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乾州蕞娃:言《莫言之言》 ——任建煜《莫言之言》及莫言小说读书笔记系列(1——2)

 W行走在人世间 2021-03-07


【前言】这本书不是名家所出,没有太大的知名度和销量,但是它却打开了认识和了解文学的一扇窗户(在此之前,我一直使用“文字”而不是“文学”这个词语),也让我对莫言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清晰的认识,所以我感谢赠我此书的老师,也感谢任建煜老先生

言《莫言之言》

——任建煜《莫言之言》及莫言小说读书笔记系列(1——2)

乾州蕞娃

(1)任建煜《莫言之言》读后笔记

《莫言之言》是一位老师前一段时间赠送我的书,任建煜先生主编,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

看完这本书后,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本书不是名家所出,也可能没有太大的知名度和销量,但是它却打开了认识和了解文学的一扇窗户(在此之前,我一直使用“文字”而不是“文学”这个词语),也让我对莫言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清晰的认识,所以我感谢赠我此书的老师,也感谢任建煜老先生。

该书分为编前小语(《十说莫言》)、主体(共七编,分别为说故乡”、“说家庭”、“说经历”、“说文学”、“说作品”、“说人生”、“说社会”。)、附录(包括:方方面面议莫言、说说唱唱看莫言、链链接接说诺奖、挥挥洒洒品书法)、后记四部分,共21万字,其中主体部分每一编都是按照一个主题对莫言的作品进行分类梳理。

其中《十说莫言》分别为苦难童年、难忘故乡、纵论善恶、耿介之士、山东“大侠”、创作观念、幸运之星、称王称霸、见证语言和自警自醒。

我不知道任建煜老师是否阅读了莫言的全部作品,但最少他对作家莫言的大多数作品都进行了精心研读,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莫言先生的作品归类梳理为七个部分。这点精神令我钦佩不已。

对于作家的言论我不想再重复,因为重复别人的观点没有任何意义的,而且自己作为一个无名之辈,也不可能对一个文学大家的观点进行点评。当然,这不能排除对于书中所引用的作家观点有我自己的认识。如果只是读书,而不能思考,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那样的读书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因为读书就是不断地修正和丰富自我的过程,没有辨析,就不能学会成长。


下面仅列举两个观点,其一正一反。前者比如说文中所提到的作家对于故乡那种复杂的情感态度及其原因,他们忘不了来处”,“回不到来处”所以对故乡是既爱又恨,他们不能离开故乡,但又不愿意回到故乡。虽然“故乡的经历,故乡的风景,故乡的传说,是任何一个作家难以逃脱的梦境”,但是“一旦回到现实的故乡,就会发现故乡已经面目全非,不仅乡村的外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熟悉的人也越来越少”,就这样一方面他们“做着远离故乡的努力”,一方面“却不自觉地向故乡靠拢”,在这种反复的拉锯战中他们实现了“超越故乡”。

大多数人对于故乡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怀念她过去的温馨,又厌恶她今日的破败;或是直接就讨厌她,是因为她曾经自己留下充满苦难和不幸的童年。比如说因为童年对食物的印象深刻,所以在作者的眼中“马驴骡粪像干萎的苹果,牛粪像虫蛀过的薄饼,羊粪稀拉拉的像震落的黑豆”“河里的水流到灯影里,黄的像熟透的杏子一样可爱”。

后者比如说,莫言认为自己可以支配“‘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王国的一切,这里的男女老少都听他驱使”。而我却认为“性格决定一切”,一个作家是无法掌控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命运,能够决定人物命运的只有他的性格。我们再不能犯“主题先行”那样的错误,我们需要的是生命的自然流露,需要的是性情的自我发展,而不是人为的干预,不是做作,不是塑造“高大全”,也不是塑造“白富美”,那样做出来的东西再美,也是一种虚假的繁荣。

当然,通过阅读本书,我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唯一所能做的就是认真地研读这本书中所提及的作品,完整地阅读原文,仔细地品味,以便让自己对于文学有更多地了解,让自己对于今后的道路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

(2)莫言小说读书笔记摘抄

1、《儿子的敌人》:解放战争中,军烈属孙寡妇(大儿子孙大林牺牲了,小儿子也应征入伍)为了让另一个死于战争的孩子能够入土为安,冒认了儿子的敌人的尸体。这似乎看起来好像不合理,却合乎情,合乎人类之大爱(“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是也而富有戏剧性的是,当她收拾完这个孩子的尸体准备收敛的时候,孙小林的尸体也回来了。小说到此戛然而止了,后边会不会爆发新的矛盾(前边为了认领那具尸体已经发生过矛盾了),我们不得而知。

这篇小说让我想起来作者曾经提出来的一个主张:时至二十一世纪,一个有良心有抱负的作家,应该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他应该站在人类的立场上进行他的写作,他应该为人类的前途焦虑或者担忧,他苦苦思索的应该是人类的命运,他应该把自己的创作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只有这样的写作才是有价值的。”——《“高密东北乡”的“圣经”》

2、《倒立》:也许你会抱怨“什么时候同学聚会也变得如此功利”,也成了“官大表准”,其实自古如此,这并非市场经济的产物。有人情世故的地方,人就会分为“三六九等”,你怨不得别人势利。只是做人不能仗势欺人,可以自取其辱,却不能为了自我,强迫别人牺牲。

3、《白狗秋千架》:不知道那场意外是如何解决的,但因为“我”所带来的这场意外改变了这个女孩子的一生。最后,暖向“我”接种,出乎了我的意料,也在情理中。这也许是暖姐已拜托孤独寂寞,让自己的人生更有盼头的唯一方式。只是,此时的“我”是应该答应还是应该拒绝?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4、《红高粱》:电影看过一遍,电视剧也看过一遍,小说却是这次才看的。很喜欢电影的主题歌《红高粱》,也同样喜欢电视剧的主题歌《九儿》。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见钱眼开的“九儿父亲”,敢爱敢恨的“九儿”,狂野不羁的“余占鳌”等。小说中的人物没有一个是高大上的,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他们有优点,但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为了生存,他们对生殖繁衍这类人生大事充满敬畏,却对礼义廉耻这套行为规范却嗤之以鼻,因为他们知道这套规则的制定者和他们无关,代表的是来自于另外一个阵营的人们的利益。也许真是因为这对“狗男女”突破了道德底线的束缚,所以才活出了“真性情”,才永远的活在了人们的心中。(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