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秦争霸

 历史小说家 2021-03-07

公元前342年,是整个战国时代的一个风水岭,这一年,齐国的孙膑通过围魏救赵的战术,以减灶计诱使庞涓追击,最终在马陵之战中全歼魏武卒,庞娟也被齐军射杀,孙膑终于报了当年的血海深仇。

这一战过后,标志着中原早期最强国的魏国彻底的没落,魏国在此战中失去了最精锐的部队魏武卒,从此再也没有能力和中原各国抗衡了。

这一战的最大受益者是齐国吗?当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是远在函谷关,静静的注视着战局的秦国,魏国的彻底没落,标志着秦国东出逐鹿中原的最大障碍没了,之后的两年里,秦国接连出兵攻打魏国,成功收复西河并迫使魏国向秦国臣服,从那以后,秦国东出函谷关,逐鹿中原的通道就彻底的打通了,这是秦国数代人的梦想。

马陵之战中以齐国的全胜而告终,但是齐国并没有因为战胜魏国而取得在诸侯中的独大的地位,相反的,在此次战争中得到最大好处的竟是秦国。

马陵之战的早期,齐国依然保持着他们的强势地位和扩张势头,从公元前342年开始到公元前284年的58年里,齐国相继在位的君王是齐威王、齐宣王、还有齐湣王,这58年是齐国在战国时代里最风光的58年,他们打败了魏国,击败了楚国,压服了韩国和赵国,俨然成为了中原最强大的诸侯国,在一段时间里是秦国东出的最大的敌人,与齐国相对应的秦国,这段时间里秦国在位的君王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在这58年里,两国先后对他们的对手魏国进行了多次的打击,然后同时开启了扩张之路,成为诸侯中的两股最强力量。那么魏国衰落之后,作为秦国最强大的对手。最后秦国又是怎么战胜齐国的呢?

观念落后的齐国

在公元前342年马陵之战结束后的早期,齐国秦国都是各忙各的,很少有交集存在。

秦国方面,在马陵之战结束后的两年,发动对西河的进攻,消灭魏国数万大军,魏国最后一股有生力量就这样消耗殆尽,使魏国彻底的失去了逐鹿中原的资本。这时期的齐国也在中原风光了起来,通过徐州相王,这时候的齐威王俨然已经成为中原诸侯里面的最强者。

齐国和秦国唯一的一次碰撞发生在齐威王晚期,当时的秦国东出函谷关借道韩国发动对齐国的进攻,结果大败。但强秦的巨大威胁已经呈现在了同样是野心勃勃的齐威王的面前。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死,秦惠文王继位,刚上位就杀了商鞅。秦惠文王明确的表示,商鞅虽然死了,但商鞅制定的法律秦国一定会遵从。这时期的秦国由于商鞅变法国力在飞速的上涨。秦惠文王在位的早期打击的对象主要是韩,赵,魏三国。这时期的韩,赵,魏势力已经日益的削弱。

秦惠文王时期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派司马错攻下了巴蜀,取得了一个进军中原的后方基地,这一举动使秦国真正的获得了战国争霸中的战略纵深优势,物产丰富的巴蜀地区,成为日后秦国的粮仓。

秦惠文王在位期间,身边人才荟萃,有外交家张仪,公孙衍,还有魏章,司马错,甘茂等。在马陵之战后,秦国趁着魏国衰弱的机会,继续东进夺去了魏国的上郡,从此,关中平原进入中原的黄金通道就牢牢地的掌握在秦国的手中。

比起这时期的秦惠文王来,晚年的齐威王就要显得要逊色很多,虽然战胜了魏国,齐国的君臣似乎更满足于列国对齐国的尊奉,至于开疆破土,获得战略要地,这些事情,齐国人好像兴趣不大,齐国君臣的观念一直停留在春秋时期的争霸时代上,这种落后的观念成为齐国没有趁马陵之战的胜利,趁势崛起的一大关键因素。

从两国的统治者来说,开创了齐国霸业的齐威王,与同时代的两代秦国君主秦孝公,秦惠文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任用贤才,齐威王在位期间大量任用贤才,利用稷下学宫招募天下英杰。

但是秦国的用人更加的不拘一格,秦国与齐国最大区别就是秦国是一个经历了商鞅变法后的新兴的国家,没有道德上的观念束缚,更没有旧制度的束缚。所以在用人上,秦国可以不拘一格,广招人才。在这一点上,齐国就比不上秦国了。

公元前319年,齐威王病死,其子齐宣王继位,这时候,秦国与齐国的国力上的差距已经显现出来了,齐宣王在位的第一年,六国就发动了合纵攻秦,但是到打的时候,也只有韩,赵,魏三家兵临函谷关,齐国和楚国持观望态度,这一战,韩,赵,魏三国被杀的大败。

想与秦国一战的齐国

在第一次合纵攻秦失败后,齐宣王意识到了秦国的威胁,此时的秦国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贫穷弱小的秦国了,秦国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齐国人的想象。

齐国也有自己的优势,他的优势就是中原诸侯霸主的身份,齐国要的是霸主身份,而秦国要的却是土地和人口,从这一点上看,当时大部分的诸侯国还是倒向齐国的,齐宣王在位早期,经常举行会盟诸侯的政策,接受各个国家的朝拜,看到秦国的强大,齐宣王于是在公元前313年做出了联合楚国的重要决定。

公元前313年,齐宣王和楚怀王举行会盟,共同对付秦国,但这个如意算盘却很快被秦惠文王给打散了,秦国只派了一个张仪,凭借张仪的三寸不烂之舌,以600里土地做诱饵,就让楚怀王轻易的背盟,撕毁了和齐国的盟约。恼怒之下的齐宣王,主动联合秦国,提出结盟,共同对付楚国,这个愿望在第二年就实现了。

楚国在撕毁了和齐国的协议后,发现当初张仪许诺的600里土地其实都是骗人的,盛怒之下的楚怀王发兵8万攻打秦国,楚国被秦齐两国杀得大败。这下齐宣王出了口心中的恶气,但出气的后果确实很严重的,因为齐国和楚国,没有能力单独对付秦国。齐国和秦国联合大败楚国的最后结果就是秦国趁机夺取了楚国的大片土地,齐宣王白忙活了一场,什么也没有得到。

通过和秦国的接触,齐宣王真正意识到了秦国的强大,于是,为了招揽人才,齐宣王加大了对稷下学宫的投入。稷下学宫虽然人才荟萃,但有安邦定国的人才却很少。

齐宣王在位的初期,秦国完成了他们人生中对外扩张的重要一步,公元前312年,秦国彻底解除了义渠对秦国后方的威胁。

由于秦国不间断的对外用兵,秦惠文王于公元前311年英年早逝,继位的秦武王,加紧了秦国的东出步伐,他停止了对齐国的大规模用兵,开始对六国的分化瓦解政策,对待魏国,秦国主动拉拢,对待楚国,秦武王扶持楚国治下的越国部落,牵制楚国。

这时期的齐宣王,在经历了两次对秦国战争的失败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齐国的内政上,他在位的最后五年,对内发展生产,倡导文教,训练士兵,对外对魏国,韩国,赵国采取或打或拉的政策,尽可能的将他们拉到齐国的一边,在齐宣王的晚期,神武有力的秦武王在周王畿举鼎绝而亡,之后秦昭襄王嬴稷继位,由于年幼,秦国的大权落在了宣太后和魏冉的手中,在齐宣王临终的前三年,公元前302年,在魏冉的奔走下,齐,秦结成了联盟,实现了短暂的和谐。

昏庸无能的齐湣王

公元前304,齐宣王过世,齐湣王继位,齐湣王在位的17年,是齐国霸业的最后绝唱,也是齐国衰落的开始。

经过齐宣王晚年的修养生息,齐湣王的早期,齐国拥有强大的实力,这时候,连横合纵,两大团队奔走于列国,要么合纵抗秦,要么依附于秦国,这个问题成为当时大多数诸侯国必须要选择的问题,齐湣王在位的初期,齐国大权被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掌握,他频繁发动对外战争,积极介入各国的内部事务。

公元前301年,齐湣王扶持韩国太子继位,使韩国成为了一个听命于齐国傀儡政权,之后向南攻打楚国,以垂沙之战一举灭掉楚军两万多人,使楚国在短时间内。再难构成对齐国的威胁。

齐国的一系列活动都是为了大举进攻秦国做准备,经过在中原地区的扩张,齐国终于建立起了以自己为核心的反秦同盟。

公元前298年齐国会同韩,魏联军攻打函谷关,终于在公元前296年攻占函谷关,前面就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在这关键时刻,齐国却却见好就收,因为秦国给齐国又是赔罪,又是送礼,所以齐国撤了,合纵抗秦以来能打败秦国的最好机会,就这样被齐国自己放弃了。

齐湣王放弃的一个原因是,这场战争是主持齐国国政的孟尝君发动的,齐湣王他不愿意看到。孟尝君通过这些战争来扩展势力,所以两人的矛盾也日益激化,为了对付孟尝君,齐湣王重用了从燕国投奔齐国的苏秦,在齐湣王眼里,苏秦在齐国没有根基,是很好控制的。但他不知道的是苏秦来齐国是为燕国做卧底的。

公元前294年,齐国发生了内讧,因为贵族田甲发动劫持齐湣王的事件,所以齐湣王趁机对田氏贵族进行打压,孟尝君的国相职务也被剥夺了,接替孟尝君的就是苏秦。为了完成使命,苏秦劝说齐湣王四处扩张。这个时候赵国通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已经崛起了,苏秦竭力挑拨齐国和赵国的关系,使齐赵的关系,逐渐的交恶,同时还让齐湣王攻打韩国,宋等国。

这时候的秦国,秦昭襄王主动要求和齐国并称为帝,秦昭襄王称西帝,齐湣王称东帝,对于平分霸权的要求,齐湣王很高兴,但是苏秦知道,如果让齐国和秦国联手实力将更加强大,他的卧底任务就更加不可能的完成了,于是苏秦竭尽全力的劝说齐湣王取消帝号,秦国向齐国示好不成,恼羞成怒,秦国和齐国的交恶也就成必然了。

公元前286年,齐湣王灭掉了宋国,这一举动给齐国拉满了仇恨,因为齐国今天能灭宋国,就有可能灭了其他各国,齐国周边的国家几乎都被齐国欺负过,把各诸侯国都得罪了的齐湣王,很快招来了报应。

公元前286年,齐国刚刚灭掉宋国,秦、燕、赵,魏,韩五国组成联军,以乐毅为统帅,讨伐齐国,经过连年征战的齐国,其实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边缘,联军一举攻陷齐国70多座城池,虽然后来田单用火牛阵击退了联军,收复了失地,拥戴齐襄公复国。但遭到灭顶之灾的齐国,彻底的失去了争霸天下的资本,在经历了58年的齐秦两强格局之后,秦国终于借中原各路诸侯之手,铲除掉了他们东进中原最大障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