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美丽灵魂说西施》陈久平

 作家文坛 2021-03-07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中国古往今来,我想应该是美人多如牛毛,何止四个呢?我认为只四人所以能古今流传,只因其能与国之要人同衾共枕,乱政亡国。后来把这些绝色之学称为美人计。天下才子爱美人,天下男子爱美人,其实天下人都爱美人,美人能美到何等程度,就是倾城倾国。从读《吴越春秋》,到宋朝苏轼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明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就是你想不到西施有多美时,你就去游杭州市的西湖去。从风景美到自然美,从人的容貌美到心灵美,从昨天的美到今天的美,以至未来的美,从西施的美到西湖的美,全中国的美,全世界的美,美学的发展是无限的美,美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动力。我们今天发扬西施文化,就是要发扬东方文化的美学观。
  美学是人类审美科学的范畴,是人类如何认识美的正确观。民间自古有民彦:深山出俊鸟。西施就是出自苎萝山下的一只俊鸟,俊鸟的标准并不是容貌怎样好,而是综合考虑其俊,首先是羽毛丰满,光亮滑脱,色泽纷呈,机灵活泼,鸟鸣声脆,引人入胜。民间也云: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西施的美也就是情人眼里看情人的那种美,并不是那种五官端正,双眼皮,柳叶眉的眉目清秀的单纯看五官的美,而是心灵美,善良温柔的美。为什么妲已和潘金莲就没有纳入史上美人,因为她们是真正的红颜祸水,她们做的恶事太多,不但不宣扬她们的美,反而成了不耻于人类的狗屎堆。所以中国人从古到今不把容颜美流传为美人。到了情人眼里的美那就更复杂了,情人到底发现了什么美,这是情人的看法,总然在情人眼里认为自己所爱的人就是西施。
  西施生在了浙江诸暨的苎萝山下,那里山青水秀,生态优美,浣溪水伴她长大。她出生在一个穷苦人家,父母亲都是乡下的穷人,长年累月以农耕生存,所以生活贫苦。作为那个封建社会的妇女,生在穷苦人家,地位低下,只能是凭借夫贵妻荣来度过一生,人间已经对当时的妇女说尽,嫁给官家当娘子,嫁给屠家斗肠子,夫唱妇随,没有任何自生出路。在封建制度下,地主拥有大量田地,农民只能给地主作佃农,受剥削,受压迫,没有自由权。在大官僚范蠡的策划下,她是没有任何自主选择权的。她在那种环境下只能是任人摆布,在那个官让民死,民不能不死的时代,她只好听从范蠡的指挥,去学唱歌跳舞,学诱人姿色,学姬妾之眉。而整个势态发展的总指挥是范蠡,西施是没有任何主动权的。况且一个国家的灭亡是由综合因素造成的,而主要决定于军队的强大,将帅的指挥能力,不是一个柔弱的女子能构成灭亡条件的。正如罗隐在诗中所说的:“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在历史上有记载的资料也并不多,只是零零碎碎有些故事记载。而在南方确是有许多旅游景点都是关于西施传说的。这些流世的景点是原有的还是现代人的想像杰作,也是无法说清。不过从这些景点的传说来甄别,西施在人们的传说中并不是那种行为恶劣的女人,也不是凭借姿色来祸国殃民的恶妇,是一个善良有素质的女人。当春秋战国那个年代,中国被各势力集团,王候富人分解的支离破碎。凡是厉害人都要有封地,处处尔虞我诈,以强欺弱。这些吴、越都是些互相争利的小国,还没有现在的一个省的地域大,所以以国之称,也有些名不副实。吴越春秋主要是以史诲人的,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取之处。西施虽然是那个时代的美人,其实也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
  西施文化,作为一个地方文化来研究,这是一种思想文化战线的突破,是文化自信的发展和提升,是西施文化达到一个高素质的品位的创新。西施被全国人民尊为四大美人之一。被当地人民在苎萝山下修建了娘娘庙,供奉为救苦救难的人间神仙,尊为世人的娘娘。这是一种世人对西施文化的尊敬和信仰。所以西施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是那种人间小女人,而是一个顶天立地的风流美人。她的美不是仅仅绝限于容貌,她是一个善良的贫家女子,她的一切都要操持在一个重要人物手上,她是一切听凭范蠡的指挥,以范蠡的行动为行为的。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封建社会的地主利益至高为上,这些统治阶级站在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作威作福,不把人民当一回事。国与国的相互竞争,也是站在地主利益的小圈内,各为其主,这种地主统治的家族利益纷争是一种狭小的利害关系,是没有文化占位的。而在这个时期的文化我认为还主要是农耕文化,地主在发展生产中,以服务于土地的农民为主要生产劳动者创造的农耕文明。这个时期的受压迫的农民是最诚实,最有信义的时代。西施所以能忠实于范蠡的一言一行,是表现了那个时代的诚实和信义。在西施文化中更应倡导的是人间的美学诚实和信义,这是从古至今一直需要维系的道义文化。

  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中国是一个在世界东方的大国,历史上的东周列国的故事,也就是中国自己的故事,都是一些地域文化的传承,这些故事只是当今表现出一些家庭之间的小事。我们仍然要固守在吴国和越国的利益范围去偏激地研究西施文化,那就有些失去大国一统的心理观察了。把西施文化统一于中华大地的宏观的美学文化,以美学育人,以美学传世,以美学创建未来,这样才是研究西施文化的特色。西施文化是中国大地上的原生态文化,是有益于人类的东方文化,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文明文化。把西施文化融入中华大文化是当今世界的需要,也是中国当今社会的需要。研究西施文化不是还在怀念那一草一木,一时一事,一石一水,而是要深研西施文化的内涵,突破吴越春秋的描写,突破国与国的观念,重新认识西施的文化根源,让西施美成为中国美学。和人们今天参观苏州园林,看无锡蠡园那样有一种流芳美,济世美,世世代代难以消失的美。
  而对于范蠡所总结的那种人生哲理,也应进行批判式的认识,范蠡最后得出的:“敌国破,谋臣亡;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其实这种不进取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只要人类的存在,这种破、死、尽是不可能的,是永远存在的。这种人际关系上的不忠不诚,处处防患的心态也是不必要的。范蠡就没有革命到底的决心,只是一种长期存在的保命哲学,范蠡的心态就不美。只好灭吴后引上西施泛游五湖,躲在蠡园中淫糜奢侈。研究西施文化,一定要评论范蠡思想,只有从评论范蠡思想中才能突出西施文化。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地大物博的中华成为引领世界文化的引头雁。当年的吴越成为了中国的一分子地盘。我们处在了地球村的认知时代,我们处在了东方文明文化与西方低俗文化的竞争期。西方文化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我们冲击。如何发扬东方文明的美学文化也是时代的需要。
  东方美学替置时代正在发展,一切以假的美充溢人间,新观念下的打扮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假面具。街上见到的人都是假眉、假睫毛、假面、假眼皮、整个面孔被粉脂浓妆艳抹,根本见不到了本来的面目,这个面目可憎的假冒时代,给社会美学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面膜。人与人之间不存在了真实感。更有甚者,花大价钱去整容,把父母所生的容貌变的一塌糊涂,使容貌成为父母也不识的鬼脸,我真不知道这是些什么美?更可笑的是中国有一个女官员在外国整容整理屁股,花五十万人民币,为了屁股美,而去整屁股。这些美学观也已太出奇了,太出乎人们的意料了。在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是东方文化的奇迹耻。当西施文化被东施掠夺后,东施的作假效颦就成为主题文化了,这种发展是一种大逆不道。
  在旧社会我们的纺织工业不发达,民间的布匹供应紧张,人们常常是衣不遮体,这是一种穷苦的标志。人们能穿一件能遮风蔽雨的衣服那就是一种豪华,到了现在是时髦把好端端的衣服磨成破烂,穿在身上露出胳膊,露出大腿那才是美。这种美学观的变态确实需要西施文化来改变面貌。人类的美学观就是要确立正确的真、善、美,批评假、丑、恶。西施文化的价值观就在于把世界的美学观引导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真正的美学思想方面来。正如诗人余秀花所说的:“放眼望去,满大街都是好看的人,可有几个是美丽的灵魂呢?”这是一个很好的命题,我们研究西施文化,就是要研究新时代的美学思想,就是要树立美丽的灵魂。
  西施有美丽的容貌,有美丽的人格,更有美丽的灵魂。

  
抄袭必究,版权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简介:陈久平,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岚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岚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

======================

扫描二维码留言给作者

赞赏声明

关于原创打赏行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稿件所得款项50%将作为稿酬支付给作者,优秀稿件入选《上海文坛作品集》,用稿量大。另外50%,我们将投入《上海文坛》运营,主要用于编辑工作。相关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打赏了,请加主编微信,并说明情况,告知真名,以便确认。原则上一个月一结(每月1号,结上一月的打赏,作者主动联系编辑,超过1号晚上12点不领取视为支持上海文坛运营。由于编辑工作繁重举步维艰,故66元之内的留作平台维护)。不愿自己作品被人赞赏者,来稿时请注明。

    根据留言情况等决定发布各大网站。

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