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启示我们什么?

 lixj1028 2021-03-08

日本在二战中的投降的过程,与欧洲的德国完全不一样。德国几乎是本土被打成废墟,才最后投降。其间还不断的有反战的将军与势力暗杀和反对希特勒,但德国却仍是战斗至最后一刻。

日本为何没有象德国一样坚持到底?

而日本向来以武士道精神标榜,不像德国一样从来就没有反对天皇的,以至喊出“一亿人总玉碎”的疯狂口号。然而事实上,还没有等到盟军登陆,日本人就投降了。

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并没有象后期太平洋战争时表现得那么疯狂。而反而是一瞬间就从痴梦中睡醒过来,你不觉得很奇怪吗?

为何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启示我们什么?

日本海军军官

有人说是原子弹的原因,其实原子弹的当量与李梅将军的千机燃烧弹大轰炸没有太大差别。仅仅45年3月9日一夜之间,就有十万日本人在这次空袭中被烧死。

日本高层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原子弹只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炸弹。

所以,日本内阁在原子弹投放后,连紧急会议都没有召开一个。

武士道的精神为何嘎然而止?

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是贯穿于整个太平洋战争的。

在硫磺岛与冲绳岛战役中,那种残酷的精神压迫,使得日军士兵常常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的忍受得荆棘、潮湿、鼠疫、饥饿、伤脓、缺水的各种痛苦。象硫磺岛最后的日本兵山荫光福,是直到战争结束后四年,看见美军杂志才知道战争结束,出来投降时已是枯骨一具。

为何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启示我们什么?

而更极端的,在菲律宾战场,还有坚持了二十多年的日军士兵,一直在地洞与山林里过着非人般的日子,却一直在抵抗。

按说,日本人应该比德国人要抵抗得更久,而事实上,盟军还没有登陆,日军就投降了呢?

日本的明白人与不明白人

1945年5月的重臣会议上,作为海军大臣的米内光政与陆相阿南惟几在内阁会议上争执起来:“能早一天媾和就早一天结束战争”。

而阿南惟已则反击:“陆军还有600万军队,必要时,可以把驻中国、满州、朝鲜的军队全部调来。”

为何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启示我们什么?

二战日本的火炮生产线

米内光政发火道:“难道你要这些日本男儿都这样死去吗?难道冲绳岛的十万将士们的下场还不值得你清醒?”

阿南惟已卡住了,觉得要退让一步,仍然嘟哝着:“只要能为帝国争得一分,我们陆军将士在所不惜。”

米内光政到底是元老,寸步不让:“阿南君,你越争,帝国的种子就越少。”

阿南也是寸步不让:“米内君,天皇陛下的生死,难道你不管吗?”

米内又回击:“你继续战斗下去,难道天皇陛下的就会更安全?”

阿南倔犟的说:“陆军已经做好了准备,能为陛下争一分是一分。”

为何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启示我们什么?

《波茨坦公告》抄本

实际上,这时候的阿南惟已只是身不由已而已,自已作为陆相,一定要作为代表陆军的态度说话,而他早已明白战争继续的后果。这也是他最后不惜剖腹自杀,也要让内阁的投降诀议执行。

你看,日本人的高层其实是明白人。阿南惟几最后能够在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文件上签字,其实米内光政、阿南惟几都是明白人。

其实这样的明白人也不少。

其实,日本高层的明白人还有许多,如内大臣木户幸一、海军大学校长井上成美等人。

而铃木贯太郎这个就是一个老狐狸。

在电影《日本最长的一天》里有着深刻的描述。其实早在1945年4月冲绳岛战役时,天皇就知道撑不下去了,马上召铃木贯太郎为首相,希望结束战争。

为何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启示我们什么?

电影中的铃木贯太郎首相与迫水久常书记官

为什么要选铃木贯太郎为首相呢?其实从当时的日本局势也可以看出来。

和平派的代表铃木贯太郎

其一,铃木贯太郎是日本唯一没有参与日本二战战争的军方元老,是和平派对的领袖。

铃木贯太郎是何许人?此人曾在甲午海战中,只身驾驶鱼雷艇乘浪飘过威海卫的封锁线,击沉了中国的定远舰。创造世界历史上鱼雷艇击觉战舰的先例。

在日战对马海战中,他大胆的率领驱逐舰队冲入俄国舰队之中,在三百码的距离上施放鱼雷,击沉了以“苏沃洛夫公爵”号为首的三艘战列舰和两艘巡洋舰,还有一艘大型运输船,彻底打垮了俄军的战斗意志,成为日本的英雄。

为何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启示我们什么?

而铃木贯太郎退出现役之后,一直反对现役军人当政的政治家,也反对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应当是日本最适合停止战争的人物。

所以昭和天皇选择铃木为首相是有着一定的考虑。

其二:铃木贯太郎与陆军的关系良好。

尤其是与陆军大臣阿南惟已关系不一般,在铃木担任天皇侍卫长的时候,阿南惟已也是天皇侍从。阿南惟已一向视铃木为自已的领导。

以日本的政体,如果没有现役日本军人出任陆、海军大臣参与组阁,内阁就无法运作,铃木之前的内阁就是因为陆、海军大臣动辄就辞职常常导致内阁垮台。

为何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启示我们什么?

自杀式飞机

铃木的这一招是保持内阁稳定,使内阁决议可以得到良好执行的一个有力举措。

如果内阁不能与天皇意见统一,则日本终战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毕竟天皇还没有这个魄力,他的意见出不了皇宫。虽然在日本人心目中天皇是神。但如何解释天皇的意见,并全部执行却不是天皇能够决定的。

铃木贯太郎是怎么做的呢?

在当时,对掌握实权的大多数陆军来说,不顾一切后果要求主战,即使“战致亡国”,“一亿国民总玉碎”、 也要“七生报国”维护所谓国之尊严。

因此,日本军界流行的玉碎思想根深蒂䓢之时,谁要是提出投降的事情,谁就会随时被暗杀。这在犬养毅事件、二二六等事件中是司空见惯。而铃木贯太郎本人也在二二六事件中差点被打死。幸亏抢救及时,铃木才捡回一条性命。

为何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启示我们什么?

所以,铃木这个老狐狸也是一声不吭,也在跟着喊“一亿国民总玉碎”。

然而另一方面,当时美国罗斯福总统去世,他当即发唁电表示慰问。向盟军示好,这让盟军得到了一方面的暗示,觉得可以争取日本投降。

铃木两次要求天皇圣裁

所以,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这时正是和平派与抵抗派争执不下之时。铃木却说:“日本政府不会重视这个宣言,只是采取'默杀’的方法。”

此时背景是,日本内阁对于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内部投票是3:3,仍然是僵持不下。

为何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启示我们什么?

《日本最长一天》剧照

到了8月9日,美国终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而苏联也在中国东北对日发起全面进攻。

这时候时机已经成熟,铃木贯太郎在内阁僵持不下时,两次找到天皇圣裁。这在日本是很罕见的。

于是天皇在内阁扩大会议上,以沉痛与伤感的语气对与会人员说:“为保历代先皇的留下的基业,为我大和民族的种子不遭致毁灭,还是终战吧。”

就这样,在天皇泪眼婆娑、苦口婆心下,内阁的意见终于取得一致,只有阿南惟已代表陆军投下反对票,诀议以5:1通过接受波茨坦公告。

阿南惟已虽然投下了反对票,但仍然支持内阁的诀议。最后还送了一盒古巴雪茄给铃木首相,以示歉意。

为何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启示我们什么?

罗斯福总统

假模假样的东条英机

而在此关键时刻,8月13日,日本投降前二天,东条英机单独请求天皇下决心“玉碎”。东条对喜欢生物学的天皇比喻道:“螃蟹如果没有了钳脚就只能任人宰割”。

而天皇反问“如果螃蟹不存在了,留下两只钳螯又有什么用?”东条无语以对。

最后东条英机,自杀未遂,被盟军救活后,判处绞刑而死。

而叫嚣得最厉害的东条英机,反而是战犯中最怕死的一个,这个一天到晚鼓励别人剖腹的人,自已不仅不敢剖腹,连用枪自杀的勇气也没有。可以想见,此人鼓吹战争只不过是为了保全自已。

为何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启示我们什么?

电影中的天皇内阁会议

真正的闹剧来了。

当高层将投降的事情确定之后,反而是底层的军官不干了,以田中少佐为首的少壮派居然发动兵变,枪杀近卫师师长,侵占皇宫,抢占电台,欲阻止天皇终战的“玉音”发送。

而且派兵包围铃木贯太郎的府邸,计划“天诛国贼”。

幸而,被反兵变的军队及时镇压。

为何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启示我们什么?

兵变头目田中健二

军国主义其实表现为两面性。军国主义只对不明白的人有用

一方面,上面的人很明白,下面的人很固执。

天皇与内阁及军部高层其实都很明白,这仗是无法打下去了。投降才是正道。

反而是日本底层军官与士兵抱着一腔热血,在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时。中下级军官一片反对之声。大部分都在叫嚣总玉碎。

甚至田中健二说,“给他二十万神风敢死队,就能拯救日本”的狂妄之言。他哪里知道日本当时已经没几架飞机可用了。

他们还寄希望与天皇和他们一起玉碎。天皇才没有那么傻呢。

为何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启示我们什么?

自杀式飞机

所谓的为天皇效忠,为皇国效忠,不惜一切代价。只不过是拿底层士兵的生命与尊严不当一回事而已。

还早在中途岛战役失败之后,日本海军为隐瞒战败的事实,表面上称为了皇国的声誉,让所有的伤员全都监视起来,而参战之兵不让之回国,直接派去南洋,永无回国之日。

但日军高层却没有人为之负责。拼死效忠天皇,不惜承受一切苦难,成为被洗脑的日本士兵一种不容置疑的一个信念。这就是军国主义思想洗脑的底色。

为何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启示我们什么?

另一方面,底层军官与百姓因为对这种玉碎思想的热忱,反过来又对高层甚至天皇进行绑架。

就如同8月15日的田中兵变,天皇、内阁已经确定的事情,那批少壮派军官却敢绑架官员,违抗圣意,他们同样打着“起义”的牌子,以爱国、爱天皇的名义起事,差点使得日本步入万丈深渊。

所以,当军国主义思想深入全国之时,日本已注定有此一劫。

一点启示:

中国经济40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其中又有许多的隐忧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现在的许多公司强调的中国式传销与直销营销思想,为何传销与直销能盛行一时?

其原理,就是让人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只对目标有盲目的憧憬。这就如同当年被禁䓢了思想的日本人。

为何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启示我们什么?

商业禁固思想的现代版

所以我们很多企业,典型的如养生、保健、保险、地产行业,根本就不注重企业的产品研发。而一味的指望传销与直销。

其实说白了就是五个步骤:

1、构建一个封闭环境,让员工集中,消除外界的杂音,只有我的声音才是正确的。

2、构建场景,掀起热情,如无所顾忌的跳舞、做团体操,激起团体意识,消磨个人思维。

3、灌输美好前景:领导灌输成功学的思想,鼓动员工上台表现自我。如果有员工恰好拿到了单,就更好了,让员工亲自现身说法,并且颁发奖励。营造战无不胜的气氛。

4、领导带领员工做做样子,让不自觉的充满了热心的员工,不管有没有需要,先把自已和家人生意连哄带骗地做了先。

5、公司赚出了利润,并不断的发展下线,领导成了吃下线的最大受益者。

对员工的利益保障只字不提的,只有双输!

而最露骨的事,在前期根本就不给员工买五险一金,员工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困难,而后期,一旦员工最后无法压榨出利润,则毫不留情的将员工扫地出门。如果员工还有正义感,举报或是知情相告,就不断不打击。

而现实是,反过来,这样的公司也并不长久。就像当年的天津权健、周林频谱仪等都莫过于此。

这种行业原来比拼的是技术与产品、金融产品知识,到后来,慢慢的演化成了一种变相的传销。下线,下线,一味的大肆发展下线。哪里还管什么技术与知识,而靠的就是一种洗脑,要求员工象日本军队式的发起万岁冲锋。

为何日本没有像德国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启示我们什么?

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企业?

如今全球化的商业竞争中,中国还存在着大量这样的企业,届时又如何与外资企业进行竞争,这是一个不可不思量的问题。

从日本投降中,我们看到军国主义思想的本质,即害已又害人,最终被打回原始社会。

而在国际间的商业竞争中,如果我们还存在这样的环境,不是鼓励员工的自由智慧与个体创造力,而是灌之“民可由使之,不可使知之”的营销思想,这是极端有害的一种行为。

更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资料:

《海街日记》

《日本历届首相小传》

《日本最长的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