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省天水市籍三国名人:武山县三人,甘谷县十六人

 沈忱灿烂海滩 2021-03-07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汉末三国期间,该地不仅爆发过多次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战事,也出现过不少名冠一时的著名人物。据不完全统计,汉末三国时期天水市籍的三国名人一共有十九人。其中,武山县籍三位,甘谷县籍十六位。

出自武山县籍的三位名士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庞德,儿子名叫庞会。庞德的事迹我想不用做过多的介绍。他原本是西北割据势力首领马腾麾下的一员悍将,早年成名于关中,于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随马超一起参与了著名的潼关之战。不过,庞德神勇并没有改变马超惨败的结局。幸好此战过后曹操率主力返回了中原,马超有了喘息之机。一年后,马超卷土重来,占据关中部分地区,但随后又被凉州本地势力赶出了关中,被迫逃到汉中投靠张鲁。

庞德在汉中的经历,史料中没有留下蛛丝马迹,但令人感到非常奇怪的是,到了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马超与张鲁矛盾激化并逃往益州投靠刘备时,庞德并没有与马超一起南下,而是留在了汉中,从此为张鲁效力。按照后来关羽劝降庞德时的表态来看,关羽仅仅提到了为刘备效力的庞德的哥哥,却只字不提故主马超。由此推测,很可能庞德对于马超投靠刘备的做法并不赞同,宁愿选择投靠张鲁,也不愿意随马超一起依附刘备。

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占汉中,张鲁率众投降,庞德也成了曹魏集团的一员。对于如何任用庞德,曹操显得较为犹豫。他久闻庞德的武勇,将其任命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将庞德调往荆襄战场协助曹仁,但另一方面却对庞德的忠诚度心存疑虑。曹操的这种矛盾心理,也影响了驻扎在樊城地区的部分曹魏将领,造成了他们对庞德的不信任。不过,在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樊城之战中,庞德以生命为代价证明了自己的忠贞。

在这场战斗中,庞德曾经射伤关羽,令关羽军中将士忌惮不已。不过,同年七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改变了庞德的命运。关羽利用汉水暴涨之机发动奇袭,不仅全歼了曹魏名将于禁率领的七军,还将庞德这支樊城守军歼灭,庞德也成了关羽的俘虏。面对关羽的劝降,庞德坚决不从,最终被关羽处死。

至于说到庞德的儿子庞会,其表现远逊于父亲庞德。尽管庞会参与过淮南之战和伐蜀之战,但并无出色的表现。庞会最为有名的事迹莫过于在蜀汉灭亡后亲自动手杀死了关羽一族,令曾经辉煌一时的关羽家族灰飞烟灭。

武山县籍的第三位名人名叫封衡,是当时与华佗齐名的一位神医。不过,封衡留下的事迹更少,尽管《后汉书》、《神仙传》、《博物志》等史籍中提到了封衡的名字,但却只留下了他对曹操见面这一件事,此后便消失无踪。

天水市甘谷县籍的三国名人数量众多,达到了十六位,其中姜维、尹赏、梁绪和梁虔都曾经是曹魏的官吏,在天水郡任职。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四人一起背叛曹魏归顺了蜀汉。四人均得到了蜀汉朝廷的器重,后来都担任了要职,但最终也未能协助蜀汉朝廷夺取西北地区。尹赏等三人病逝于蜀汉灭亡前,姜维则是蜀汉灭亡的见证者。他自己也在蜀汉灭亡后因图谋复国被杀。

在其余的十二位甘谷县籍名人当中,任养、杨阜、姜叙、姜隐、赵昂、尹奉、姚琼、王异、姜母和孔信都出现在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平定马超的叛乱期间,其中任养是唯一一个马超叛乱的支持者,而杨阜、姜叙等九人都是平定马超叛乱的重要成员。他们的事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有过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除了这十位出现在马超叛乱期间的甘谷县籍名人之外,同为甘谷县籍的周毖与薛夏的事迹也值得一提。周毖原本是东汉豫州刺史周慎之子,孝廉出身。汉末年间,董卓控制朝政,周毖历任侍中、尚书、督军校尉等职。不过,周毖暗中与袁绍等关中诸侯密谋消灭董卓,最终事泄被杀。

薛夏是甘谷县籍名人中非常特殊的一位。薛夏,字宣声,是天水郡四大姓之一,以博学闻名。此后,薛夏来到中原,得到曹操的赏识,被任命为军谋掾。曹魏帝国建立后,魏文帝曹丕对薛夏也非常重视,将其晋升为秘书丞,并尊称为薛君。遗憾的是,曹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薛夏病亡。

参考书籍:《三国志》、《后汉书》、《神仙传》、《博物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