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踪】美海军作战部长指导计划/“美国队长”和“罗斯福”号或汇聚菲律宾海

 战舰二号 2021-03-07

图1 美海军作战部长新版舰队指导计划。

       2021年1月11日,美海军作战部长麦克·吉尔迪(Mike Gilday)发布了新的舰队指导计划,强调了未来十年重点应对俄罗斯和中国的竞争性威胁,并指出超音速武器、定向能武器、电子战技术和无人水面系统发展,将成为海军的发展重点。这份指导计划分四个领域进行阐述:战备、能力、规模和人员。战备方面,要按照交付舰船、完善乃至扩大维修设施、推进技术上有挑战的舰队演习(例如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演习2021”)。能力方面,要发展更多向海上、空中、太空和岸基目标投送致命性和非致命性效果的选项,包括导弹、鱼雷、水雷、网络武器、锁定电磁频谱的装置等。例如吉尔迪正要求制定“定向能能力发展计划”——将激光武器配置到舰船击落来袭导弹。规模方面,首重攻击型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潜艇,以维持和扩大水下优势。其次是重点发展无人系统进入海军舰队。特别是五角大楼的“影子舰队”大型无人水面舰测试评估,已经成功进行从海湾沿岸到加利福尼亚的无人航行。未来的大型水面作战舰,将搭载更大型的超音速导弹、高能武器和传感器。这份舰队指南文件将取代前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德森(John Richardson)上将的“维持海上优势的设计(Design for Maintaining Maritime Superiority)”的舰队指导文件,即是对这种海上优势蓝图的具体化,也是落实美国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刚刚发布的跨军种海上战略的重要体现。不过,吉尔迪上将也强调,海军要发展新能力和新平台,却没有什么经费增长的空间,任何费用超支、交付延时都有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

图2 F-35B战斗机在“美国”号两栖攻击舰上起飞。

         美海军作战部长吉尔迪上将在谈及新版舰队指导计划时指出:“美国海军永恒的任务:海洋控制和力量投送”。与此同时,担负着海洋控制任务的“西奥多·罗斯福”航母打击大队已经由美国本土圣迭戈基地出发,经夏威夷海域,接近第二岛链,预计将很快进入菲律宾海。该航母编队搭载第11舰载机联队(含4个打击战斗机中队、1个电子攻击中队、1个舰载预警机中队、1个舰队后勤支援分队、1个海上战斗直升机中队、1个海上打击直升机中队),纳编“邦克山(Bunker Hill)”号导弹巡洋舰(CG-52)、“拉什尔(Russell)”号(DDG-59)、“约翰·芬恩(John Finn)”号(DDG-113)导弹驱逐舰。该此航母编队属于“双泵部署”,即同一周期内实施两次部署。美国海军并未说明该编队将前往中东地区部署,很大可能将在西太平洋地区行动。另外,母港设在日本佐世保海军基地的“美国”号两栖攻击舰领衔的两栖戒备大队(力量投送的主体)也已经出港,进入菲律宾海执行任务。据社交媒体报道,2021年1月11日,美海军陆战队驻日本岩国基地的第121陆战队打击战斗机中队(VMFA121)已经与第262陆战队中型倾旋转翼飞机中队“混编”,成为第31陆战队远征队下属航空作战单元的组成部队。该中队所属F-35B战斗机已经在菲律宾海海域进行了“美国”号两栖攻击舰上的起降训练。这种态势意味着,未来几天,“罗斯福”号航母和“美国”号两栖攻击舰可能汇聚于菲律宾海海域。

图3 CH-53E重型运输直升机在冲绳进行加油装弹演练。

        目前美国海军前沿驻扎于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的“罗纳德·里根”号航母,于2020年11月14日进入母港进行“冬季维修期(winter maintenance period)”,暂不出海。按照美海军的部署计划,前沿驻日本的航母,一年通常间隔开来进行两次部署巡航。这不同于本土航母为期7个月的战备部署计划。严格来说,“美国”号两栖攻击舰的标准配置为:12架MV-22B“鱼鹰”运输机、6架F-35B战斗机、4架CH-53E重型运输直升机、7架AH-1Z/UH-1Y攻击直升机以及2架MH-60S直升机,自身舰员1059人,可以携载1687名海军陆战队员。从以前的情况看,该两栖攻击舰目前应该只搭载了F-35B战斗机,其余的飞机及陆战队远征队的地面作战单元和后勤作战单元,一般要到冲绳陆战队基地装载。据2021年1月5日社交媒体报道,第262陆战队中型倾旋转翼飞机中队,还在冲绳的Landing Zone Dodo进行的前沿装弹和加油点训练演习。CH-53E重型运输直升机还进行了“野战加油”。另外,目前还不清楚,第121陆战队打击战斗机中队有多少架F-35B战斗机装载到“美国”号两栖攻击舰上,具体航空作战单元如何配置,还有待观察。作为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2021年军事演习的重头戏——“大规模演习2021”,最大可能在西太平洋地区举行,例如以关岛地区为基地的“马里亚纳综合体”。接下来的发展态势如何,战舰一号将持续跟踪、梳理与分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