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佰》是部引人思考的抗战巨片

 青衫老祖 2021-03-07

2020830,星期天,带着看一看的心态进了电影院,看了管虎导演,杜淳、欧豪、黄晓明、王千源、李晨、郑恺、王晓庆、孙晨等集体出演的电影《八佰》。电影票价并不便宜,加之常态化抗疫,要实名购票、要留下身份证和电话号码、要全程带口罩,此时此刻走进电影院很是下了决心的。

之所以下决心,第一,反映抗战,四百将士的事迹早有耳闻。第二,想看看管虎拍战争片的水平,进而对其耗巨资拍摄的《封神榜》做个预判,看还是不看;第三,网络争议很大,有的称之为烂片,狠打一星;有的赞美有加,称之为抗战片的新高度。第四,票房还不错。自放映以来,除了七夕被一部爱情片超越外,始终占据日票房冠军宝座。原本预计的不足5亿片,居然已经超过17亿,说明很受欢迎。有此四点,不看一看,是解不了痒的。好像是陈思诚说的,好电影还是要到电影院里看。我赞成。

全片2个半小时,没觉得长。正片结束,进入片尾曲、工作人员字幕,也没舍得站起来,直至看到“终”字,剧场灯亮起。中间几次泪打衣襟,均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到了伤心处。不能说电影有多好看,其感官效果远不如《战浪》《红海行动》,也不如《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出世》,但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好片,是一部能够引起深思、回味的匠心佳作、历史巨制。

这是一部在不利大环境下展现民族血性的巨作。4百余国军将士(对外称八佰),面对乘胜追击的日军和国军溃败留下的残垣断壁,在团长谢晋元带领下,克服装备落后、士气低落、给养不足的困境,与日寇血战44夜,出色完成了坚守四行仓库任务,在仓库楼顶竖起了当时的国旗。其中,伴随着数个感人场景,包括维护其二前赴后继、怀抱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留下绝命遗嘱、步枪机枪打飞机等等。无不散发着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这是一部深刻反思历史、汲取血的教训的警示性巨作。这部影片从上海沦陷、国军撤退、国军88师留下一个营固守四行仓库以示“存在”开始,以按协议退入对岸租界终,全程贯穿压抑感。第一,参与固守的,不都是德械装备的正规军,还有几个县派来增援的保安部队,这些保安军没有进过战争洗礼,参加增援的目的还是“想看看大上海”,在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完全是一个“乌合之众”。第二,蒋介石安排这次固守的目的不是顽强抗日,而是“给洋人看”的政治秀,目的是唤起列强的同情,在国际调停中争取支持。因此,在整体溃逃、消极抗战的情况下,这场战役的意义究竟是什么,400多名将士中,有大半并不清楚,开小差、消极避战等场景不时出现。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八佰》的短暂胜利实际是侥幸的,第一,靠近英法租界,日军只能单面进攻;第二,库内有超过5吨的煤气罐,为防止引发大爆炸伤及河对岸,得罪英法,日军不敢动用重武器。这客观上造成“易守难攻”,为谢晋元以少胜多奠定了前提。所以,当日军威胁使用重武器的情况下,四百将士就只得按协议撤退了。

这至少告诉我们两点:第一,落后会挨打、国防力量落后更得挨打。一个训练有素、一个乌合之众;一个装备精良,一个五花八门,这样的不对称战争,尽管不意味着失败,但必然意味着更惨重的代价。第二,一个民族要有血性,一个国家更要有血性。面对四百将士浴血奋战,何香凝讲:国人皆如此,日寇何敢?当蒋介石政府将此次战役定性为“政治秀”、整体采取消极抗日并寄希望于列强“调停”的情况下,400将士就显得何等孤勇与悲壮?

这是一部展现力量之源、讴歌人民战争的巨作。谢晋元最终的呐喊是:靠我们几百人是扛不住的,我们需要4万万同胞一起扛。而实际上,到影片的结尾,租界中的中国人都行动起来了,不论是记者还是商人、平民还是富豪、教授还是学生、有正义感的外国人还是做了逃兵后良心又发现的中国人,都动起来了,都加入到了抗日的历史洪流之中。四百将士浴血奋战的历史意义可能就在于,他们以他们的热血唤醒了更多的中国人:拿起武器、投入战斗。因此,四百将士的光辉事迹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大力褒奖和宣传,成为中共“唤起民众四万万、同心干”的典型范例。

综上,这不是一部看起来让人愉悦的电影,但绝对是一部好电影。值得一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