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秦文学】​刘春华:【娘,永远在你的心上 ——读鹏鸣先生悼念母亲诗有感】

 三秦文学 2021-03-07
三连一下,植树造林靠大家

【三秦文学第三届“年味”】全国征文大赛启事





娘,永远在你的心上
——读鹏鸣先生悼念母亲诗有感
文/刘春华


母亲    在这年关即将来临之时
您带着恋恋不舍的神情
走完了含辛茹苦的一生
我撕心裂肺地哭喊
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

 ——鹏鸣《沉痛悼念我的母亲》


当我看到这首诗时,简直不敢相信噩耗是真的!打开朋友圈和鹏鸣诗生活博客,鹏鸣沉痛悼念母亲的诗歌《沉痛悼念我的母亲》和《慈母祭》已经刷屏。我才相信,那个慈祥的陕西白水县的老人,给了鹏鸣生命和创作源泉的老母亲已经驾鹤西去。我给鹏鸣微信留言:逝者已去,生者坚强,节哀!

农历大年初一的傍晚,我给鹏鸣打电话拜年。未等说话,年逾六旬的他在电话那边已经泣不成声。我急忙问他咋了?他哽咽着说:“因为疫情管控,我无法从北京回老家见我母亲最后一面,也无法去给我母亲送葬......”他再也说不下去了,痛哭失声......

我的眼泪也倏地落了下来,不知该怎样安慰他。

他大喊着:我的娘啊,我的娘......


父亲四年前走了
四年后的今天母亲也去了
面对母亲的遗像我长跪不起
任由悲恸的泪水川流不息

——鹏鸣《慈母祭》


翻开鹏鸣的简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段苦涩的时光:种过地、卖过菜、挖过煤、掏过厕、当过民工,以至流浪乞讨达十余年......这些疾苦和辛酸对他的人生和文学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最早知道鹏鸣的《娘在我的心上》,是三十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在天津日报上读到老作家孙犁致鹏鸣的一封信——兼论鹏鸣的诗,信中说:他"文革"中期收到了一位来自陕西农村少年10岁写的诗《娘在我的心上》,长达1200多行。他当晚就读了,边读边流泪。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且大为震惊......

2006年年初,我偶然在搜狐博客上读到了鹏鸣这首1200多行的长诗《娘在我的心上》。我被大大地震撼了!一个是惊诧于10岁的孩童竟能写出如此撼人的传世之作,一个是惊诧于诗人鹏鸣经历了那么苦难的童年,他的母亲受了那么多的苦。

鹏鸣是多么怀念他的母亲!

对着您的遗像    我三叩首
泪水早已冲出了眼眶
尽显当年背着柴捆的您
尽显当年冬夜讨饭的您
那时我是多么的不懂事

——鹏鸣《沉痛悼念我的母亲》


此时此刻,读着他的悼诗,我能想象到鹏鸣那种撕心裂肺的悲恸!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疼痛!他的母亲走了。那个受尽苦难、含辛茹苦的母亲真的走了......

鹏鸣的悼诗中,充满了对母亲去世的哀痛!充满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他一次又一次地咏叹:

母亲    您去了
那安坡粱的风也在哭泣
那焦河湖的水也波浪四起
那堡子山的杨槐也倾来倾去
那情人岛的天空也泪落如雨

在这春暖还寒的今天
您走的这么匆忙    让我无法料到
您走的这么决绝    让我如雷轰顶
儿女们还没有报答您
您就孤独地一人走了
——鹏鸣《沉痛悼念我的母亲》

鹏鸣的悼诗中,充满了对母亲深深的回忆。他的另一首悼诗《慈母祭》中可见一斑。

她给了我生命
倾尽了一生的力气
做为长子的我
怎能忘记一个母亲的伟大意义

在那艰难困苦的日子
她受尽了做母亲的不易
在那荒唐的年月里
她饱经风霜的走在雪地

捡柴火挖野菜沿村乞讨
一切只为自己幼小的儿女
尽管    她衣不遮体
依然穿行在刺骨的寒风里

——鹏鸣《慈母祭》


这份回忆,是多么痛苦,但又是多么珍贵。我端详鹏鸣母亲的照片,一个典型的西北农村妇女形象,就像西方油画里的圣母,面带微笑,慈祥可亲。作为长子的鹏鸣,外貌像极了他的母亲,传承了那种慈善和大爱。

一个在黄土高原上默默受苦的母亲,一个从黄土高原走出来的诗人,这其中,该有着怎样的渊源和深刻的联系啊。

鹏鸣在黄土高原的焦河湖边长大。湖水清澈见底,一望无边,美不胜收。鹏鸣的诗歌中无数次提到焦河湖,那个给了他梦想的母亲湖。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文化积淀丰厚,人杰地灵,人称“四圣故里”——仓颉造字、杜康酿酒、蔡伦造纸、造碗雷祥。然而,那又是一片荒凉贫瘠的土地,现实无比残酷。鹏鸣一家就像当时的许多人家一样,生活极为贫困,每天过着食不饱腹的日子。

他的母亲为了让几个孩子能活下去,甚至放下尊严沿着焦河湖去乞讨。鹏鸣在《娘在我的心上》中写道:“当我在小学念书的时候,家境清贫如洗,寒冬腊月身披单衫衣。多少亲属送来粗布袄,多少老师送来温暖的情意......”呜呼!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捡柴火挖野菜沿村乞讨,一切只为自己幼小的儿女;尽管,她衣不遮体,依然穿行在刺骨的寒风里......”看到这样饱含真情与感恩的诗句,有哪一个人不为之动容?不为之心颤?正是因为母亲没有放弃,才有了后来伟大诗人的诞生!

无论走到哪里,鹏鸣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的故乡,思念他的爹娘。他忘不了娘的苦难和嘱托,忘不了自己心中的责任。他忘不了,少小被迫离家,从渭北台塬出发,一路乞讨,来到心之向往的北京。他忘不了没有钱去买纸笔,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写成诗歌,抄在捡来的烟盒纸上。

10岁时,他又写出了一首《母亲的心肝 是如此的纯净 如此的鲜艳》。他在诗中写道:


我是一只枯旧的木船
在您的江面上把螺弦浆昼夜旋转
我是一把失修的木犁
用人拉的力
在您的荒原上耕翻
我是枯没的小草 凋谢的花瓣
落在了深山
把撕碎的心泪凝进您的呼唤
把绞肠的血滴染浸您的脚板
——母亲啊     破碎了的心肝

我流浪街头
我乞讨食饭
我是您惟一的命根
悲痛的心酸
我是寄养在他乡的长子啊
十年了    夜夜相思    天天盼念
——母亲啊     破碎了的心肝

我是您用苦辛编织的花瓣
冲出冻土 刚刚绽开叶片
我是您蓝天下的风帆
刚刚升上桅杆
我是您止住了哭声 绽开的笑脸
我是您东方洁净的晨天
是年轻的晨星 大放光焰
——母亲啊     破碎了的心肝

我是您心上结出的红果
风吹日晒肯定失去光艳
但您用血和泪滋润了
我枯干的心田    伤痕累累的容颜
破裂的血管   散失的视线
——祖国啊    母亲

请您从我这
贫困得只有一滴血一滴水的红果上
看到祖国的成熟    祖国的发展
祖国的壮丽    祖国的鲜艳......
——母亲啊     破碎了的心肝
是如此的纯净    如此的鲜艳......

(注:此诗为鹏鸣10岁作品,1973年收入鹏鸣诗集《流泪的故乡》一书)

匡扶教授在《民族复苏的备忘录》里这样写道:“我几乎是默写出了鹏鸣这首《母亲的心肝    是如此的纯净    如此的鲜艳》。夜深人静的时节,我就着恬淡的灯晕,反复吟诵着这些凝重的诗句。诗人悠长的歌声里充满了对母亲的那份执着,那份爱恋,也正是这种执着和爱恋鼓励他扬起生活的风帆,鼓励他耕耘于无人的荒原,蔑视一切打击和磨难,把自己的生命挥洒成一篇壮丽的宣言。唯有在母亲的身边,诗人才表现出那种原初的稚朴与直率,叙说着自己的委屈、痛苦、心愿和思念。沉郁的诗行里闪烁着诗人的血泪之光,母亲给了诗人破碎疲惫的心灵以新鲜的生命,诗人本来就是母亲心上结出的最灿烂的红果。那么除了把自己完美地奉献给母亲,他还能用什么来报答生活中那份厚爱呢?这枚贫困的红果只剩一滴水,一滴血,却纯净鲜艳地如母亲的心肝,始终与母亲紧密相连。鹏鸣和他的诗让我想起艾青早期的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与一些优秀朴实的女性和同样优秀朴实的土地血乳交融,永远不可分割,建构着他们圣洁的诗歌大厦,对母亲的爱是这大厦的基础和骨骼。

 “鹏鸣写给母亲的诗歌在他的情诗中占有很重的份量,除了我深爱的那首《母亲的心肝 是如此的纯净 如此的鲜艳》,还有《妈妈》、《桂花——我最亲爱的妈妈》、《娘在我的心上》、《焦河湖——我童年的母亲》等佳作。鹏鸣出生的时代,遭遇了深刻的贫困和普遍的疯狂,这给诗人的童年生活和成长过程投下了无法磨灭的阴影。鹏鸣的诗里就记述了这些令人落泪的细节,稍微可以减轻我的负疚的是,我们也未能幸免于这场广泛的灾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气候里,诗人用心捕捉着美丽的片断,感受着人类最神圣的情感——母爱。这种神圣的情感照耀着我们纤弱的诗人一尘不染,唱着他终生的歌。”

鹏鸣12岁那年,他在流浪的路上再次写下了一首《致我的亲娘》,想象回家和母亲团聚的情景:

无家可归    我穿着破烂的衣裳
在暗无天日的大地上游荡......
风雨无阻    我穿上新制的丽装
站在焦河湖的岸上
把头仰起    面对母亲的泥房    热泪两行
脱下帽子    依偎在母亲的胸膛
承认我吧    我把脚步轻放    因为我怕惊动您的心伤......
我是一个被苦难逼走的长子    前来为您祝愿吉祥
因为我日夜思念我的亲娘......

我诉说着    跪在了堡子山上    面向安坡梁    两眼凝视着
那相思已久的村庄    心泪就像    决堤的大江......
怀爱的诗句就像血水一样涌荡    倾泻出庄严的思想
在我的脸庞    在我的心上    在我的泪光......
我记得起您生我时的模样
我记得起您的眼泪和哺育我的乳汁一样甜香
一切啊    越想越亮堂......

我多想用我悲喜的泪水把您身上的尘土洗光
我多想用我的激情替代您的忧伤......
即使我的躯体枯干得失去重量
我的心儿也要发放清光
因为我不想让您的苦心枉费一场
亲娘啊亲娘    请您多多思量
把深情的视线转向儿郎
虽然衣衫破烂    沧桑遮挡了您美丽的容相......

即使我死了    也能把眼睛闭上
因为我找到了我的亲娘
已用重逢的热泪痊愈了心灵底创伤
收下这敬意吧    我的亲娘
您没看我的眼泪早已流光
膝盖已透出红红的血浆......

哭吧    我的亲娘——
唱吧    天已微亮......
笑吧    向日葵已面向东方
(注:此诗歌为鹏鸣12岁作品,1973年收入鹏鸣诗集《流泪的故乡》一书)

通过这些诗,我们可以看出,故乡,亲娘,永远是鹏鸣创作的源泉。记得有一句话:“母亲在时,尚有家回;母亲走了,只剩归途”也许说的就是此时此刻鹏鸣的心境吧。

鹏鸣老师喜欢吃陕西的油泼扯面。记得十多年前去北京,我的第一本诗集《梅园听雪》即将付梓,我请他作序,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还让我把书稿带到北京帮我斧正,令我特别感动。离开北京的前一天,他打电话一定要请我吃饭。在北京朝阳区一个很小的饭馆,门额上面写着店名:陕西正宗油泼扯面。外面站满了排队的人。一边排队他一边对我说:“每当想家了,我就来这里,因为只有这里的油泼扯面能做出我娘的味道。”其实,我是不吃辣的,我的先生是湖北人,喜辣,但我们结婚这么多年,都是“一锅两制”,他吃辣的,我吃咸的。可是那天,出于礼貌和敬重,我随着鹏鸣老师也吃掉了满满的一大碗油泼扯面。他一边吃还一边往碗里放辣椒,碗里都是鲜红鲜红的,直看得我目瞪口呆。说实话,那碗油泼扯面尽管很辣很辣,但味道确实很好。

我不知道,此刻的鹏鸣老师,是否又想起了母亲亲手做的油泼扯面呢?一定是想起了。他在《十五年前》的诗中写过这样的场景:


十五年前
父亲知道我要回焦河湖畔
早早地站在情人岛上望眼欲穿
母亲也焦急的等在门前
淅淅沥沥的秋雨打湿她们的衣衫

——鹏鸣《十五年前》


鹏鸣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到童年的经历对他诗歌的影响,他说:“这些年我的作品题材广泛,产量之多,我想这和我童年的曲折经历有一定关系,贫穷与苦难虽是人生的一个过程,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经历了,走过了,他们会使人逐步变得顽强与坚韧,拥有一片海阔天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正是有了童年的那些经历,我的生活阅历、社会经验才更加丰盈、丰富;也正是有了那段经历,他们为我提供积累了广泛的素材,让我有了更多的人生感悟,让我从这些人生感悟中提炼出自己的认识、认知,和更多的人来分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它也在一个侧面使我的人生理想、追求不断地得以更新、完善和丰富多彩,心灵有了一个质的蜕变......”  

鹏鸣的悼诗,充满了对母亲高度的评价。他在《慈母祭》中用这样的语言诠释了一位伟大母亲的意义:


这就是我的母亲
无怨无悔地把儿女哺育
她默默地用生命开创了
人类大爱的史无先例

如今阳光普照大地
她还在悄悄地为子女缝补棉衣
当病魔向她袭来
她用刚毅诠释了坚强的要义

这就是我的母亲
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
在最后的日子里
还念叨着远在千里的儿女

读到至此,一个大爱、坚强、勤劳、善良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鹏鸣的悼诗中,充满了对母亲永远的祝福。他在诗中祝福自己伟大的母亲,愿天堂里没有痛苦,只有欢乐,愿母亲不再牵挂尘世,含笑天堂。


母亲    您去了
愿天堂里没有痛苦    只有欢乐
您慢慢地走    我看见您一步三回头
带着对儿女的牵挂
我知道    没有您哪有我

在这个世界上    您是儿女们唯一的母亲
在您经过的路上    我为您把烛光点亮
在您去的天堂    我为您烧热炕
母亲啊    您走的太匆忙
我知道    没有你哪有我

——鹏鸣《沉痛悼念我的母亲》


我想,鹏鸣的母亲尽管走了,但她足以含笑天堂。因为他的子孙们都成为了国家栋梁,他的长子鹏鸣也成了家喻户晓,为家乡争光的著名作家、诗人。他六岁习诗,十岁即发表1200余行的著名长诗《娘在我的心上》;他的代表性作品《致情人365首》《绝妙诗语》《中国诗歌史略》《世界文学简论》《帝国的诅咒》《鹏鸣文集32卷》《中国文化史略》《中国文明史略》《中国艺术史略》《中国美学史略》等被翻译成多语种版本畅销国外,得到广泛关注;他作为新疆大学、延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外事学院等海内外十余所高等学府特聘教授;多年来奔波辛劳,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贵州、新疆、广西、云南等广大偏远贫困地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写下了著名的长篇报告文学《向贫困宣战》等反映时代的杰作;他创办了“鹏鸣文学艺术馆”,参加了“走进红色岁月”中国作家采访采风活动;同时,他还默默地捐赠了310余万元的图书给各大学图书馆,为家乡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等等。

苦难是人生一种额外的馈赠。鹏鸣的母亲留给他和子孙后代的,没有荣华富贵,但她的精神却将流芳百世。苦难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财富,这不是矫情,而是不争的事实,是苦难给了鹏鸣前行的动力,给了他面对挫折失意时的勇气,同时也是苦难成就了鹏鸣,塑造了鹏鸣。可以说,他从小生活的土窑洞虽然没有告诉他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诗,但它却默默做了一个诗人最初的襁褓。

 鹏鸣说:“一帆风顺的人生不是完整、完美的人生。其实,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上,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苦难的顽强意志。人,只有战胜苦难才会获得新生,获得幸福。所以我感谢小时候那些心酸和疾苦,它让我在几十年的生活中磨砺,在作品创作上越发懂得要做一个感恩的人、真诚的人、良善的人、坦率的人、心存正义的人、对国家和民族有一份大爱情怀的人。换句话说,是苦难为我创造了丰富的素材,洗涤了我的灵魂,让我的情感更加饱满和丰富,让我拿起手中的纸和笔,对社会上有悖于道德、伦理的行为,人性的险恶进行淋漓尽致的鞭挞和谴责,对美好善良进行大力的赞扬与讴歌。一切从人民利益着想,一切心系国家荣辱,它也在无形中使我的文章充满人性最内在、最本质的“真情”、“真意”;让我的作品更加‘接地气’,所以说,苦难是我创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给了我写作的灵感和勃勃生机,苦难是上帝考验我赐给我的绝佳机会,好好把握,因为它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鹏鸣说:“到什么时候我都不回避我出身农民,可以骄傲的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心里深深的爱着那片饱经风霜的土地。我是农民出身,我更深切懂得农民生活的不易,所以,我要拿起创作的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国的广大贫困地区的疾苦,唤起人们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关注,进而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以此才不辜负一个真正作家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不是唱高调,是心有所想,心有所系。我的很多作品都渗透着一种浓厚的、无法割舍人文情怀,我热爱自然、热爱生我养我的故土,更对我的祖国一往情深,应该说,我对广大偏远贫苦地区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的。我希望那里早日摆脱贫困、走出贫穷,希望它的明天更加美好。我记得以前的诗句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中国的贫穷是我的贫穷,中国的艰难是我的艰难,有朝一日我化成脓血,渗透给您——中国。”

鹏鸣老师,望您节哀,怀念和回报母亲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一个她希望和放心的孩子。鹏鸣,你的娘,还在你的心上,并将永远在你的心上,就像你的《娘在我的心上》诗中发自肺腑的咏唱:


我的亲娘    站在遥远的大地上
还是那样稳健慈祥
我回来了啊    我的亲娘
您的真钢越发闪亮
只有我的心儿稍微紧张
我没有一次的让您失望
尽管对着大地的残酷肮脏
我仍在寻找伟大的思想

我多么恨我自己
没有我娘的胆识和气量
没有我娘的锐利的目光
我多么恨我不能像您啊
我的亲娘    站在那刺破高天的山上
把弄潮的波浪观望
在那空旷无垠的原野上
雷鸣般的巨烈轰响 “我力求自己的解放”
打破禁锢的小草    冰封的晨光    同大自然一起欢狂

不知多少回    被毒枪打入心脏
我的亲娘啊    您用泪水    翻洗我的胃肠
不知多少回    心儿疼痛的处于昏状
我的娘    是您把我    扶上没有席子的土炕
不知多少回    我悄悄的苦泪滴淌
心灵上的悲壮    在我亲娘的胸膛
——鹏鸣《娘在我的心上》

的确如此。诚如张贤亮在《鹏鸣的诗》中写道:“鹏鸣写母亲的诗,是我们这个时代前所未有的。他的诗学理念和创作思想是深刻的。当然,他的其它诗歌更是独特敏锐,辛辣犀利,胆识过人,超前的主体意识让人望尘莫及。在他的面前,我们这些所谓的作家是无地自容的......”

2021.02.23.18:56.梅园。


本文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刘春华,女,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纯正孤独、喜爱梅雪、关注时代的诗人。以梅自喻,以雪为情,以文做剑,干净写作,正直做人。著有诗集:《梅园听雪》、《青春的诗简》等。现任职某市党委宣传部。

往期链接


【三秦文学第三届“年味”】全国征文大赛启事
【三秦文学】王艳丽  刘春华 忧愁的云 史金霞  秋 寒:【五人诗选】
【三秦文学】鹏鸣:【沉痛悼念我的母亲】(诗歌)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主  编: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高  涛  
编  委:水云天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刘旭平   冯   彪    谭文群   刘军英
               王宝群   书    江   梦而诗   张晓强
               孙传志   润    隆
               秋日私语    秦岭人家  长青山人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