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最后一天:握着许广平温暖的双手,艰难说出要茶便再没醒来过

 明日大雪飘 2021-03-07

1936年10月18日凌晨一点,鲁迅方才上床睡觉。本来没有睡意,同居女友(许广平先生自称)许广平给他整理好卧具,催促他,警告他,时候不早了。他靠在躺椅上说:“我再抽一支烟,你先睡吧。”等他到床上来,已经一点了。

凌晨两点,鲁迅被噩梦惊醒,起来小解,人还好好的。

凌晨三点半,鲁迅坐起来,呼吸有些异常,似气喘初发的样子。接着咳嗽起来,导致气喘更加厉害。女友给他连续吃了三次气喘药,至五点四十分,病态并不见减轻。从三点半开始,他便再不能安稳躺着睡觉,连斜靠休息都不能。他终夜屈曲着身子,双手抱腿而坐,心脏跳得很快,心跳声咚咚作响,在寂静的深夜十分清澈。他拿左手按右手的脉门,发现脉搏跳得太快了。

好不容易捱到早晨六点半,鲁迅便坐到写字桌前,要了纸笔,带起眼镜预备写张便条,让女友去找内山完造给医生打电话。女友见他气喘太苦了,便请求不要写了,由她亲口托请就行,但他不答应。他支撑起来,但是写不成字,勉强写起来,每个字改正又改正。写至中途,女友又请求他不要写了,由她口说好了。他听了很不高兴,放下笔,叹一口气,又拿起笔来续写,许久终于写成,竟成最后遗墨,字迹非常凌乱。

老版几下:

没想到半夜又喘起来。因此,十点钟的约会去不成了,很抱歉。拜托你给须藤先生挂个电话,请他速来看一下。

L留

七点多钟,内山完造来了,亲手给他吃药,并且替他按摩背脊很久。他告诉内山完造,苦得很。

临近八点,须藤医生来了,给他注射。鲁迅双足冰冷,须藤医生让人给他用热水袋暖脚,再包裹起来。他的两手指甲发紫。打完针,鲁迅像往常一样仍然坐在写字桌前椅子上,但是没坚持多久,便换到躺椅上坐。

八点多钟,报纸来了。他问女友:“报上有什么事体?”女友说:“没有什么,只有《译文》的广告。”又说:“你的翻译《死魂灵》登出来了,在头一篇上。《作家》和《中流》的广告还没有”。他说:“报纸给我,眼镜拿来。”女友把那有广告的一张报给他,他一面喘息一面细看,看了好久才放下。他在躺椅上仍旧不能靠下来,女友便拿一张小桌子垫起枕头给他伏着,后来躺到了床上。

中午,鲁迅吃了大半杯牛奶,一直喘息不止,又跟医生说,苦得很。

傍晚六点钟左右,看护妇来了,给他注射酸素,吸入氧气。

晚上七点半,女友送牛奶给他,他说:“不要吃”。过了一会儿,他又问:“是不是牛奶来了?”女友说:“来了。”他说:“给我吃一些。”饮了小半杯就不要了。

鲁迅一直在喘息,连说话也不方便。看护和女友在旁照料,给他揩汗。腿以上不时出汗,腿以下却冰凉入骨。女友便用两个热水袋给他取暖,看护妇每隔两小时注射强心针,吸入氧气。

午夜十二点,鲁迅注射完,女友给他揩汗,汗有些粘冷,不像平常。揩他手,他就紧握女友的手,好几次如此。他跟女友说:“时候不早了,你也可以睡了。”女友说:“我不瞌睡。”女友对面斜靠在床脚上,好几次,鲁迅抬起头来看着女友,女友也照样看着他。女友陪笑告诉他,病似乎轻松些了。后来女友给他揩手汗时,他紧握女友的手,女友怕刺激他难过,轻轻放松了他的手,给他盖好了棉被。

从十二点至四点,鲁迅饮过三次茶,起来解过一次小手。他似乎有些烦躁,有好多次推开棉被,女友怕他受冷,连忙盖好。他一刻又推开,看护没法子,告诉他心脏十分贫弱,不可乱动,他往后就不大推开了。

19日凌晨五时,鲁迅跟女友说了一生中最后的两个字“要茶”,随即陷入昏迷,头稍朝内,呼吸越来越轻。看护妇连打了几针也不见好转。

女友坐在床边,一声声呼喊着他的名字,但是千呼百唤也不见他应一声。天是那么黑暗,黎明之前的乌黑把他卷走了。医生说,过了这一夜,再过了明天,就没有危险了。可惜他来不及等到明天。

鲁迅最后一天:握着许广平温暖的双手,艰难说出要茶便再没醒来过

鲁迅先生寓所遗容

鲁迅一生过得很苦,唯一快乐的时光便是幼年家道衰落之前和晚年与许广平在上海同居的日子。他多次跟人说,活着很苦,苦得很。他喜欢吃糖,不到三十岁便把牙齿掉光了,仍然照吃不误。人们劝他少吃糖,他说,人生很苦,糖果很甜。他经常跟人说,我的文章有冷气,不建议青年们看。之所以有冷气,皆因他这一生活的太冷。

鲁迅从小过着安逸富足的少爷生活,12岁时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他被寄送到舅舅家避难,从此感到了“严霜四逼”。舅舅家没人管他,他得以仔细观察和体会人生。他看到了好多底层人的悲惨命运,农民们和盐工们终日劳碌,没有亮丽的天空,没有可炫耀的色彩,“辛苦麻木”,却不得温饱。奇怪的是,他们还看不起落难的自己,多次用奚落的眼光打量他,并且出言嘲讽。

俗话说,遭难莫寻亲。他深刻记得,有次一位亲戚跟邻居挤眉弄眼的指着他说,“要饭的”。他的脑子哄的一声,耳朵里宛若塞满泥沙,嗡嗡的再也听不进去别的话。母亲来了,他小声把自己的委屈和伤心跟母亲说,希望能回家,母亲跟他说,你还不能回家,你要学会忍耐,过几天就能回。可是过了几天又几天,他还是回不去,无休止的等待宛若精神酷刑。

待到祖父案尘埃落定,他家已经变卖完家产,“从小康坠入困顿”了,父亲经不了这种变故,终日借酒消愁,变的易爆易怒,动辄摔碗筷,拍桌子,无端大发雷霆,并且很快病倒了。雪上加霜,鲁迅从此经常出入当铺和药店之间,当了东西请医生,请完医生去当铺,如此反复。其间炎凉,不堪言喻。

父亲去世,家里没了顶梁柱,族人便来“吃大户”。本家长辈聚在一起开会,鲁迅作为长房长孙参加了会议。他们把本该属于鲁迅家的一间房子霸占了。鲁迅稍稍提出抗议,长辈们便纷纷予以呵斥,并且逼着他在协议上签字,其中便有他的启蒙恩师。

家里已经一无所有,人们却还传言,他偷走家里东西变卖了。鲁迅顿觉仿佛严寒三冬掉进冰窖里,体会到流言“积毁销骨”的可怕,只好逃离家乡。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三条路,一是当师爷,一是当商人,一是读洋学堂。比起入幕和经商,去洋学堂读书在当时是最不堪的选择,被认为“是把灵魂卖给了洋鬼子”。可是再怎么不堪,也比不上现在的日子不堪,人挪活么。

读完洋学堂,他又想着出国留洋,去跟一位叔祖告别,却被一巴掌打了个趔趄。

到了日本,鲁迅成为“孤独的旅客”,同学们都排斥他,疏离他,他也不想融入其中,便经常一个人走进大山,跟山林万物融为一体。余暇便是读书,他荡漾在书籍的海洋里,忘记现世的一切不堪和过往,屏蔽现世的一切孤独和寂寞。他读书之勤奋还上了当时当地的报纸。

鲁迅第一个剪掉了辫子,以示要跟不堪的过往决裂,为此经常被头顶盘成富士山的同学耻笑敌视,还差点被督学停掉官费,送回中国。鲁迅当时慌了,如果回国,自己该何去何从呢。幸运的是,没过几天,邹容便带了一帮人把督学辫子也剪掉了,鲁迅得以继续留下来。

剪掉辫子后,他照了一张相,题了一首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不久,鲁迅回国结婚。对于这桩婚姻,他最初是同意的,但是提出两个条件,女方必须进学堂读书,必须放脚。但是新婚之夜他发现,女方对自己的两个要求一个都没有满足。原来女方认为,脚已经放不大了,妇女读书不好。鲁迅感到非常失望和懊悔,感觉被骗了,他整整哭了一晚上,泪水打湿了枕头。第二天起来,人们发现他眼泡浮肿,脸色靛青。

鲁迅最后一天:握着许广平温暖的双手,艰难说出要茶便再没醒来过

鲁迅朱安夫妇

不幸的婚姻对鲁迅影响是致命的,因为他从此感受不到女人的滋润,过上了“不正常人”的生活。一个人,不论思想多么深邃,理想多么远大,内涵多么丰富,但毕竟是人,只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得阴阳调和。圣人就曾经曰过,食色乃人之大欲。古人讲究“红袖添香夜读书”,为何读书要有红袖来添香,因为如果没有红袖,书就会很难读下去,就会忍受不住寂寞孤独的折磨煎熬,很可能坠入魔道。

如果你在很多个寂寞深冷的寒夜孤独无聊的读过书,你会对这句话感同身受。

要是换了别人,大不了“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出去厮混便是,纳几个小妾,找几个红颜,日子照样过。更甚者把老婆休了,再续新欢。但是鲁迅是个慈悲的人,他从小见惯了世态炎凉,尝遍了人生百苦,他不能这么做。如果朱安被休掉,便只有死路一条。他说,这是母亲给我的礼物,我该好好供养她,爱情是我不知道的。“我们都是旧习惯的牺牲”。

鲁迅没有爱好,赌博,下棋,闲聊,喝酒,这些常人很容易接触沉迷消磨时光的嗜好,他一个都不感兴趣。因此他只能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读书上,读完就抄,抄完再读。1912年,鲁迅孤身一人北漂帝都,住在鬼气森森的绍兴会馆里,即使数九寒冬,依然穿着一条单裤子,用以“抑制性欲”(郁达夫语)。他的生活极简,每天过得枯燥乏味,除了上班工作,便是抽烟喝茶抄书。他用读书“以代醇酒妇人”。

有段时间他迷上了佛经,佛陀用“苦”来解释世相人生,认为“苦海无边”,唯有“离苦”才能解脱。他在大量通读佛家经典后跟好友许寿裳说,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时有好多难解的人生问题,没想到他早就大部分给启示明白了。鲁迅之所以觉得佛陀牛逼,是因为他就过着和尚一样的生活,唯一的不同只是,和尚戒肉戒酒,他不戒。

这种悲寥寂寞的日子一直过到1927年,许广平来到他身边,时年他已经46岁了。对于许广平强烈炽热的爱意,鲁迅最初是拒绝的,他觉得自己不配再拥有爱情了。他问许广平,为什么我还要爱呢。许广平说,因为我们相爱是神意,神意成全我们。朱安是旧社会留给你的痛苦遗产,谁也没有逼我们吃苦的权利,我们也没有必须受苦的义务。

鲁迅说,我先前偶一想到爱,总立刻觉得自己惭愧,怕不配,因此不敢爱某一个人。但我现在想通了,我可以爱。

许广平跟鲁迅不到十年的“同居生活”(许广平语)成为鲁迅一生寂寞孤苦的人生中唯一的亮色,宛若夕阳残照。因为他终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食了人间烟火,还生了孩子,“再不像北平时那样凄苦与冷清”。

鲁迅回北平探母,给怀有身孕的许广平写信,选了张非常漂亮的信笺,画了枝淡红色的枇杷,枝叶中结有三个果实,两大一小。并赋诗一首:并头曾忆睡香波,老去同心住翠窠。甘苦个中侬自解,西湖风月味还多。

鲁迅对孩子非常喜欢。最初他没有女友,论敌们说他不正常,有毛病。后来他有了女友,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论敌们又说他没孩子,要绝后。再后来他有了孩子,论敌们又说他溺爱孩子,鲁迅遂写下非常有名的《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鲁迅最后一天:握着许广平温暖的双手,艰难说出要茶便再没醒来过

鲁迅一家三口   

鲁迅病重期间,不看报,不读书,但有一张小画经常放在床边,时时端详。这是一张苏联某画家的木刻,上面画着一个穿大长裙子飞散着头发的女人在大风中奔跑,旁边地面上,小小的红玫瑰正在盛情绽放。


我们为什么要读鲁迅?抛开一切高大上的评价不谈,鲁迅文章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便是他异于常人的对社会对人生的敏锐深刻的洞察力。《红楼梦》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鲁迅便是一位能让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名师。他的一生饱经沧桑,久历世事,他把所有感悟和理解毫不吝啬的写在诗歌中,散文中,小说中,杂文中,指引你前进的方向,照亮你奋斗的前程。读鲁迅书一卷,胜读他人书万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