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翁专栏】屈建修:“三孔”游记

 W行走在人世间 2021-03-07

【内容提要】“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是建筑艺术、碑刻书法艺术的殿堂,是儒家文化的根所在地,承载着历史,传播着中华文明。一九九二年腊月的齐鲁大地之行,源于全国书法大赛的颁奖活动。活动结束和妻子去有着“儒学之源,儒教之根”赞誉的曲阜,拜谒“三孔”,感受孔子故里儒家文化的浑厚和博大。

“三孔”游记

屈建修

一九九二年腊月的齐鲁大地之行,源于全国书法大赛的颁奖活动。活动结束和妻子去有着“儒学之源,儒教之根”赞誉的曲阜,拜谒“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感受孔子故里儒家文化的浑厚和博大。

鲁县,现在的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周时为鲁国国都,与东都洛阳齐名。“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是伟大的孔子、孟子、颜子、鲁班等历史名人的故乡,黄帝诞生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国内外,特别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儒家文化圈具有巨大影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东方的“耶路撒冷”。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一座马车与汽车交叉穿行中的城市,一座铃铛敲醒远古、马蹄奔向未来的城市。让游人产生更多的遐想和感慨。

孔庙,一座集古建艺术、色彩艺术为主题的庙宇,以帝王宫殿之制仿制,其文化思想内涵是深远的。“万仞宫墙”曲阜城南门的题字为乾隆帝御书。言出子贡:“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大成殿侍奉的四圣、十二哲,以及历代儒之大家,对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弘扬起了决定性作用。

孔庙,是“东方耶路撒冷”,便是圣殿。来这里的人三六九等是必然,但儒家文化的博大让每位顶礼膜拜的虔诚。思想随庙中门、坊、殿、堂的题名及匾额在“儒家典籍”里寻觅着前行,朝圣便只落于形式。而当着孔圣人面面授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理,在时下已被演绎的包罗万象,有时甚者“荒诞离奇”。钩心、斗角是开诚相见、肝胆相照的空间建筑构架,竟然被曲解成明争暗斗的官场游戏。又如“言必信,行必果”。以美德赞誉人更不可取,而是比“斗宵之人”稍好的“硁硁然小人哉”。“愚不可及”实则是大智若愚也竟成了“愚蠢”的同名词。

前行的沉思被眼前号称“天下第一家”的孔府唤醒。宋代初建,官衙与府第合一的典型封建贵族庄园。在1949年4月,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长孙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衍圣公孔德成离开曲阜迁居台湾后空置。仅次于明清皇家官邸的孔府,陈旧而奢华,偌大的孔府中等级森严的格局让人压抑,但肃穆而幽静。长条凳的清冷、“开门见山”的豁达体现着儒家文化的清晰脉络。而对联又是后人对孔子以及儒家文化的颂扬。如“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曲阜孔府大门)、“万象承乾处处春光寒转暖;三阳开泰年年凝景去又来。” (曲阜孔府二门檐柱)、“璿衡珠斗烁春光飞下九天湛露;玉烛金瓯绵圣泽扬来亿载荣波。” (曲阜孔府二堂檐柱)、“椒颂凝庥日丽光联凫岫;桃符献瑞春融花接杏坛。”(曲阜孔府二堂内柱)、“爵列三公荣衮黻;身通六艺绍箕裘。”(曲阜孔府重光门)等约三十几幅对联。而三堂内的石质搓衣板的家法体制演变成当今的只有“丈夫跪搓衣板”而暗自发笑。

古木参天,清风习习。漫步至后花园。“铁山”依旧黑黑的,而园内的植被长势喜人。

孔林是孔子家族的专用墓地。占地硕大,围墙约7公里。盘根交错的万余株树木异态万千,腊月的天气竟也万木竞翠,无百花竟艳的孔林中碑石林立。这里也是中国四大碑林之一。而中国的石碑文化在这里也有时代的印迹,三孔的碑刻,以汉代碑刻最为珍贵。碑石17块,以乙瑛、史晨、礼器三碑更负盛名。喜欢书法,对三碑更是观的仔细。《乙瑛碑》用笔方圆兼备,点画及其严谨,轻重长短变化奇特,庄重静肃而又是流动的、活脱的。《礼器碑》在“志气和平,不激不厉”的沉静肃穆中安排着曲、直的清超绝尘,创造着柔美与阳刚的意境。《史晨碑》结体端庄典雅,绰约多姿看似静态,实则隐含着流动之势。

三孔是建筑艺术、碑刻书法艺术的殿堂,是儒家文化的根所在地。承载着历史,传播着中华文明。记录的浮浅源自自身文化底蕴的不足以及长时间记忆的缺失。遗憾的在此停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