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情,中国视角讲述中国人的精神

 振王府图书馆 2021-03-08

图片

文丨汉风来仪

中国人的精神都是连贯的、一体的、传承的,我们能明白一个时代的精神,同样的也能读懂先人们的风骨,也能清楚我们的子孙在未来如何去开拓进取不忘初心。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和奋斗,每一位中国人都会毫不犹豫的担负起这个时代的责任,无论酸甜苦辣、风吹雨淋,这是一种牺牲精神,也是一种胸怀远大抱负的理想。

每一代中国人薪火相传,这一代人所愿意吃的苦在于我们生生不息的精神,我们把苦吃尽了,后代子孙就能在我们的基础上发展,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山海情》说这是一个人、一群人的真实经历,更是时代大潮写给每个人波澜壮阔的史诗。

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他们书写的历史是一幕幕鲜活的生活和自强不息的奋斗史,也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光芒最闪耀的时刻。

他们书写的历史有别于王侯将相的历史,他们没有史官,但是他们有汹涌澎湃的时代大潮推动着他们,他们把自身的命运与时代大潮结合起来,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在生命里尽情的绽放着,在时代大潮的浩瀚海洋里,完成命运共同体的升华。

剧情的开头是得福等人想要走出大山,离开养育自己的黄土高原,去到山的那边看看更广阔的世界,他们希望开阔自己的视野,融入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不希望一辈子都局限于大山一隅,他们希望能看见属于自己生命的星辰大海,那是年轻人最质朴的梦想。

实际上他们代表的不只是他们,而是代表了一代又一代的后生们对自身命运的掌握和改变。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在面对命运的转变,他们携手共同奋进,一个也不能少。

剧情的结尾是得福等人的后代,在山的那边繁华的都市里重新回到父辈们梦开始的地方,也是祖祖辈辈扎根的地方,他们回来并不是单纯的体验父辈们的童年,不是为了感受一把父辈们的情怀。

他们想表达的是一种继承,不忘其本、不忘其根,所谓善建者不拔。从走出大山重新扎根新时代,再回到大山追寻先人奋斗的脚步,述说属于自己的时代精神。

看似平凡的一场关于扶贫的故事,却惊心动魄的勾勒了三代人改变命运的史诗。为什么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们总能感同身受,剧情总能打动我们的内心,同时也激荡着我们的灵魂。

因为我们有理想、有梦想、有抱负。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从弱小到强大,从局限到全面,从幼稚到成熟,一个群体又何尝不是,一个族群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

华夏族群之所以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地方在于,我们总能回望过去,望着我们先人的根本,遵循着先人为我们整个族群的发展所承担的时代责任。我们从先人的手里接过接力棒,我们不仅回望过去,同时我们展望未来,承袭先人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再传递给下一代。

好像当我们承袭这一精神的时候,我们就能跟我们的先人对话,我们望着他们,他们看着我们,我们跟着时代的潮流改变自身的命运,直到有一天我们也变成先人们。

时代的潮流也毫不留情的裹挟着每一个人,有的人主动贴合滚滚潮流,有的人却犹豫不决,他们害怕做出决定,他们的思想决定了他们的眼界不足以跟上时代的脚步。

有的人认为先辈们怎么做,这一代人还是要这么做;有的人看别人怎么做,就跟风怎么做;有的人看着别人努力奋斗的时候,在一旁冷嘲热讽。

但是,所有立志于推动族群进步的有识之士,他们主动承担起时代潮流所带来的剧痛和短暂的煎熬,他们始终秉承集体主义精神,努力帮助族群里的每一个人,在奔腾的时代潮流里一个也不能少。

他们是马得福、凌一农、白崇礼、陈金山、张树成等等。在他们的内心,唯有改变并带领整个族群的命运,才叫做成功。一人一隅式的成功不足以成为标杆,也不足以成为榜样,集体主义精神在于将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我们看《山海情》里面的领导干部,好像每一个人都是好人,他们不仅急人民之所急,也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有人可能会说这些领导干部只是为了政绩,为了个人的政治前途,这是这些人不明白中国士人的抱负。

中国士人的抱负是天下为公。为什么他们总能做好群众工作,耐心的跟群众沟通、交流,直到把道理讲通,把政策讲透。因为他们心系天下苍生,胸怀万民,真正做到解黎民于困厄,位天下为天下也!

每一个人、每一群人的奋斗在于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这个格局同样可以上升到每一个族群的奋斗在于创造一个美好的国家。每一个层级的思想都是一样的,只是格局和层次的不同。创造美好的家园,无数个美好的家园就能构成一个海晏升平的国家。

在辽阔苍茫的黄土高原,有人志趋高远,有人畏首不前,各式各样的人物展现了一幅幅最真实的生活画卷。正因为如此,观众总能在某个人身上看到曾经的自己,看着这些人在成长与困惑、理想与机遇、命运与抉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去构建命运共同体,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海情》最关键的词语是扶贫,扶贫的背后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背后是中国文化里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和奋斗目标。

为了扶贫,在千里之外的福建人跨越地域的阻隔,手把手帮扶宁夏人脱贫致富,其内涵不仅在于政策,更在于四海之内皆兄弟,我们皆为炎黄子孙。

从剧情的开始到结束,观众的心无时无刻不被情节所牵动。看着从来没有歇过的马得福,我们也跟着着急,我们希望马得福可以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有时候觉得村民们为什么不能体谅马得福,多多支持马得福的工作。实际上这是带着上帝视角去看剧,这部剧之所以真实,在于所有情节足够动人。虽然前路有万千艰辛,最终都能化险为夷。

这是用中国视角讲述的故事,中国人扶贫的根本原因是共同富裕,文化根基是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中国的政府是一个大家族里的家长,中国人叫百姓,是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我们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这片黄土地,我们开拓进取,我们满怀自信,我们自强不息。

我们都希望涌泉村的村民最后都能走向富裕的康庄大道,好像村里的孩子们奔跑在连绵起伏的山上,阳光照耀着明媚的光线,土地上流淌着涌泉村村民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深耕过的像诗歌一样的韵律。看着尘土飞扬的画面,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多么的热烈和热情。

很多人说,曾经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

真实的中国故事和淳朴的中国文化风格形成了《山海情》真实的情感力量之源。父慈子孝的父子之情令人动容,兄友弟恭的兄弟之情令人动情,相敬如宾的夫妻情分令人羡慕,敦睦互助的乡邻之情令人称赞,这些所有的人伦关系都折射出中国厚重而又淳朴的传统文化。

这是有别于西方人讲究冷冰冰式的契约之情的天伦之乐,这种天伦之乐只有高度文明的民族才具有这种文化魅力。

很难想象,当年涌泉村的先民是如何扎根于大山里的。如果明白中国的传统文化,想了解这个答案并不难。只要有一根锄头,一把种子,中国人就能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新的村落,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劳。

中国人的智慧在于观象授时和使用生产工具,如果不懂天文历法就无法耕作,只要获得好收成,就有了生生不息的条件。中国人的勤劳在于中国人秉承自强不息的天赋,中国人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

《山海情》里的中国女人,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女人。她们顾家又温柔,与夫君共同撑起一个家庭。她们隐忍而坚韧,在她们的内心有着一股韧性和动人的力量。她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作敢当。

女人代表坤,意味着厚德载物。如果只有男人刚健有为还不行,如果没有女人的厚德载物,那么这个家庭就无法繁衍成一个族群,就无法生生不息。

中国人有多么重视土地呢,就像当初村民们在戈壁滩开发的时候,土地都是村民一寸一寸筛出来的,还有人走十几里路买土回来。因为没有土就无法扎根,没有土就无法生存,没有土就无法安身立命。

七十年前,毛主席也曾经带领中国人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史诗。从整个新中国的历史来看,涌泉村村民的奋斗史就跟毛主席三十年的奋斗史一样,这个时候的民族气质充满了韧性,打不死、锤不扁、掐不灭的奋斗的精气神,是一股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精神。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表达的是创造财富的那股尊严。跟西方人依靠抢劫式的殖民统治起家不同,中国人不偷不抢不盗,通过双手的劳动,看到了财富里的劳动价值是多么珍贵。

仿佛回到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那股改天换地的气质,中国人的故事里都有一根不会断的骨头,有一口吹不灭的气,告诉你山亦可平、海亦可渡,山海有情、人间有梦。

毛主席想告诉我们的是,未来一定会来!

从涌泉村到金滩村,虽然没有丰富的水资源,村民们却用汗水浇灌了这片热土,这些汗水就是涌泉的真谛,也是实现金滩的奋斗史诗。这些汗水是情义、信念、梦想、未来,只要有这股坚强的精神,这片戈壁滩也能喷涌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涌泉村。

山长水远,江河多风波;荒秃路遥,沙漠多苦瘠。富饶的土地未必能开出幸福之花,有信念的人民无论在哪里都能成为中流砥柱,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