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勒与李白:东西方文化的交相辉映,成就世间各自的精彩

 后知后觉无所畏 2021-03-07
马勒与李白:东西方文化的交相辉映,成就世间各自的精彩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在西方音乐的发展中国,一首唐诗却能够引出一段婉转的故事。李白号称是诗酒仙,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当李白的诗篇遇上了西方的音乐,竟铸就了一传世的乐章。

时光流逝,当马路碰见了李白的诗,写下了《大地之歌》,成为了西方音乐当中的经典。在这一时侯中,东西方文化的交相辉映成就了世间各自的精彩,但这两位交错于时空的诗人与指挥家之间,碰撞出来的精彩故事,又呈现出怎样光辉的色彩呢?

马勒与李白,寒秋孤影一饮成霜,唐朝诗人和西方指挥家相似的人生经历,让他们的内心得以穿越时空的长河,产生共鸣,让他们在各自领域出色的杰作,最终汇成了不朽的经典。

马勒与李白:东西方文化的交相辉映,成就世间各自的精彩

1、 前半生的豪爽,意气风发亦是此间少年

(1) 同样的是少年得志,执剑的李白与拿着指挥棒的马勒

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李白,少年时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但自小天资聪明的他,有着过人的独到之处。在十五岁时,李白便写下多首值得世人传颂的诗篇,并且也得到了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夸赞。

在之后的十年间,李白更是接受了多家思想的熏陶,少年得志的他已有着向往着远方的梦想。在公元725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人生之中一段离家之远游的道路。

少年成名的他自然是意气风发之后,李白纵情游于祖国大好山河之中,仗剑去国,在他的心里成为了一个抹之不去的印记。

马勒与李白:东西方文化的交相辉映,成就世间各自的精彩

因为家境优越,李白待客豪爽,在年纪轻轻的时候便结交下了能够共处一生的好友。在这一时候的李白无疑是人生中最为得意的时候,吟唱着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李白执剑出四川中成为一段佳话,而在跨越了百年的时光,西方音乐出现了一个与之极为相似的指挥家马勒。

同样是少年得志,同样是天赋异于常人。马勒的童年和李白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然而不同的是,仗剑去国的李白遇见的是拿着指挥棒的马勒,但却走过了相似的人生路程,

马勒与李白:东西方文化的交相辉映,成就世间各自的精彩

马勒出生于一个犹太人家庭,从小他便显露出了过人的音乐,才能因此在年纪尚小的时候,他便参加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比赛。在八岁的时候,马勒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教授别人音乐知识。

在家人的支持之下,15岁的马勒进入了维也纳音乐学院继续深造。这时候的他能够接受到了更多的音乐知识,也开始了自己作曲、学习了指挥。

作为一个音乐天赋极高的人,马勒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遇见了名师的教导。在自己师父的苦心传说之下,马勒的记忆有了极大的提高,他在这之后更是进入了维也纳大学修读了作曲相关的课程

马勒与李白:东西方文化的交相辉映,成就世间各自的精彩

第一次作曲的他便是写下了名气,非常大的悲叹之歌,但是最终的他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参与作曲,反而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转向与指挥方面,从音乐学院毕业以后的他获得了自己第一份的工作。

当然,这时候的马勒并不知道远在万里之外的百年历史当中,也有一个和他一样的天赋异禀之人?而这一时候,李白的诗也刚刚进入西方人的眼中,因为翻译家对于中国唐诗的翻译,这位醉酒吟诗的诗人有了自己的外国粉丝。

(2) 醉酒吟诗的仙人遇见西方的翻译家,成就了新的篇章

在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时光以后,李白的诗篇依旧显现出不同于寻常的旺盛生命力。在这个时候,西方的一些学者来到这里,而李白的诗篇也走入他们眼帘。

马勒与李白:东西方文化的交相辉映,成就世间各自的精彩

此刻的他们在感叹着千年前的那位诗仙,并且一些有心人士开始将李白的诗篇收入到自己的著作当中,然后这一时候又将这些唐诗进行了外语翻译,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特色。

在这些诗篇当中,最为有名的便是李白的《悲歌行》,而正是这一首极具特色的诗篇,在西方学者的翻译之下,同时又兼具了西方的文学之美。但此时的《悲歌行》依旧是纸面上的文字。

但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在这个时候的马勒也开始接触了千百年前的那位中国诗仙。此时人到中年的马勒,恰恰接触了李白中年时的作品,两者一拍即合,最终写下用诗篇谱成了西方的经典乐章。

马勒与李白:东西方文化的交相辉映,成就世间各自的精彩

2、 人到中年,半生流连写下诗篇与乐章

(1) 时光流逝,诗仙也难免俗、挥墨著诗篇

时间的流逝,在慢慢消磨人生。年少时意气风发的李白,虽然纵情于山水,但是却因为家族从商导致自己不能参加科举,郁郁一生。此时的他内心充满着抑郁悲愤之情,书写于纸上的是对人生感慨,悲痛于自己年岁已老,但却一事无成。

公元762年的秋夜,此时已经到了中年的李白,感想起自己这一生的无常,又想起那些许多未了的心愿,最终写下了著名的《悲歌行》。这位原本气质近仙的事先在经历了红尘俗世打磨,最终依旧难以免俗、选择向世俗低头,走入了自己的坟墓当中。

此时经历了人生感慨的李白手中的诗篇,已经充满着对于人生飘零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想法。但是这诗篇依旧停留于中华大地,在经历了西方的翻译以后,著作诗篇终究成为了一片令人为之惊叹的乐章。

马勒,一位追求完美的指挥家、音乐家,开启了将这唐诗和西方音乐的结合之路。

马勒与李白:东西方文化的交相辉映,成就世间各自的精彩

(2) 追求完美的指挥家,开启唐诗与西方音乐的结合

1907年,马勒由於出生于一个犹太人家庭,一直以来都遭受到了严重的的反犹太攻击。每一次因为家庭原因长期处于忍受状态的马勒,最终选择了和这些攻击反抗。

这一时候同样已经是人到中年的他读起李白的诗句,从中看到的仿佛是自己的影子,同时又因为得见了人生的光临,开始了自己人生最后的回响。作为马勒一生最为有力的声音,接触到李白诗篇的他,选择将用自己的音乐来阐述唐诗的魅力

力求追求完美的他也想要用自己余生谱写出一篇能够响彻天空的乐章,为此,他积极探求唐诗和西方音乐的结合,但是对于没有见过中文版唐诗的他,只能依靠于由当时翻译家翻译出来的唐诗译本。

马勒与李白:东西方文化的交相辉映,成就世间各自的精彩

针对于这些唐诗的翻译,对于长期接受西方教育的马勒来说,非常符合自己的创作要求。自此以后,他便开始了《大地之歌》的漫漫创作之路。

3、 乐章下的人生,《大地之歌》成为马勒一生的回响

1907年,正是因为无法忍受当时的反犹太攻击,马勒选择了背井离乡、来到了美国。依靠着自己早年挣下的家产,他在这里购置了两栋房子。从此便开始投入了传世乐章的创作之中。

而这一时候的他,也正是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前往山区静养。刚刚接触到李白的诗篇,他满怀激情地创作出了《大地之歌》的第一段。

马勒与李白:东西方文化的交相辉映,成就世间各自的精彩

然而,此时命运却似乎和他开起了玩笑。当时年仅四岁的大女儿,却因为突发奇,并在两周以后便离开了他,这一时候,女儿的突然死亡导致了马勒的人生进入了一个绝境当中。

但对于一个悲伤的父亲来说,他满怀着自己的悲痛,创作出了这首乐章的第三部分,曾经让他痴迷了自然山水,已经无法让这位悲痛的父亲灵魂得以休息。在这时候的他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乐曲的创作过程当中。

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忘却了自己的位置,心中怀念着只有那个勾引他悲伤,回忆远隔之外的中国。那些令他悲伤的诗意,流过了千年的时光依旧让他沉浸其中,这时候让刚刚失去女儿的他内心不免产生共鸣。

马勒与李白:东西方文化的交相辉映,成就世间各自的精彩

而在经历了漫长的修复期以后,马勒又创作出了第三乐章,这一个以轻快愉悦为基调的乐章,体现出此时马勒心中对于自己当时年少得意时的回忆。与此同时,更是对于自己当初爱情甜蜜的回忆。

然而却因为大女儿的去世,夫妻俩的感情产生了裂痕,使得最终两人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与妻子离别以后,马勒创作出了第四乐章,用来纪念自己曾经的爱情。

孤独的马勒,在颓唐中完成这一首《大地之歌》最终的送别。正如这那个期待着修葺的孤魂走入了坟墓之中。

1911年,在孤独和病痛当中,马勒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一首他用最后的时光谱写出来的传世遗作。这乐章下的每一个章节似乎是马勒人生的每个阶段,他用着自己的感慨,用着来自远方的唐诗写下了这篇乐章里的悲欢离合、春去秋来。

马勒与李白:东西方文化的交相辉映,成就世间各自的精彩

结语:

一首唐诗、一个乐章展现是两段人生。李白用诗篇写下了自己的一生,而马勒也为追求完美,用余生的时间写下这一首大地之歌》,写下了自己起伏跌宕的人生。

在岁月的长河之中,留存于书面或是记忆的文字,始终有着自己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岁月无法磨灭的。无论是对于李白或是马勒来说,对于人生的感慨转化为文字或乐章,这才是他们认为能够让人生获得最终归宿的方法。

逝去的时光里,我们能够看到的是这两人人生的精彩绝伦。或许这就是一个艺术家,一个诗人的真实写照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