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麻雀》课文与原文比较 陈李杨
2021-03-07 | 阅:  转:  |  分享 
  
《麻雀》课文与原文比较陈李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麻雀我打猎回来,①走在林阴路上。②猎狗跑在我的前面。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
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③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我顺着林阴路望去,④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狗慢慢地⑤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
麻雀从⑥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⑦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⑧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
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⑨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
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⑩飞了下来。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
后退。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屠格涅夫全集第10卷抒情诗、长诗、散文诗》散文诗麻雀我打猎归,沿着花园的林荫路走着
。狗跑在我前边。突然,狗放慢脚步,蹑足潜行,好象嗅到了前边有什么野物。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了一只嘴边还带黄色、头上生着柔毛的小麻
雀,它从巢里跌落下(风猛烈地吹动着林荫路上的白桦树),呆呆地伏在地上,孤苦无援地张开两只刚刚长出羽毛的小翅膀。我的狗慢慢地逼近它。
忽然,从附近一棵树上扑下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象一颗石子似的落在狗的嘴脸眼前——它全身倒竖着羽毛,惊惶万状,发出绝望、凄惨的吱吱喳喳
叫声,两次向露出牙齿、大张着的狗嘴边跳扑前去。它是猛扑下救护的,它以己的躯体掩护着己的幼儿……可是,由于恐怖,它整个小小的躯体都在
颤抖,它那小小的叫声变得粗暴嘶哑了,它吓呆了,它在牺牲己了!在它看,狗该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然而,它还是不愿站定在己高高的、安全
的树枝上……。一种比它的意志更强大的力量,使它从那儿扑下身。我的特列左尔站住了,向后退下……。看,它也承认了这种力量。我赶紧叫开受
窘的狗——于是,我怀着极恭敬的心情,走开了。是啊,请不要见笑。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我想,爱比死和死的
恐惧更加强大。只有依靠它,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一八七八年四月比较:只要我们找到屠格涅夫《麻雀》原文和语文课《麻
雀》仔细比对,就不难发现原文的高妙和课文改动后的蹩脚之处。为了方便,我在课文中添加了圆圈序号。首先是文体。原文本是“散文诗”,既然
是“诗”,其句式绝不可太长(每句的字数不能太多)。课文得句式远不如原文,长短悬殊,完全不是散文诗的句式了。其次,原文中心就是“爱”
(也可以说“母爱”或者“父爱”),所以,末尾有两段画龙点睛的议论。而在课文?处,省略那精辟的议论,把个健康的“单眼皮”,想整形成双
眼皮,反而割成“拉眼皮”了。外文和汉语,不同的翻译绝对是有差异的。但是,在我所能看到的《麻雀》翻译原文,都比课文要好得多,我分别用
圆圈序号标明:①处省略“沿着花园的”,原文更具体准确;②处课文加了一个字“猎”,看是无可非议,但将“打猎-猎狗”连起来读,就能知道
原文的高妙所在;③处,课文是先感知“风”,再感知小麻雀,改得像破案一样,违背正常人的感知与思维,而原文则相反,是先看到小麻雀,再去
思维原因而发现“风”;④处,课文将“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放在老后,作为“刚出生不久”的证明,而原文是鲜艳显眼而第一眼就看到的,
这足以看出文学大家的功底;⑤处,课文用了个再平常不过的“走”,而别的翻译家都译成“逼”,更显狗的凶猛;⑥处,原文中有“附近”,比课
文更为准确;⑦处,我看到的翻译都是“一颗”,而课文却选了个“块”的量词,这就要仔细辨析这两个量词了:“颗”是颗粒状,“块”是块状或
片状,要注意,老麻雀是“落在猎狗面前”,必定是收拢翅膀才能更迅捷地“落”下来,而不是张开翅膀成“块状或片状”飞下来的,可见文学大家
观察是多么周至;⑧处,原文的外貌、行动、语言描写比课文更集中,更生动;⑨处,课文说是“呆立着不动”,不知有没有童真的小学生反驳明明
在“动”啊;⑩处,前面有“落”下来,这会儿又“飞”下来,当然,是鸟都说飞的,可是,别的翻译家却选定“扑”,可见课文也太不用心了。作
为一名教师,在备课、教课时,不能不考据原文,对教材有所取舍,万不可囫囵吞枣。我在给学生教这篇课文时,就选定更好的翻译原文,放在电脑文档中,让学生就在课文上对照着,运用修改符号增删改,学生兴趣盎然,对作文大有裨益。----这倒是蹩脚教材的一功呢。
献花(0)
+1
(本文系ZBY子不语00...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