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风泊客一席谈:乐府诗·猛虎行·张籍

 古风泊客 2021-03-07

《猛虎行》   [中唐·张籍·乐府诗]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山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猛虎行》,猛虎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平调曲》。这是一首乐府体的寓言诗。

这首诗创作于中唐时代,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地方政治不稳,官府与地方势力狼狈为奸,人民生活困苦。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山北山树林茂密幽深,老虎在白天围绕树林而行。
冥冥:昏暗的样子。这里指树林茂密。
南北山上的树林都是茂密幽深的,猛虎大白天都绕林而行。
首联说明不管南北,山上都有老虎;而且,老虎居然大白天都敢绕林而行。
首联说明了两个事实:
一是猛虎众多,到处都有老虎;
二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猛虎一样如此,还更胆大,肆意妄为;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傍晚要来临时就在大路上捕食生灵,山中的糜鹿都不敢有半点动静。
向:朝向,渐近。
这猛虎居然敢在大路上抢劫捕食,山中的麋鹿吓得鸦雀无声
老虎已为患,写虎患实则是在写人患--权贵恶势力欺压百姓,而百姓不敢声张,受尽欺负。
“鹿”在古时候有“逐鹿中原”之意思。中唐时代,军阀已开始割据,不全听朝廷使唤。
故此,泊客以为,这猛虎既指各地的权贵恶势力,也指各地割据军阀。
次联反映的是中唐残酷的黑暗现实。受到欺辱的百姓毫无正义可以声张。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山不相逐。老虎每年都在深谷中繁衍后代,雌雄在山上团结一气。
子:指幼虎。谷:两山间的夹道。此处指老虎居住的山谷。不相逐:指团结一气。相逐,互相驱逐。
三联反映了中唐政治的黑暗:恶虎、猛虎已不仅仅是几只,而是各种恶势力相互勾结、盘根错节、根结盘踞、官官相护。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离谷里老虎洞窟近处有个山村,老虎经常到村民家猎取小黄牛。
窟:洞窟,指老虎居住的洞穴。长:通“常”,经常。黄犊:小黄牛。犊,牛的幼崽。
猛虎哪有“不吃窝边草”之说?而且,还经常到邻村猎取小黄牛。
牛在古时候的人家具有崇高的地位,朝廷都严格禁止食用。因为牛在农业时代不是食物,而是生产资料,是农家里最要的生产资料-耕牛。
但各地的权贵恶势力和军阀们,哪理睬朝廷的命令?哪管百姓的死活?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善骑射的豪侠少年也不敢射杀,只是空对着林子下面老虎的行踪。
五陵年少:泛指豪侠少年。五陵,指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当时富豪权贵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后人在诗文中常用五陵代指富豪子弟居住的长安。五陵年少在本诗代指负责安民理政的各地朝廷官衙。空:空对,形容面对老虎束手无策的样子。
各地的军阀和权贵们凶神恶煞到何种程度?连各地的朝廷都只当不看见老虎的存在,就更别说猎杀老虎了。
朝廷官员们一是不敢管当地的恶势力,二其实本身他们也是猛虎中的一员啊!
《猛虎行》是唐朝诗人张籍写的一首乐府诗。这是一首寓言诗,以猛虎伤害村民暗喻当时的黑暗社会,表现了诗人对豪门权贵及封建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和对人民的深厚同情。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