或致增防置戍。重劳吾民。大学士忠勇公傅恒、义同休戚。毅然请肩斯任。乃命以经略印。益厚集诸路军。刍粟相继。闾阎不惊。卜吉于戊辰(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之三日。祃牙以指所征。朕亲御武帐。赐经略酒以行。天日和昶。阳气宣复。都人士听睹耸跃。罔不忭喜。谓露布之旦暮至也。乃历燕晋。驱秦陇。越剑阁。绝川江。陵桃关之巇。径天射之峻。又日讨军实而教诫拊循之。均其渴饮饥食。同其晓征夜眠。至于密赞机务。亲草奏章。则又经略独勤其劳。而诸武臣有所不知。有弗能共者。恩威既明。士用益励。度番落如户庭。过部伍于衽席。奸酋授首。军声大振。复以巨炮击其碉。坚碉以摧。将俟诸军之集捣其中坚。而番酋骙瞿駾喙。稽首请降。经略臣以彼罪重恶极。穷而乞生。久或渝且偝焉。虑不允所请朕惟天地之德在好生。彼蚁溃而鼠骇者。毋宁赦而宥之。且求降而尽歼之。不可谓武。矧不足以污我斧也。于是经略宣朕明旨。登坛受降。己巳(乾隆十四年)二月之望日。金川平定。捷音至京。是役也冞入数千里。奏凯未七旬。而振旅之师。多有返自中途。未究其用者。昔之成功巴蜀。如建武之定公孙。江陵之降李势。皆在版图之内。无足比数。廷臣举皇祖朔漠、皇考青海成例。请勒碑成均。以示来许。夫秉丹诚而运筹决胜。永靖荒徼者。经略大学士之功也。商可否于帷幄。冲矢石于行阵者。参赞大臣、及诸将士力也。朕何有焉。惟是体乾元之德。凛佳兵之戒。保大定功。安民和众。庶几可以垂则乎。乃系之辞曰。维天生人。类聚群分。凡兹林林。孰非我民有羁而縻。有诲而谆。岂伊异视。远近殊伦。守在四夷。稽古名言。无已用之。寓义于仁。蠢彼金夷。恃其险阻。蚕食豨张。谓莫我拒。不靖不庭。侵厥邻聚。骇奔叫呶。以干大咎。匪棘匪纾。玁狁之故。我张我伐。玁狁之故。我师既集。贼亦相持。匪敢相持。惧诛自支。两易寒暑。敉功稍稽。贼益以狂。怒臂当车。罪臣既诛。以徇我师朕咨于恒。汝往视之。朕咨于恒。惟汝同德。惟我庶士。亦久于役。将兹旗兵。羽林神策。其勇熊罴。其心金石。何敌弗摧。何攻弗克。济以汝忠。奏捷顷刻。恒拜稽首。臣敢弗蘉(máng,勤勉,努力)。既祃既宜。师出于京。师出于京。时惟一阳。未逾五旬。乃压其疆。前旌猎猎。有节煌煌。群番迺惊。谓自天降。惟彼攸恃。曰良尔吉。以侦以谍。如鬼如蜮。其恃爰诛。其类股栗。纪律是明。戎兵是诘。铸炮攻碉。其守以失。惟是惧诛。潜弗敢出。其潜弗出。乃旦夕延。将齐我军。披其中坚。大鞣大膊。期目之前。彼乃穷蹙。乞降悚虔。惟命是从。六事永遵。除道筑坛。肉袒羊牵。赳赳钟琪。乃度之愬。聿抵贼巢。开诚以谕。携其二酋。军门亲赴。悔罪归诚。车尘马足。顺斯抚之。昭我王度。昔也雷霆。今也雨露。七纵诸葛。单骑汾阳。曰我相臣。于前有光。晋爵锡服。黼黻龙章。速归黄阁。左右赞襄。休养生息。惠鲜蜀邦。我武既扬。无疆惟庆。

乙未(十七日)。上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遣官祭历代帝王庙。

丙申(十八日)。清明节。上诣奉先殿行礼。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

上御乾清门听政。诣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丁酉(十九日)。上诣大高殿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诣安佑宫行礼。幸圆明园。遣官祭昭忠祠。

己亥(二十一日)。上诣雍和宫行礼。还宫。 

庚子(二十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辛丑(二十三日)。谕:宴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及在事大臣官弁兵丁等著于三月十二日举行。此次筵宴。仍照起程时、于丰泽园搭盖穹庐。所有在京王大臣均著入宴。

壬寅(二十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四川提督岳钟琪奏:大营米面。运回内陆。需时增费。查小金川续派土兵二千八百五十名。出力两年。拟以七千石、半为补给坐粮。半为恩赈。又附近大营地方。三年不耕。各寨鸠形鹄面。拟赏米一千石以济穷番。余留给现在兵夫。并资运费。大兵全彻。尚有所存。即分赏随行汉土兵。报闻。

乙巳(二十七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丰泽园演耕。

丙午(二十八日)。遣官祭贤良祠。

谕:金川土司莎罗奔、前因尔等罔遵法纪。侵扰邻番。地方大吏。请旨兴师问罪。而在事大臣。讷亲、张广泗、种种办理不善。致尔等情曲无由上达。朕已将伊等军法从事。特遣大学士傅恒。前往经略。大学士秉志忠诚。勇略素著。乃中朝第一亲信大臣。果能振扬威武。申明纪律。且洞悉尔等控诉之隐情。深鉴尔等归诚之夙愿。据实入告。朕体上天好生之心。悯尔等无知触法。俯允纳降。今据总督策楞奏称尔等感激天恩。因莎罗奔年老龙钟。郎卡未经出痘。不能赴阙叩谢。谨进番童番女。代尔等服役等语。外番蒙古部落甚众。未出痘者概不令来京。此天朝定制。郎卡原不应来。莎罗奔衰老不能远涉。不来亦是。至尔等之地。皆皇朝之地。尔等之人。皆皇朝之人。尔等在本境稽颡叩谢。与亲赴阙廷何异。番童番女。长育本境。亦与豢养内陆何异。尔等蕞尔番蛮。本不足当皇帝亲降谕旨。因尔等实心向化。欲亲赴阙谢罪。是以特加晓谕。并交总督酌量奖赏。尔等其敬谨遵奉。安分守法。勉力向善。皈依佛教。各守封疆。永无侵轶。向化各土司。亦断无侵扰尔等之理。设各土司有欺凌尔众者。许控告总督提督。为尔等分剖曲直。毋得辄肆争斗。所有番童番女。俱著总督策楞发交领回。以示柔远抚顺至意。特谕。

戊申(三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黑龙潭及龙王庙在海淀区寿安山北山腰,明、清两代帝王在此祀祭龙神、祈祷雨泽。

三月。己酉朔(初一日)。

辛亥(初三日)。上耕耤。诣先农坛行礼。更服至耤田所。躬耕三推。复加一推。御观耕台。命怡亲王弘晓、裕亲王广禄、和亲王弘昼、各五推。吏部右侍郎介福、户部尚书蒋溥、礼部尚书王安国、兵部右侍郎雅尔图、刑部左侍郎勒尔森、工部右侍郎嵇璜、左副都御史富德、通政使雷鋐、大理寺少卿陈世烈、各九推、毕。顺天府府尹、率农夫终亩。赏赉耆老农夫如例。

壬子(初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癸丑(初五日)。谕曰: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因朕赏给四团龙褂。具摺奏谢。并请于朝贺大庆之日。遵旨服用。其彝常仍服公品级补服等语。此固出自大学士公傅恒谦冲本意。但朕此番奖赏。实出至公。且具有深意。不可不为明晰宣示。盖论大学士公傅恒、平定金川之功。自不可与扬古里额驸开国之勋并论。但彼当开创有征之初。今属守成无事之日。以大学士公傅恒之忠诚智勇。练达宣力。令与同时同事。亦必能茂建殊勋。可信其易地皆然也。

大学士等奏: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凯旋。似应派王大臣往迎。得旨、色布腾巴尔珠尔、查拉丰阿、于初八日随大阿哥前往迎接。裕亲王、履亲王、諴亲王、恒亲王、奇通阿、哈达哈、丰安、宏凯、罗布藏、色贝、赵宏恩、那木图、特库、阿岱、李元亮、海望、德通、德龄、介福、三和、马灵阿、雅尔图、勒尔森于郊外迎接。

甲寅(初六日)。上诣堂子行礼。

乙卯(初七日)。上御乾清门听政。奉皇太后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临奠。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十一日、孝贤皇后周年祭毕。阿哥等孝服。即收放静安庄。嗣后前往。不必穿孝。俟满二十七月。穿孝释服。 

丙辰(初八日)。遣官祭黑龙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

丁巳(初九日)。遣官祭先蚕之神。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奏凯还京。上亲率傅恒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金川平定。边徼敉宁。实由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克振国威。殊勋茂著。而提督岳钟琪、听大学士指示。克集厥事。其功可称其次。今大学士公傅恒、凯旋陛见。据称臣虽勉效驰驱。而番酋归命。悉仗天威。至于历练戎行。信孚蛮部。深入贼巢。胆勇雄决。则岳钟琪洵为克胜委任。此固出于大学士公傅恒之让能推美。然岳钟琪之奋往任事。实属可嘉。已降旨晋阶太子少保。交部从优议叙。伊前于青海奏捷。曾封公爵。兹复树绩蛮方。收桑榆之效。著再加特恩。授兵部尚书衔。于本身封为三等公。以昭录功懋赏之典。俾宣力疆场者、知所劝焉。

又谕:十二日筵宴。随往之军机处官员、及在京军机处行走官员、俱著入宴。 

谕:朕赐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四团龙褂。先经大学士公傅恒奏请、于朝贺大庆之日。遵旨服用。其寻常仍服公品级补服。朕谕以入朝入部办事。姑从所请。以成谦挹之美。今日朕升殿礼毕后。大学士即易公品级补服。朕思章服之荣。原以旌有功而励臣节。

又谕:大学士公傅恒、今既回朝。自应仍兼管吏户两部事务。但大学士承办公事繁多。动劳过甚。精力亦宜节养。著照大学士伯张廷玉、从前办理部务之例。祇画题稿。所有咨行案件。各该堂官皆可办理。不必阅看。其户部事务。海望不必署理。

己未(十一日)。孝贤皇后小祥。上至静安庄梓宫前奠酒。

庚申(十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御紫光阁。行饮至礼。赐平定金川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并随征将士宴于丰泽园。

辛酉(十三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启銮。谒东陵、西陵。是日驻跸烟郊(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镇)。

壬戌(十四日)。驻跸白涧(天津市蓟州区白涧镇)。

癸亥(十五日)。以平定金川。遣官祭天、地、太庙、大社、大稷、奉先殿、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孝贤皇后几筵。是日驻跸隆福寺(天津市蓟州区孙各庄满族乡隆福寺)。

甲子(十六日)。以金川平定。遣官祭告先师孔子。上谒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俱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隆恩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随行礼。是日驻跸桃花寺(天津市蓟州区桃花寺村)。

乙丑(十七日)。驻跸白涧。

丙寅(十八日)。驻跸烟郊。

丁卯(十九日)。上至南苑行围。是日驻跸南苑旧衙门(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

戊辰(二十日)。驻跸新衙门(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新宫村)。

己巳(二十一日)。驻跸黄新庄(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地区黄辛庄村)。

庚午(二十二日)。驻跸半壁店(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半壁店村)。

辛未(二十三日)。驻跸秋澜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永阳镇北秋兰村行宫村)。

壬申(二十四日)。驻跸梁格庄(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格庄镇梁格庄村)。谕:年来朕进哨行围。御前乾清门行走。及闲散行走之蒙古王公额驸台吉等。皆迎至博罗河屯请安。朕为遵家法行围。训练兵丁。闲散行走之王公额驸台吉等。并无班次。徒费牲畜盘费。累及群下。嗣后朕进哨行围。御前乾清门行走之王公额驸台吉等。皆遵朕原降谕旨。赴博罗河屯。俟朕派出者随围行走。余令六盟长。分别各盟、该札萨克闲散行走之王贝勒贝子公额驸台吉等。均为二班。由今岁起。一班前赴博罗河屯请安。

兵部奏:金川在营大臣遵旨议叙。得旨。岳钟琪著军功加三级。傅尔丹、达勒当阿、舒赫德、尹继善、策楞、俱著军功加一级。纪录二次。余依议。

癸酉(二十五日)。上谒泰陵。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隆恩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随行礼。上回銮。驻跸秋澜村。

甲戌(二十六日)。驻跸半壁店。

乙亥(二十七日)。赐随从诸王大臣等宴。是日驻跸黄新庄。

丙子(二十八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上还宫。

乾隆十四年谒东陵、西陵路线图

夏。四月。戊寅朔(初一日)。享太庙。遣裕亲王广禄恭代行礼。 

谕:礼部所进册封皇贵妃摄六宫事、及晋封贵妃仪注。内称公主王妃命妇。俱诣皇贵妃、贵妃宫行礼等语。从前皇考时。册封敦肃皇贵妃为贵妃。公主王妃命妇等、俱曾行礼。乾隆二年。册封慧贤皇贵妃为贵妃。亦照例行礼。其乾隆十年、今皇贵妃、及纯贵妃、晋封贵妃时。则未经行礼。朕意初封即系贵妃者。公主王妃命妇。自应加敬行礼。若由妃晋封者。仪节较当酌减。此一定之差等。且今皇贵妃、及嘉贵妃、同日受封。而公主王妃命妇。行礼略无分别。则于仪制亦未允协。嘉贵妃前著照纯贵妃之例。不必行礼。将此载入会典。

己卯(初二日)。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刑部尚书汪由敦等奏、本月初九日颁发恩诏。应令工部先期设金凤于天安门上正中。设宣诏台于门上东第一间。诏由午门出。迎至天安门上城。听诏百官耆老等。分翼排班。于金水桥南跪听。宣诏官宣读毕。鸿胪寺官赞行三跪九叩礼。捧诏官将诏置朵云内。彩绳悬系。由金凤口衔下。礼部官接受。置彩亭内。迎出东长安门。所有仪节。请交礼部遵照。载入会典。得旨,是。

庚辰(初三日)。常雩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巳(初四日)。以册封皇贵妃摄六宫事、并册封贵妃、令妃、舒妃、婉嫔、遣官祭告太庙后殿。奉先殿。

壬午(初五日)。上御太和殿宣制。命大学士来保为正使。礼部尚书海望为副使。持节、册封娴贵妃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

册文曰。朕惟基化必资于内治。宫庭之模范当崇。从宜适协于成规。名位之优隆惟允。稽徽章而具在。重慈命之钦承。咨尔娴贵妃那拉氏、早毓名门。素娴内则。赐从潜邸。久昭婉顺之仪。晋锡荣封。克佐肃雍之化。端庄表度。锵雅韵于珩璜。恪谨持躬。著芳规于翟舀。兹以坤宁之虚位。屡烦圣母之萦怀。选继体于后宫。时加注意。命嗣音于椒殿。每切谕言。朕曲体圣衷。追踪家法。虽母仪俪极。事有待于将来。而阃职总持。典宜隆于此日。恭奉皇太后慈命。以册宝封尔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尔其祇承懿训。益懋壸仪。奉长乐之春晖。勖夏凊冬温之节。统掖庭之内政。赞宵衣旰食之勤。端令范以率先。顺成是望。迓鸿庥而受祉。福履方绥。敬绍前徽。用光显命。钦哉。命大学士史贻直为正使、礼部尚书王安国为副使。持节册封嘉妃金氏为贵妃。册文曰。朕惟赞雅化于椒涂。质推柔顺。协令仪于彤管。德重幽闲。爰考彝章。式颁纶綍。尔嘉妃金氏、祇奉女箴。凛遵内则。恪勤有素。膺褕翟之光华。婉顺靡愆。叶珩璜之矩度。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宝封尔为贵妃。尔其常怀敬慎。迓景福于方来。弥事谦冲。荷鸿禧于有永。钦哉。命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大受为正使。礼部侍郎木和林为副使。持节、册封令嫔魏氏为令妃。册文曰。朕惟赞化宫闱。必赖柔嘉之质。服勤内殿宜邀锡命之荣。爰沛纶音。式加象服。尔令嫔魏氏、夙娴内则。早侍深宫。淑慎居心。雅协珩璜之度恪勤效职。克襄苹藻之荣。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印封尔为令妃。尔其钦承休命。永流翟舀之芳。祇荷鸿禧。勉奉掖庭之职。钦哉。命内阁学士雅尔呼达为正使。礼部侍郎泰蕙田为副使。持节、册封舒嫔叶赫勒氏为舒妃。册文曰。朕惟瑶宫翊化。允资淑慎之仪。内壸流徽。式著柔嘉之范。丝纶用贲。位序加隆。尔舒嫔叶赫勒氏、久侍掖庭。夙娴内则。分荣翟服。协雅度于珩璜。佐治椒涂。绍休风于图史。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印封尔为舒妃。尔其祇承嘉命。膺瑶简以迎祥。益懋冲怀。迓鸿禧而衍庆。钦哉。命内阁学士观保为正使。礼部侍郎齐召南为副使。持节、册封贵人陈氏为婉嫔。册文曰。朕惟协赞璇闺。必柔嘉之是赖。翊宣内则。宜位号之攸加。贲以徽章。光兹茂典。尔贵人陈氏、承流椒殿。备娴敬慎之仪。奉职掖庭。久著恪勤之范。兹仰承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婉嫔。尔其祇承象服。昭恭顺以流徽。笃迓鸿禧。履谦和而裕庆。钦哉。各正使跪受节。起。于各册前依次行。副使随行。至景运门外。捧节授内监。册印入宫。册封礼成。内监持节出景运门。授各正副使。至后左门复命。

癸未(初六日)。以上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徽号。遣官告祭天、地、太庙大社、大稷。上御乾清门听政。诣皇太后宫问安。

甲申(初七日)。恭上皇太后奏书。上礼服。于中和殿恭阅奏书后。上升舆。由右翼门、至永康左门。降舆。大学士捧奏书。由中路前行。至慈宁门下。上由东阶升。至门下东旁立。皇太后吉服。升慈宁宫座。仪驾全设。中和乐设而不作。上诣正中拜位。跪。大学士捧奏书。在左旁跪进。上受奏书。恭献。授右旁大学士跪接。置正中黄案上。宣读官捧起。跪宣奏书讫。上九拜礼成。

奏书曰。播徽音而锡福。式重母仪。熙鸿号以归尊。虔修子职。钦惟圣母崇庆慈宣皇太后、安仁敷化。厚德凝禧。慈范宏垂。溥休和于泰运。恩晖广被。深教育于坤宁。前者仰沐鸿慈。中壸协柔嘉之颂。近复亲承懿训。遐方昭绥靖之猷。凡兹吉祉之骈臻。悉本恩勤之懋著。欣逢盛事。宜考彝章。仰圣德以弥隆。晋鸿称而共戴。肃举显扬之典。允孚四海欢心。敬抒归美之忱。用笃万年纯嘏。伏祈鉴允。庶展微忱。不胜拳拳之至。谨奏。

平定金川方略

大学士等奏:请编辑平定金川方略。酌拟十有五条。

一、请照平定朔漠方略例。编年按日。以次纂辑。

一、上谕应载。其有重出与旁及他事。无关军务者。或应删节。应于进呈副本时声明。恭候钦定。

一、军前奏章。及外来题奏本摺、各部文案。凡涉机宜者均载。

一、臣等议覆军机事件。皆禀承圣训。应酌载。

一、徵调兵马。拨运钱粮。派遣官将。整理器械。及军前黜陟赏恤诸事均载。

一、金川图可稽山川道里。应交养心殿仿绘载入。

一、凡事迹前后有发明处。谨加案语声叙。

一、纂修草本底本。即令军机处司员承办。其进呈之副本正本。请交部于考取誊录生监内、拣选字画端楷者。酌取数名恭录。

一、此次军兴事宜。悉由臣等承办。若另派员。恐未能深悉。应即令军机行走官员。分任提调、纂修等事。臣等总其大纲。每成一卷。先进副本。恭候钦定。再缮正本。告竣日恭请御制序文冠首。

一、凡清文谕旨奏摺。俱译载。本处司员承办不敷。请另简优通之员奏派。

一、收管档案行文等事。拟用供事六名。并纸匠二名。皂役四名。

一、开馆后一切档案。须另贮备检。请敕内务府于附近军机处拨屋数间。作为馆地。

一、需用箱柜桌杌等物。酌向各该衙门支领。军机处官员。无庸给桌饭银两。其加添繙译满员。及誊录生监等。应照会典馆例支给。

一、平定朔漠方略内。未经编辑艺文。今遵旨载臣工诗赋。拟另编卷次。御制告成太学碑文。并御制诗冠首。大学士公傅恒、及凯旋后臣工诗颂。拟选载。

一、书成日。请交武英殿刊刻。至总裁官。大学士公傅恒、虽未便列名。而军务机宜。皆所亲历。应令裁酌。得旨。依议。张廷玉、来保、著充正总裁官。陈大受、舒赫德、汪由敦、纳延泰、著充副总裁官。

乙酉(初八日)。恭上皇太后徽号册、宝。上礼服。于太和殿恭阅册、宝。奉安彩亭上。前行。上升舆随后。由右翼门、至永康左门。上降舆行。至慈宁门外。东旁立。册、宝、仍设正中黄案上。皇太后礼服。升慈宁宫座。仪驾全设。中和乐设而不作。上诣正中拜位。跪。左旁大学士捧册、宝。依次跪进。上受。恭献授右旁大学士跪接。置正中黄案上。宣同官、宣宝官、跪宣册、宝。讫。上九拜。礼成。册文曰。慈恩垂训。万方蒙乐利之庥。鸿号加崇。四海仰尊荣之福。欢腾宫掖。庆溢寰瀛。钦惟圣母崇庆慈宣皇太后陛下、德协资生。功同厚载。噙躬恭俭。仪型式播于家邦。逮下宽仁。惠泽广宣于中外。承欢内殿。藐躬久荷恩勤。视膳璇宫。慈教常殷启迪。近以西川之用武。尤烦夙夜之萦怀。仰邀懿训之详。克致肤功之建。边疆永靖。实为宗社之光。弓矢载櫜。允属生灵之庆。我国家无疆之福。其在于斯。惟圣母莫大之慈。以克臻此。兹者合外廷之喜颂。祇上崇徽。贲中阃之荣封。适符吉日。敬稽经礼。虔展悃忱。谨告天、地、宗庙、社、稷。率诸王、贝勒、文武群臣。恭捧册、宝。上徽号曰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伏愿纯禧茂集。多福诞膺。焕宝册于彤庭。偕日升月恒而并曜。蔼春晖于紫极。与天高地厚而俱长。谨言。

丙戌(初九日)。以尊上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徽号。颁诏天下。诏曰。帝王恭膺景命。寅绍丕基。内正家邦。外宁边境。起宫庭之雅化。播海宇之休风。必原垂裕之隆。以著懋昭之盛。所以显亲教孝。荣号归尊。载考前徽。实多庆典。钦惟我圣母崇庆慈宣皇太后、仁垂教育。德普生成。启泰运以贻谋。体坤仪而立极。顷以中宫虚位。内佐需人。乃眷柔嘉。俾宏继体。娴妃那拉氏、禔躬淑慎、秉性端庄。克承慈顾之恩。允协顺成之义。虽正位之礼。尚待于三年。而统摄之仪。当循乎往制。于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日。册命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问安兰殿。表范椒涂。永敬奉乎徽音。以穆宣乎壸政。至于遐荒绥靖。中外乂安。丕成不战之功。益荷无疆之庇。方当元勋专阃。嘉勇略之宏抒。禁旅扬威。奏先声之大震。审机宜于宵旰。时切忧勤。承慈诲于再三。深蒙训迪。仰体好生之念。用开祝网之恩。金川土酋莎罗奔、郎卡、等稽首来降。革心效顺。兵戎载戢。蛮服敉宁。淳化殷流。太和翔洽。凡此嘉祥之并集。实惟佑启之多方。宜骏鸿称。以彰盛德。谨告天、地、宗庙、社、稷。于乾隆十四年四月初八日。率王公文武群臣。恭奉册、宝。加上圣母崇庆慈宣皇太后徽号。曰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尊养兼隆。弥衍鸿图之瑞。显扬共戴。永昭燕翼之祥。盛典聿光。湛恩用溥。所有应行事宜。开列于后。一、和硕亲王以下、在京文武三品以上官员。俱加恩赐。一、内外公主以下、固山格格以上。俱加恩赐。一、五岳四渎、及历代帝王陵寝、先师孔子阙里、应遣官致祭。著查例举行。一、内外官员。有因公挂误。降级留任罚俸、并现在因公议降议罚戴罪住俸等项。俱著该部奏明。开复宽宥。一、直省地方有现行事例。不便于民者。各该督抚详察。开列具题。该部确议酌量更正。一、大兵所过州县。除侵盗钱粮、及贻误军需外。一切降罚处分。事在四月初九日以前者。概从宽免。一、自金川用兵以来。军需浩繁。川陕地方。以及大兵经过之处。百姓急公敬事。深属可嘉。各该督、抚、须洁己率属。加意抚绥。严禁有司。勿得横徵私派。及借端需索科敛。官吏分肥。如有此等弊端。该督抚即行据实指参。如或徇庇。别经发觉。将该督抚一并从重治罪。一、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先起带往军前之云梯兵。所有从前借支官银。应行扣还者。加恩豁免。一、金川前后所调马步兵丁。借支行装银两。并未经赏给银两之成都满兵。借有公帑者。例应于饷银分扣还项。今格外加恩。凡已至军前者。概予豁免。甫经起程。即奉彻回者。亦量免一半以示优恤。该部即行令各该督、抚、副都统、提、镇、查明办理。毋任不肖将弁。冒扣入己。一、川省运粮夫役。如有逃亡物故拖欠公项。应行追赔者。加恩概行豁免。一、地方有才品优长。山林隐逸之士。著该督、抚、核实具奏。酌与录用。一、满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该管官细加咨访。确实具奏。礼部核实以凭旌表。一、国子监监生及教习。俱免监期一月。一、各省驿站。军兴甚属劳苦。著各督、抚、加意抚恤。一、现在军流以下人犯。概予减等发落。一、伤病兵丁不能充伍者。该管将弁、查明本家如有子弟至戚。可以教练差操。即令顶食名粮。免致失所。一、满洲兵丁。原系披甲效力行间。有带伤残废闲住。及疾病年老闲住者。著察加恩赐。一、各省要路桥梁。间有损坏。行人劳苦。交与地方官查明验看。应行修理之处。该抚奏明修理。于戏。广圣慈而锡福。万邦共乐乎昇平。昭德范以承庥。四海覃敷乎恺泽。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丁亥(初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子(十一日)。上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临和敬公主第视病。诣寿皇殿阅视工程。

己丑(十二日)。上诣大高殿行礼。幸圆明园。奉皇太后御长春仙馆。

庚寅(十三日)。上奉皇太后幸长春园。

辛卯(十四日)。上奉皇太后幸同乐园。翼日如之。

甲午(十七日)。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乙未(十八日)。上奉皇太后还畅春园。

丙申(十九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上幸静宜园驻跸。至己亥(二十二日)皆如之。

庚子(二十三日)。上自静宜园幸静明园。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回圆明园。

           玉泉山静明园,原为康熙二十一年建成的玉泉山行宫——“澄心园”,于康熙三十一年奉旨更名为“静明园”;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开始大规模地扩建,对原建筑群进行了重新规划与建设,在扩建后仍然沿用了旧名——“静明园”。

壬寅(二十五日)。上御勤政殿听政。谕:今岁木兰围场。朕于七月初七日前往。传令各处应行豫备之处豫备。 

癸卯(二十六日)。谕:此次随往木兰围场大臣、章京、及兵丁等。均有帮贴银两。惟侍卫未经议给。著加恩每员赏给三十两。即于两淮盐政交内库银内、支给一万两。其余九万两。著交上三旗、照侍卫滋生银两。一体滋息。嗣后凡遇行营。作为侍卫帮贴。其应如何酌量远近分给之处。著领侍卫内大臣等妥议具奏。 

甲辰(二十七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丙午(二十九日)。定凯旋致祭堂子典礼。谕:堂子之祭。乃我朝先代循用通礼。所祭之神。即天神也。列祖膺图御宇。既稽古郊禋。而燔柴典重。举必以时。堂子则旧俗相承。遇大事及春秋季月上旬。必祭天祈报。岁首最先展礼。定鼎以来。恪遵罔怠。且不易其名。重旧制也。考诸经训。祭天有郊。有类。有祈谷祈年。礼本不一。兵戎国之大事。故命遣大将。必先有事于堂子。正类祭遗意。而列纛行礼。则祃也。我祖宗于行营中。或别有征讨。不及归告堂子。则望祭而列纛行事。其诚敬如此。朕思出师告遣。则凯旋即当告至。乃天、地、宗、社、俱已祝册致虔。且受成太学。而堂子则弗之及。祠官疏略。如神贶何。祀典攸关。彝章宜备。著议政王大臣等详悉具仪。朕亲为裁定。载入会典。特谕、寻奏、谨按会典。崇德间大兵凯旋。太宗文皇帝率众拜天。大设筵宴。宴毕。躬率凯旋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恭谒堂子。行三跪九叩礼。请嗣后凯旋。致祭于天、地、太庙、奉先殿、社、稷、陵寝、如常仪外。皇帝告祭堂子。由礼部请旨。钦天监择吉。届期卤簿大驾全设。礼部堂官奏请皇帝诣堂子行礼。凯旋将帅大臣、及诸王、贝勒、贝子、公镇国将军、都统、尚书等官俱随行。皇帝进堂子上香毕。礼部堂官恭导就位。凯旋将帅等依次排立。鸣赞官赞跪叩兴。皇帝行三跪九叩礼。将帅等随行礼毕。礼部堂官奏请驾还宫。乐作礼成如仪。得旨。是。依议。

定经略大将军仪注。议政王大臣会同兵部议奏、出师告捷典礼。臣等考究前史。参采现行事例。并大学士公傅恒、原奏区别四款。曰命将、曰徂征、曰专阃、曰奏凯、又于四款中酌定授敕以迄劳师。计仪注十有二则。一、授敕印。经略大将军出师。皇帝临轩。王公文武百官朝服侍班。颁敕印于太和殿。经略大将军、率随征诸将。于丹陛上跪受。行礼如仪。二、祓社。经略大将军出师。先期告祭奉先殿。及启行日。皇帝率经略大将军随征诸将。诣堂子行礼。鸣角吹螺。祭纛于门。三、祖道。经略大将军启行。乘舆亲饯于长安门外。赐卮酒。佩弓矢。上马。文武大臣。承诏送至郊外。有司具祖帐及燕。礼兵二部堂官奉茶。望阙谢恩。乃行。四、整旅。凡随征参赞大臣。均奉钦简外。护敕印官内阁学士一人。中书翰林院笔帖式各二人。记室官四人。户兵二部司官各一人。刑部理事官一人。如蒙古地方。则委理藩院官一人。应随侍卫。仍候钦定。经略大将军前队。列上赐军械。次列令箭十二枝。次列敕印。护敕印官随行。经略大将军乘马。后建大纛。参赞大臣、及司官侍卫等随纛行。又次以十二标旗。大队军旅殿。五、守土官相见。经略大将军所过地方。守土官将军、督、抚、文官司、道、以下。咸蟒袍补服。武官总兵以下披执。率兵列阵跪迎。提督、副都统、近前问安。经略大将军升厅正坐。将军、督、抚、旁坐。文官司、道、武官提督、副都统、以下行庭参礼。至起行时。将军、督、抚、以下各官候送如前仪。六、封章拜诏。凡封奏。营门鼓吹声炮。在营弁丁两旁肃立。记室官奉奏函置案上。经略大将军行三跪九叩礼毕。兵部司官奉函。由中道授台站赍驰。若诏书至营。鼓吹声炮如前仪。兵部司官接箧置案上。经略大将军行三跪九叩礼。受箧启阅。如钦差大臣到营。经略大将军率在营大臣等、离营三十里迎候。请圣安。守营官导引。并马进营。钦差大臣宣旨毕。经略大将军正坐。钦差大臣按品级坐。钦差大臣回京。经略大将军率所属离营候送。请圣安如前仪。七、升帐接属。凡军营设大幕。惟经略大将军近侍官、暨办理军机有职掌者。准令出入。余官均幕外祗候。议事时经略大将军正坐。参赞大臣、及一品官佥坐。有问则起立致词。提镇等官禀事。由传宣官转达。令入则引进。令坐则向上佥坐。凡参赞大臣、一品官、入见。于营门内下马。余官于营门外下马。由角门出入。如经略大将军下设有将军者。相见照参赞大臣一品官仪。若外藩部落谒见。幕外官均进幕肃立。直班弁兵按汛肃立。军门鼓吹声炮。经略大将军升坐。外藩跪禀辞毕。即引出。各官兵咸退。八、简阅。凡简阅营伍。经略大将军起行。军门鼓吹声炮。守营大臣、及官弁离营里许候送。首队赍敕印前行。十二标旗随后。周巡提、镇、等官屯营之处。每至一营。官兵离营一里外迎候。经略大将军阅过。提、镇、等率所属弁兵随行。离本汛乃止。九、献俘。经略大将军告捷。解俘至京。钦天监择吉。献俘于太庙社稷坛。至期。兵部率解俘官兵。以白组系俘颈。由长安右门入。进天安右门。至太庙街门外。向北立。候告祭大臣至。令俘向北跪。告祭大臣进太庙行礼毕。兵部率解俘官兵。押俘至社稷街门外。令俘仍向北跪。告祭行礼如前仪。献俘次日。皇帝御午门楼。王公百官朝服侍班。铙歌大乐。金鼓全作。兵部堂官跪奏请旨。有制宣刑部。刑部堂官跪领旨。押俘出天安右门。王公百官庆贺。听赞引礼。十、受降。凡经略大将军受降。飞章入告。得旨允降。乃大书露布。传示中外。筑受降坛于大营左。坛方、南向。距百步树大旗。书奉诏纳降字。降者至。兵部司官引立旗下。经略大将军出营。鼓吹声炮。参赞大臣各官随行。降者于旗旁向北跪。匐伏。候经略大将军登坛。参赞大臣、及一品官、分翼佥坐。队伍将领等官、分翼立。其余官兵分班排立。兵部司官、引降者抵坛前匐伏。乃宣谕德音。酌加赏赉。声炮鼓吹。降者泥首伏谢而退。十一、告成凡奏凯告成。致祭天、地、宗庙、陵寝。释奠于孔子。勒碑太学。群臣恭进贺表。并请编纂方略以垂奕禩。十二、劳师。凡师旋将入城。遣廷臣出郭迎劳。经略大将军还朝谢恩。皇帝御殿。设卤簿。王公百官齐集如仪。鸿胪寺官。引经略大将军、从征各官。于丹陛下缴敕印。行三跪九叩礼。毕皇帝还宫。翼日赐燕。颁赏焦爵有差。以上各条。应请饬交会典馆纂入军礼。从之。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万方安和

五月。戊申朔(初一日)。上奉皇太后幸万方安和。侍膳。奉皇太后还畅春园。

○诏斋宫致斋勿鸣鼓角。谕:朕于两郊大祀。先御斋宫。以齐一思虑。闻之记曰。斋者耳不听乐。孔子曰。三日斋。一日用之。犹恐不敬。二日伐鼓何居。言不敢散其志也。今斋宫宵漏下。鸣画角严鼓以为节。虽异于官悬合奏。而吹角鼓鼜。军中之容。岂所谓专致其精明者欤。此盖相沿前明敝典未更。后此严更鼓角。不当用之斋次。大学士其会同该部定议以闻。载入会典。寻奏、谨按鼓为乐节。兼用于军。周礼夏官凡军旅夜鼓鼜是也。角本军乐。唐乃以备卤簿。有长鸣中鸣大角三部。明制并以鼓角施于卤簿。而于斋坛之次。亦遂吹角严鼓。犹仿前世警严遗意。与礼意实属未协。请遵旨停止。再查卤簿内。画角陈设不用。并无考据。请敕乐部、按其声音。或与钲鼓等器。同一施用。从之。

○又谕:稽古虞书秩宗典朕三礼。周官宗伯掌邦礼。而首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春官典祀。职莫重焉。乃者郊坛宗庙。以太常为专司。而礼部堂官。不莅其事。非古也。治神人。和上下。敬服乃职。其所有事者何在。大学士会同该部并会典馆总裁官详议以闻。寻奏、谨按周礼。大宗伯、凡祀大神示。治其大礼。小宗伯、相祭祀之小礼。此今礼部尚书侍郎之职也。肆师立国祀之礼。以佐大宗伯。此今太常寺之职也。今两郊大祀。皇上先诣坛位亲阅。而礼臣未与赞襄。前期五日。遣王公一人视牲。前期二日。遣礼部尚书一人看牲。皆由太常寺题请。而宗庙社稷。及各坛庙牺牲笾豆。亦太常寺阅看。礼部祗于祭日委官会御史监视。于典礼未协。请嗣后皇上诣郊坛省阅。礼部尚书、侍郎、皆陪从侍仪。宗庙、社稷、暨朝日、夕月、先农等坛、历代帝王、先师孔子庙祭。前期看牲。及祭日看陈笾豆。亦派礼部堂官一员。率太常卿等将事。再坛庙内、例用御史四员侍仪。而与陪祀王公百官行礼之处。用御史监礼无别。嗣后用礼部堂官二人。都察院堂官二人。分立侍仪。以隆体制。又祭日请送神牌。向用太常寺官恭捧。嗣后应派礼部堂官一人上香行礼。并请送太庙神位。仍用宗室觉罗官恭捧。其上香行礼。即于派出朔望上香之王公内。每祭以二人将事。又查会典、凡祭祀。礼部于每岁九月中。劄钦天监选期送部。转劄太常寺、于前期具题等语。现在径由太常寺移监。于正月自行题达。嗣后应由礼部选期具题。奉旨后交太常寺、按时豫行题请。再查礼部满尚书。现在兼管乐部、太常寺、鸿胪寺事。嗣后满尚书职衔内。即加兼管乐部、太常寺、鸿胪寺、字样。著为成例。从之。

○谕军机大臣等、前经降旨传谕那苏图、阿里衮、俟金川告捷。巡行畿辅。展礼台山。后于春仲因班师迅速。庆典维殷。尚未举行。今思太原系晋省都会。前此未经巡历。而豫省亦中州名胜。近在三辅。朕意欲于明岁春间。巡幸五台。回銮取道太原。由豫省之卫辉府一路进京。则直隶、山西、河南、三省。沿途民风土俗皆可周览而知。至于办理差务。那苏图向称谙练。本属妥协。惟鄂容安初历外任。尚未经办。阿里衮则未免过求齐备。即如去岁东巡。其盖造行宫。修葺寺庙。更觉失之糜费。伊等养廉有限。岂能多为赔垫。既无开销正项之体。则必取之商捐。殊非朕省方观民之本意。此次巡幸晋豫。所有驻跸之处。行幄帐殿。皆自京带往。不必豫备行宫。至五台一路御道。前岁已有章程。自可仍由旧路。其五台至太原、由太原至豫省。一切安营除道。不过略为脩整。所过通都大邑。可以问俗观风。周知民隐。不得专趋径捷。其间或有名山胜迹。古刹丛林。距御路不远。足备观览者。稍加整葺堂宇两三楹。可供憩息而止。不必过于华饰。致蹈东巡时浮费之弊。著传谕那苏图、阿里衮、鄂容安、三人接到此旨。即速密为商酌。不必声张。商酌既定。将经由之州县。道里之远近。及驻跸处所。并将来如何办理之处。详悉具摺奏闻。候朕降旨。至上年办理过当之处。朕于将来颁发谕旨中。亦必明白宣示。俾共知朕意。寻据那苏图奏、事关三省。必待面议。庶为详慎。拟与阿里衮、鄂容安、密订于直隶豫晋联界处。先为面商。俟大局定后。具奏请旨遵办。得旨。好。知道了。又据阿里衮奏、现即札商那苏图、鄂容安外。其应如何办理。俟会勘妥议奏闻。得旨。览。又据鄂容安奏、豫省有应豫筹事宜。查布政使富明、办事谙练。当与密酌。其余属员俱未告知。俟直晋督抚商覆到日。再详核具奏。得旨。知道了。富明人果去得。汝所言不错。记得系由江西知府来京陛见。而识得特用者。并无一人在朕前荐扬也。是其人否耶。 

○己酉(初二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庚戌(初三日)。孝诚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上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诣雍和宫行礼。还宫。

○癸丑(初六日)。上诣北郊斋宫斋宿。

○谕:稽古明禋肇祀。郊坛各以其色。地坛方色尚黄。今皇祇室乃用绿瓦。盖仍前明旧制。未及致详。朕思南郊大享殿。在胜国时。合祀天地山川。故其上覆以青阳玉叶。次黄次绿。具有深意。且南郊用青。而地坛用绿。于义无取。其议更之。至两郊坛宇。虽岁加涂塈。而经阅久远。应敕所司省视。所当修整者。敬谨从事。大学士会同各该衙门。详考典章。具议以闻。嗣议奏、明代南北两郊分祀。而皇祇室编次绿瓦。遍检礼书。并无考据。查天元地黄。绿乃青黄间色。今北郊坛甎壝瓦。及牲帛帏幄。色俱用黄。乾隆十三年议定笾豆成式。地坛祭器亦用黄。宁神与歆神。不当有异。应请易盖琉璃黄瓦。庶与黄中之义相符。至。坛宇经阅久远。金碧不鲜。甎甓损缺。及垩赤间有漫漶之处。均应及时修整。奏上。命和亲王弘昼、礼部尚书海望、王安国、工部尚书三和、总理其事。

○甲寅(初七日)。夏至。祭地于方泽。上亲诣行礼。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上幸静宜园驻跸。至丙辰(初九日)皆如之。

○丁巳(初十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幸圆明园。

○己未(十二日)。谕:朕此次木兰围场。著果亲王、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随朕前往。

○庚申(十三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遣官祭关帝庙。

○辛酉(十四日)。上诣黑龙潭祈雨。

○癸亥(十六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谕:朕此次行幸热河。著履亲王、和亲王、大学士来保、协办大学士陈大受、在京总理事务。其月选之文员内通判州县等官。武员内八旗护军校、骁骑校、及外省送到之补放水手官、骁骑校等官。并年满千总。俱著王、大学士、照从前之例验看。可传谕该部知之。

甲子(十七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戊辰(二十一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己巳(二十二日)。上奉皇太后幸同乐园。皇太后还畅春园。

庚午(二十三日)。孝恭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辛未(二十四日)。上幸静宜园。

壬申(二十五日)。上幸静明园。

癸酉(二十六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丙子(二十九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乾隆御制诗

六月。丁丑朔(初一日)。

庚辰(初四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还宫。

辛巳(初五日)。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幸圆明园。

癸未(初七日)。上御勤政殿听政。

乙酉(初九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戊子(十二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辛卯(十五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御制诗初集成。上自序曰。向叙乐善堂集云。夙昔典学所心得。不忍弃置。后虽有作。或出词臣之手。真赝各半。且亦不欲与文人学士争长。故十数年来。臣工以编次诗文集为请者。概弗许。然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为诗古文赋。文赋不数十篇。诗则托兴寄情。朝吟夕讽。其间天时农事之宜。莅朝将祀之典。以及时巡所至。山川名胜。风土淳漓。罔不形诸咏歌。纪其梗概。积至今以数千百首计矣。而较晴量雨。悯农疾苦之作为多。观其诗可以知忧劳而验今昔。使阅岁逾时。或致残缺失次。其不忍弃置。较先为甚。因取丙辰以迄丁卯所作。略加编定。都为四十四卷。古今体计四千一百五十首有奇。命翰林中字画端机者。分卷抄录。装为一集。不付剞劂。犹初志也。

癸巳(十七日)。上幸静明园。

甲午(十八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戊戌(二十二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幸静宜园。 

己亥(二十三日)。遣官祭火神庙。

庚子(二十四日)。上幸静明园。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乙巳(二十九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乾隆十四年圆明园至避暑山庄路线图

秋。七月。丁未朔(初一日)。享太庙。遣諴亲王允秘、恭代行礼。上诣安佑宫行礼。

戊申(初二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己酉(初三日)。上诣雍和宫行礼。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上还宫。

谕:朕此次行围。所有外省督抚提镇等奏摺。著照旧例。自起銮之日为始。俱赍赴在京总理事务王大臣处。加封交内阁、随本呈送行在。候朕批示。随本发回。仍于总理处交付赍摺人祇领。该部即通行传谕知之。

庚戌(初四日)。上诣大高殿行礼。幸圆明园。

癸丑(初七日)。上以秋狝木兰奉皇太后自圆明园启銮。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南石槽(北京顺义南石槽)。

谕:朕此次巡幸木兰。亲睹田禾颖栗。实为大有之象。但目下未经收获。道旁禾稼。虽严饬随从人等。不许践踏。然犹恐稍有伤损。著加恩照十二年照巡之例。将经过州县地方、本年应徵额赋。蠲免十分之三。著署督陈大受详悉确查。妥协办理。寻奏、照乾隆十二年之例。凡御道附近平坦大路之两旁。各以三里为界。山径地窄。大路之两旁各以二里为界。分晰旗民地亩。查数造册请蠲。再回銮时、秋禾已经刈获。但安营除道。居民一体急公。亦照例一体请蠲。得旨。览。

甲寅(初八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密云县(北京密云区)。

乙卯(初九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要亭(北京密云区遥亭村)。  

丙辰(初十日)。孝懿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两间房(河北承德市滦平县两间房)。

丁巳(十一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常山峪(河北承德滦平县长山峪)。

戊午(十二日)。谕:适阅荆州、青州、乍浦、河南、学习围场官员兵丁等射布把。类皆生疎。弓软不及布把。甚至半途落地。伊等驻防外省。学习技艺。理宜勤为教导。各省将军副都统俱有训练官兵之专责。除操演官兵外。并无别项官差。此事尚不经心。将复何事可办。今官兵技艺。该管大臣等不事教演。以致生疎。殊属非是。从前朕降旨训饬数次。今尚如此。理宜将该管大臣等治罪。姑加恩宽免。著传谕荆州等四省将军、副都统、城守尉、令其留心训习各该管官兵。以期精锐。嗣后朕躬亲阅看。或特派大臣查看。倘仍如是。定行治罪。并通行各省将军副都统等知之。是日驻驿喀喇河屯(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滦河镇)。翼日如之。

己未(十三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庚申(十四日)。上奉皇太后驻驿避暑山庄(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避暑山庄)。至丙寅(二十日)皆如之。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辛酉(十五日)。中元节。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

谕军机大臣等。暹罗国(泰国)使臣。不必俟朕到京。即令回国。再傅恒、陈大受所办西洋等国番书。暹罗国人。现既在此。可将伊国之文字。交尚书王安国、向伊等询问明白改正。寄信与来保知之。

壬戌(十六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赐扈从王公大臣等宴。谕:诸皇子等扈跸行围。武备固当讲肄。而经书亦岂可暂荒。即不必日课新编。亦应温理旧业。陈德华身为师傅。自起程以来。从未一至诸皇子读书处。及经询问。乃以腹疾为辞。岂途次每日皆患腹疾耶。其旷职之咎。实无可逭。著交部察议具奏。寻议革职。得旨:陈德华著革职从宽留任。

甲子(十八日)。赐大学士内廷诸臣宴。

乾隆十四年避暑山庄至木兰围场路线

丁卯(二十一日)。上自避暑山庄奉皇太后启銮。幸木兰。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中关(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中关镇)。

戊辰(二十二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波罗河屯(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隆化镇)。蒙古诸王公等恭迎圣驾。

己巳(二十三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赐蒙古王公额驸台吉等食。是日驻跸张三营(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张三营镇)。

庚午(二十四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是日驻跸汗特穆尔昂阿(现四道沟乡二道沟村)。

辛未(二十五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汗特穆尔(现四道沟乡二道沟村)。是日驻跸云特穆尔昂阿。

壬申(二十六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库库哈达(蓝旗卡伦乡锦善堂)。是日驻跸木垒喀喇沁哈达鄂佛罗。

癸酉(二十七日)。上行围于固尔班锡纳(现银窝沟乡前道村至大碾子村一带)。是日驻跸湃布哈昂阿。翼日如之。

甲戌(二十八日)。上行围于巴颜喀喇(现腰站乡五家村)。

乙亥(二十九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永安莽喀(现腰站乡碑亭子村)。是日驻跸呼鲁苏台。

丙子(三十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威逊格尔(现朝阳湾镇六家村至朝阳湾村一带)。是日驻跸准乌拉岱。翼日如之。 

隆十年木兰

八月。丁丑朔(初一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温都尔华(现郭家湾乡郭家湾村)。祭先师孔子。遣协办大学士阿克敦行礼。

戊寅(初二日)。祭大社大稷。遣諴亲王允秘、恭代行礼。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谔尔根郭(现育太和乡双丰山)。是日驻跸敦达乌拉岱。

己卯(初三日)。上行围于巴颜布尔噶苏台(现张家湾乡巴头沟)。是日驻跸巴颜布尔噶苏台。

庚辰(初四日)。上行围于巴颜沟。蒙古诸王等恭进筵宴。是日驻跸巴颜沟(即巴颜郭围,新拔乡白云皋)。 

辛巳(初五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默尔根乌里雅苏台(现新拨乡大素汰村)。是日驻跸默尔根乌里雅苏台。

壬午(初六日)。上行围于巴尔图(现山湾子乡南沟)。是日驻跸色哷昂阿。

癸未(初七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都呼岱(现姜家店乡杜格岱沟)。是日驻跸都呼岱昂阿。翼日如之。

甲申(初八日)。上行围于扎哈乌里雅苏台(现姜家店乡与红松洼种畜场地区)。

乙酉(初九日)。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行围于色哷(现山湾子乡杨树沟)。是日驻跸色哷昂阿。

丙戌(初十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呼鲁苏台(现山湾子乡半壁山村)。是日驻跸都呼岱昂阿。 

丁亥(十一日)。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行围于岳乐(现新拨乡骆驼头村月亮沟)。是日驻跸巴颜沟。至己丑(十三日)皆如之。

戊子(十二日)。秋分。夕月于西郊。遣履亲王允祹行礼。行围于英图(英图有待考证,英图围距巴彦沟甚远)。赐扈从王公大臣、蒙古王公等宴。

己丑(十三日)。万寿节。遣官祭太庙后殿。遣官祭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显佑宫。东岳庙。城隍庙。上诣皇太后行幄行礼。

御行幄扈从王公大臣官员、及蒙古王公台吉等、行庆贺礼。赐扈从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台吉等宴。

庚寅(十四日)。驻跸诺郭台色钦。翼日如之。

辛卯(十五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珠尔(现宝元栈乡竹上沟)。赐扈从王公大臣、蒙古王公等宴。

壬辰(十六日)。上行围于巴颜木敦(现宝元栈乡三道沟)。遣官祭黑龙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是日驻跸鄂尔楚克哈达。

癸巳(十七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珠尔罕乌里雅苏达巴汉。是日驻跸英图昂阿。

甲午(十八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德尔吉(现棋盘山镇回汉村)。是日驻跸扎克丹鄂佛罗。翼日如之。

乙未(十九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达颜德尔吉(现新拨乡岱尹上村)。  

丙申(二十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锡克尔。是日驻跸伊逊萨勒巴尔昂阿。

丁酉(二十一日)。上行围于乌蓝哈达。是日驻跸伊逊乌蓝哈达。

戊戌(二十二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图们索和图(现哈里哈乡台子水)。遣官祭关帝庙。是日驻跸波罗默林。翼日如之。

己亥(二十三日)。世宗宪皇帝忌辰。遣官祭泰陵。上行围于们都阿噜(现哈里哈乡八十三号村)。

庚子(二十四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行围于阿济格赳(现棋盘山镇小上村)。是日驻跸锡克尔昂阿。

谕:朕于明岁春巡畿辅。行举水围。其霸州一带道路。著向导努三、同内大臣特库、由波罗河屯前往。会同署总督陈大受、详悉查明具奏。

辛丑(二十五日)。上行围于墨尔根精奇尼(现围场县城近郊金字村)。是日驻跸乌蓝哈达。

壬寅(二十六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是日驻跸汗特穆尔昂阿(现四道沟乡二道沟村)。

癸卯(二十七日)。驻跸张三营。

甲辰(二十八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驻跸波罗河屯。

乙巳(二十九日)。驻跸中关。

乾隆十四年木兰秋狝

九月。丙午朔(初一日)。上奉皇太后驻跸避暑山庄。至甲寅(初九日)皆如之。

丁未(初二日)。赐扈从王公大臣。蒙古王公等宴。

戊申(初三日)。遣官祭历代帝王庙。遣官祭都城隍之神。

谕军机大臣等:朕明春水围。已向特库、努三、等降旨。仍由霸州一路至赵北口。不必取道天津。多费曲折。其三和等前往查看四处行宫。祗应就旧时所有。略加修葺。无令过于曹□少旧可耳。或者地势尚可增数间者。稍增间数。仅容驻跸。酌量今冬可以完工者。一面奏闻。一面办理。如其限于地势。不能展拓。则一概不必增添。非如从前三和会同那苏图等原勘图式。三和不可误会朕旨。若照原估办理。则工程浩大。今冬必不能如期完竣。此四处、因近在水次。不过随时小憩耳。再令三和将呈览过原样、各置该处。俟朕明春亲临酌看。应否修理。再行指示。至查勘可以修工之处。因恐地方官不知内廷办工成式。著三和指定。再于内府人员内谙练工程者。两处派一人、兼管帮办。代为经理做法。其一切备料动工钱粮。俱交地方官办理。伊等俱不必经手。并将此意备细传知陈大受。再三和所奏工部钥匙诸事。已有旨交海望暂管。一并谕令知之。

壬子(初七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乾隆十四年由避暑山庄幸蓟县静寄山庄

乙卯(初十日)。上奉皇太后自避暑山庄回銮。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喀喇河屯。

丙辰(十一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常山峪。

丁巳(十二日)。驻跸两间房。

戊午(十三日)。上诣皇太行宫问安。是日驻跸要亭。

己未(十四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密云县。

庚申(十五日)。驻跸丫髻山。

辛酉(十六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白涧。

壬戌(十七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是日驻跸静寄山庄。至丙寅(二十一日)皆如之。

甲子(十九日)。谕:朕此次巡幸盘山。自莲花池至西门一带。御路修整平坦。所有除道夫役。著于应得工食之外。加赏一倍。

丁卯(二十二日)。驻跸白涧。

戊辰(二十三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驻跸烟郊。

己巳(二十四日)。驻跸高庙。

庚午(二十五日)。上诣寿皇殿行礼。诣皇太后宫问安。还宫。命内阁学士刘纶、中允钱维城、在南书房行走。

辛未(二十六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申(二十七日)。孝慈高皇后忌辰。遣官祭福陵。上诣雍和宫行礼。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雍和宫

冬。十月。丙子朔(初一日)。享太庙。上亲诣行礼。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诣皇太后宫问安。颁乾隆十五年时宪书。顺天府行乡饮酒礼。

○己卯(初四日)。上奉皇太后诣雍和宫行礼。

○庚辰(初五日)。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诣皇太后宫问安。

○癸未(初八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甲申(初九日)。上诣安佑宫行礼。幸圆明园。

○命四川提督岳钟琪在紫禁城骑马。

○己丑(十四日)。上幸静宜园驻跸。翼日如之。

辛卯(十六日)。上自静宜园回圆明园。 

壬辰(十七日)。上还宫。诣皇太后宫问安。

癸巳(十八日)。礼部疏请冬至节诣皇太后宫行礼。得旨。奉皇太后懿旨。今年冬至。著停止行礼。

特授四川提督岳钟琪子岳沺、岳淓、为蓝翎侍卫。

甲午(十九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乙未(二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命协办大学士阿克敦、在紫禁城骑马。

己亥(二十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寅(二十七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甲辰(二十九日)。谕:大学士伯张廷玉年将八十。不能复兼监修总裁之任。大学士公傅恒、著充五朝国史馆监修总裁官。刘统勋著充总裁官。刘纶著充副总裁官。

乙巳(三十日)。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南郊斋宫

十一月。丙午朔(初一日)。

丁未(初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御乾清门听政。

己酉(初四日)。遣官祭先医之神。

庚戌(初五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亥(初六日)。上诣雍和宫行礼。

壬子(初七日)。上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癸丑(初八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丙辰(十一日)。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丁巳(十二日)。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午(十三日)。圣祖仁皇帝忌辰。遣官祭景陵。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己未(十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庚申(十五日)。月食。

辛酉(十六日)谕:凡日月交食。授时者原可推算而得。而春秋之例。又纪日而不纪月。朕惟悬象著明。人所共仰。虽为晷运之常有。自不若光朗之恒度。无事于讳。不可不谨。故禜社奏鼓。自古重之。旧制交食分杪时刻。颁行各省。不及一分者。不行救护。后定为三分以上。方行救护。又经礼部奏定。不见食省分。并不及三分者。俱不行知。夫不先期行知。则二三分者原可见食。将致反生疑骇。不以为灵台失占。即谓有司怠事。非所以克谨天戒也。嗣后仍循曩制。一分以上者。即令救护。前期五月。具题请旨。无论见食不见食省分。俱颁行。其不见食省分。不必救护。

壬戌(十七日)。上御乾清门听政。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

癸亥。谕曰:大学士张廷玉、年跻大耋。前经加恩。令五日一朝。协办大学士陈大受、现在尚须调理。内阁汉大学士。惟史贻直一人。需员协办。著尚书汪由敦、暂在内阁署理。

丙寅(二十一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

戊辰(二十三日)。谕:大学士勤宣伯张廷玉、先朝耆旧。宣力有年。光辅端揆。几三十载。上年陈情请告。朕以其神明不衰。可从容襄赞。番番黄发。领袖班行。当以匪躬之节。为群臣先。讵可恝然动林泉之兴。是以未允所请。复申明大义。布告在廷。自是而大学士弗复以此为言。盖亦深知于义有所不可也。乃自今年秋冬以来。精采矍铄。视前大减。盖人至高年。阅岁经时。辄非曩比。召见之顷。细加体察。良用恻然。朕思鞠躬尽瘁。因臣子致身之谊。而引年尚齿。亦圣人安老之仁。在为臣者豫存一奉身而退之念。则将匪国是恤。惟身是图。始而营心干进。则策励奉公。迨志愿满而荣宠备。则乞身强健。乐志林泉。举若是其工于自谋。国家将何赖焉。此在三之义。矢以毕生。实分固然也。然自为君者视之。则壮用其力。老恤其劳。使臣以礼。事君以忠。斯为各尽其道。朕之前旨。乃谓人臣不当存此心。大学士尤不当存此心。初非欲著为成例。即至年迈力衰。不能任职。必不令其归荣故里也。昨召对尚书梁诗正。偶论及此事。梁诗正奏云。故乡为祖先坟墓所在。桑榆暮景之人。依恋弥笃。此言虽属宛转。亦于情理未协。盖离乡远宦者。早已不能岁时瞻扫。岂待迟暮方知。设当荣宠少壮。或五六十时。溘先朝露。又将奈何。梁诗正亦无辞以对。苐朕既体察及此。安能无动于怀。惟是大学士在皇祖时。直内廷陟卿贰。皇考优加柄用。荣冠臣僚。朕在书斋。即所敬礼。御极至今。眷倚隆重。夫座右鼎彝古器。尚欲久陈几席。何况庙堂元老。谊切股肱。然亲见其老态日增。强留转似不情。而去之一字。实又不忍出诸口。用是踌躇者久之。既而念大学士养疴暂告。已屡赐医存问。令军机大臣等同往省视。传朕谕旨。大学士感激涕零。谓受恩至深。无可图报。何敢以孱躯动履。日烦轸念。因遵前旨、不敢自陈。仰蒙体恤垂询。实出望外。请得暂辞阙廷。于后年江宁迎驾。大学士既陈奏恳款如此。应加恩遂其初愿。示朕优老眷旧。恩礼始终之意。著准以原官致仕。伯爵非职任官可比。仍著带于本身。俟来春冰泮。舟行旋里。届期朕当另颁恩谕。南巡时即可相见。至朕五十正寿。大学士亦将九十。轻舟北来。扶鸠入觐。成堂廉盛事。不亦休欤。

己巳(二十四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庚午(二十五日)。皇太后圣寿节。遣官祭太庙后殿。上诣寿康宫行庆贺皇太后礼王大臣于慈宁门、众官于午门行礼。奉皇太后幸重华宫。侍宴。

辛未(二十六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

乾清门

十二月。乙亥朔(初一日)。上诣大高殿行礼。

丙子(初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

己卯(初五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幸瀛台。 

辛巳(初七日)。上御乾清门听政。

壬午(初八日)。上诣大高殿行礼。 

癸未(初九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朕因大学士勤宣伯张廷玉、年跻大耋。步履维艰。特降温旨。许其原官致仕。以全晚福。今日大学士特请面见。奏称前蒙世宗宪皇帝逾格隆恩。遗命配享太庙。而上年谕旨中。有从祀元臣、不应归田终老之语。恐至身后不获蒙配享大典。免冠呜咽。请一辞以为券。朕为之恻然。大学士奏称外间亦有如此议论者。不知朕前降旨、原因大学士受恩至深。故举其最重者。以明无可去之义。俾其安心奉职。且以示受殊恩者。不可存为已娱老之义耳。今朕酌其年力实衰。优加体恤。令其引年。恩礼备至。岂有千秋俎豆。庙廷至大之典。转不令大学士受此殊荣耶。且配享乃恭奉皇考遗命。纶綍所宣。久已布告中外。大学士非有大罪。朕何忍违。设谓致仕大臣。于礼不可配享。则朕何难留之京邸。不令南还耶。况汉大臣中、有此特邀异数之一人。亦可风示百寮。成熙朝盛事。而外间倡此浮言。鳃鳃窃议。是不知朕眷旧之深仁。且不知国家待老臣之厚谊矣。为此特颁谕旨。令共知之。并成诗一章。以示朕意。以安大学士之心也。

乙酉(十一日)。上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丙戌(十二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丁亥(十三日)。谕:朕许大学士张廷玉原官致仕。且允配享太庙之请。乃张廷玉具摺谢恩。词称泥首阙廷。并不亲至。第令伊子张若澄代奏因命军机大臣等传写谕旨。令其明白回奏。而今日黎明。张廷玉即来内廷。此必军机处泄漏消息之故。不然。今日既可来。何以昨日不来。此不待问而可知者矣。夫配享太庙。乃张廷玉毕世之恩。岂寻常锡赉。加一官。晋一秩可比。不特张廷玉殁身衔感。其子孙皆当世世衔感。伊近在京邸。即使衰病不堪。亦应匍匐申谢。乃陈情则能奏请面见。而谢恩则竟不亲赴阙廷。视此莫大之恩。一若伊分所应得。有此理乎。朕昨赋诗。命翰林和韵。献謀者或拟以皋夔。比以伊周。夫皋夔尚可也。伊周则不可也。朕诗自有分寸。谓两朝纶阁谨无过。不为溢美之辞。亦尚其实长也。而称心满意。则并其夙所具之谨。且忘之而不谨矣。夫可例青田原侑庙者。刘基以休致之臣而得配享。曾有此例。故事在可许。伊试自思。果能仰企刘基乎。张廷玉立朝数十年。身居极品。受三朝厚恩。而当此桑榆晚景。辗转图维。惟知自便。未得则求归自逸。既得归则求配享叨荣。及两愿俱遂。则又视若固有。意谓朕言既出。自无反汗。已足满其素愿。而此后再无可觊之恩。亦无复加之罪。遂可恝然置君臣大义于不问耳。朕前旨原谓配享大臣不当归田终老。今朕怜其老而赐之归。是乃特恩也。既赐归而又曲从伊请。许其配享。是特恩外之特恩也。乃在朕则有请必从。而彼则恬不知感。则朕又何为屡加此格外之恩。且又何以示在朝之群臣也乎。试问其愿归老乎。愿承受配享恩典乎。令其明白回奏。昨朕命写谕旨时。惟大学士傅恒、及汪由敦、二人承旨。而汪由敦免冠叩首。奏称张廷玉蒙圣恩曲加体恤。终始矜全。若明发谕旨。则张廷玉罪将无可逭。此已见师生舍身相为之私情。及观今日张廷玉之早来。则其情形显然。朕为天下主。而令在廷大臣。因师生而成门户。在朝则倚恃眷注。事事要被恩典。及去位而又有得意门生。留星替月。此可姑容乎。夫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朕昨令写谕旨。意尚迟回。不欲遽发。及观张廷玉今日之来。且来较向日独早。谓非先得信息。其将谁欺。若将二人革职。交王大臣等质讯。未有不明者。但朕既已曲成其终。张廷玉纵忍负朕。朕不忍负张廷玉。然军机重地。而顾师生而不顾公义。身为大臣。岂应出此。汪由敦著革去暂署协办内阁事务并尚书。仍在尚书任赎罪。以观其后效力如何。陈大受现在患病。不能供职。梁诗正著协办大学士。朕尝谓大臣承受恩典。非可滥邀。若居心稍有不实。则得罪于天地鬼神。必致败露。张廷玉一生蒙被异数即使诈伪。亦可谓始终能保。乃至将去之时加恩俞重。而其所行有出于情理之外。虽欲曲为包容。于理有所不可。岂非居心不实之明效大验耶。天道之显著如此。为人臣者其可不知所儆惕乎。可不知所改悔乎。用是明颁谕旨。令中外知之。

清代,京师太医院专门设有景惠殿,里面就供奉着伏羲、神农、黄帝,并把歧伯、俞跄、伯高、少师、雷公、伊尹、淳于意、扁鹊、张机、华佗、王叔和、葛洪、孙思邀等人作为附祭。并且各省都有先医庙,都要在每年春冬仲月上甲日,派遣官员前去祭祀。

庚寅(十六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卯(十七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御乾清门听政。

谕:大学士九卿所议、张廷玉除不准配享外。应革去大学士职衔并伯爵不准回籍。留京待罪等语。固属公论佥同。然未喻朕始终加恩之意。所议犹有未协。夫张廷玉之罪固在于不亲至谢恩。而尤在于面请配享。其面请之故。则由于信朕不及此其所由,得罪于天地鬼神也,然朕念张廷玉为耆旧大臣蒙皇考隆恩异数。优渥逾涯。自朕临御以来加意矜全。曲为体恤。即今此许令原官致仕。许令配享庙廷。前后所降谕旨。及御制诗篇。其眷待之优崇。中外大臣。具所备悉。本欲保其晚节。以成全美。令乃甘自暴弃。实非思虑所及料。设令朕意稍有勉强。则进退予夺。惟朕所命。何难不许。其予告。其面请配享。亦何难却之不从。且又何能逆料其不亲来谢恩。而故加此种种格外之恩。以为陷于有罪之地耶。乃谢恩不来。次日又来。俱令人不解。是岂非其得罪于天地鬼神。有莫之为而为者。使之自为败露。以为在朝大小臣工之戒耶。夫配享乃皇考遗诏。朕何忍违观其汲汲面请。惟恐不得之意。直由信朕不及故耳。张廷玉事朕十有四年。朕待群臣事事推心置腹而伊转不能信。忍为要挟之求。观其如此居心。其有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者耶。且配享大典。千秋万世。自有公论。得所当得。则为殁世之荣。苟其过分叨恩。徒足供人指摘。何荣之有。试思太庙配享。皆佐命元勋。张廷玉有何功绩勋猷。而与之比肩乎。鄂尔泰尚有经度苗疆成绩。而张廷玉所长。不过勤慎自将。传写谕旨朕诗所谓两朝纶阁谨无过耳。而靦然滥膺俎豆。设令冥冥有知当踧踖惶悚。而不能一日安矣。此在朕平心论之。张廷玉实不当配享。其配享实为过分。而竟不自度量。以此冒昧自请有是理乎。及其老也戒之在得岂有辗转思维。惟知自私自利。不惟得之生前。而且欲得之身后。不亦昧于大义矣乎。但如大学士九卿所议、不准配享。革去大学士勤宣伯。令其在京待罪。不知者将谓朕初不许其归里侑庙。而谬加恩。终抵之罪矣。朕不云乎。张廷玉忍于负朕。朕不忍负张廷玉。朕之许张廷玉予告。原系优老特恩。明纶甫降朕不食言。其大学士由皇考时简用。至今二十余载。朕亦不忍加之削夺。配享恭奉皇考遗诏朕终不忍罢斥。至于伯爵。则朕所特加。今彼既不知朕。而朕仍令带归田里且将来或又贪得无厌。以致求予其子者。皆所必有。朕亦何能曲从至是。著削去伯爵以大学士原衔休致。身后仍准配享太庙。夫以年老予休之大臣。志满意得。自恃其必不加罪。遂至求所不当求。而忽其所不可忽。必致入于罪戾而后已神明之昭鉴可畏如此大小臣工其可不以此为戒乎。

壬辰(十八日)。五朝国史告成。

乙未(二十一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亥(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西陵。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寅(二十八日)。以岁暮袷祭。遣官祭太庙中殿、后殿。是日。庚午(乾隆十五年)年立春。顺天府进士春山宝座。

癸卯(二十九日)。祫祭太庙。上亲诣行礼。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遣官祭太岁之神。

甲辰(三十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御保和殿。筵宴朝正外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