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汉时期的沂蒙

 海曲上人 2021-03-08

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当时,今临沂市分别属于琅琊郡、薛郡或郯郡管辖。《琅琊郡,郡治在今诸城市。薛郡,郡治在今枣庄市薛城区一带。郊郡是秦末从薛郡中分出来的一个郡,郡治在今郊城县城,它统辖北到今兰山区,南至长江以北的扬州和泰州,东濒东海,西南至洪泽湖一带的大片地区。》郯城县和莒县就是那时开始设置的。西汉时期,这里分别由徐州刺史部琅琊郡、东海郡《东海郡,郡治在今郯城县城,管辖今郯城、苍山、河东、兰山、罗庄和费县等县区。》和兖州刺史部泰山郡、城阳国《泰山郡,郡治在今泰安市,辖区包括今蒙阴、平邑等县的大部分地区。城阳国都城在今莒县城,辖今莒县、沂南等地。》管辖,分属20多个县;东汉时期,又属于兖州泰山郡、徐州琅琊国《琅琊国是刘秀之子刘京的封国,起初都城在今莒县城,后于公元80年迁至今临沂城。》和东海郡,共设立了19个县。

汹涌澎湃的农民起义浪潮 秦汉时期,沂蒙人民为反抗残酷的封建专制统治,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斗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秦嘉起义、樊崇起义和刁子都起义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点燃了反抗秦朝残暴统治的烈火。不久,秦嘉在今郯城一带也发动了反秦起义。他会同淮河以北的各支起义军联合攻打郯城,将秦朝的郡守围困在城内,使其魂飞胆破,狼狈不堪。

公元18年,樊崇在莒县掀起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风暴。他们攻打官府,斩杀贪官,赈济灾民,纪律严明,因而倍受广大穷苦农民的拥护,各地前来投奔者络绎不绝。琅琊郡东莞《东莞,今沂水县。》人逢(pang)安、东海郡临沂人徐宣和谢禄、郊人杨音等,都纷纷率领各自的起义队伍汇入樊崇起义军的行列。在战斗中,起义军都把眉毛涂成红色作为标记,因而叫作“赤眉军”。

公元22年,王莽派十几万大军镇压樊崇起义军,双方决战于成昌《成昌,今东平县西。》

秦汉时期的沂蒙

樊崇起义

结果起义军歼敌1万多人,取得重大胜利。此后,起义军主力西征,攻入长安。在东海郡,赤眉军大将董宪率部转战于兰陵、郯城一带。公元30年,这支赤眉军在今江苏省连云港一带被东汉政权镇压。赤眉军坚持战斗10多年,同绿林军协力推翻了王莽政权,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残暴统治。赤眉起义作为以沂蒙人为领袖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永放光辉。

在樊崇起义的同一年,东海郡郊人刁子都也发动起义,反对王莽的残酷统治。起义军主要活动于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地区,势力一度发展到六七万人,有力地配合了赤眉军的斗争。公元26年,刁子都起义被刘秀镇压下去。

东汉时期,在沂蒙山区还曾先后发生过公孙举、东郭窦起义和劳兵起义等。这些斗争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东汉的地方统治。

群星辉映的经学名家 经学是研究或阐述儒家经典的一门学问。两汉时期在沂蒙山区,曾出现了后苍、孟喜、匡衡、萧望之、王郎等一批经学名家。

西汉博士后苍,是东海郡郯人。他勤于钻研,对“齐诗”《汉代传述《诗经》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齐诗”是其中用当时通行的文字记述的学派之一,著述久已失传。》的研究造诣很深,曾写成《齐后氏故》20卷和《齐后氏传》39卷两部巨著。这在汉代研究《齐诗》的著述中,竟占了一半。后人将他视为《齐诗》的最早传人之一。

匡衡是后苍的学生,字稚圭(gui),其故里在今苍山县鲁城乡的匡王村《匡衡故里一说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峰城区匡潭村。》。他是西汉时候一位名声远扬的经学家。

秦汉时期的沂蒙

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幼时家境贫寒,时常当雇工维持生计,晚上收工回来仍坚持苦读。因家贫无灯照明,他便在自家的墙壁上凿了个洞,借助邻居家透过来的灯光读书。这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凿壁偷光”的故事。为了求知,他还主动到藏书丰富的人家去当雇工,宁肯不要报酬,只求能借书读。经过如此不懈地刻苦学习,匡衡终于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大学问家,尤其对《诗经》的研究非常精深。他给人讲诗深刻而又风趣,当时在需生中间流传着这样的赞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汉元帝时,匡衡曾担任过丞相。

西汉的另一位经学家、东海郡兰陵《兰陵,今苍山县境内。》人孟卿对《礼》和《春秋》很有研究。他的儿子孟喜对《易》《《易》即《周易》,亦称《易经》,系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相传为周代人所作,故名。》的研究,也很有造诣,自成一家,人称“孟氏易”,是汉代《易》学的两大体系之一。

萧望之(公元前110年~前47年),西汉东海郡兰陵人,后苍的弟子,汉代名儒。他曾长期担任汉元帝的师傅,教授《论语》等儒家经典和礼仪。后来,他遭到宦官的诋毁陷害,被迫服毒自杀。

王郎(?~公元228年),东汉时东海《东海,今郊城县一带。》人。他在经学方面很有研究,著述颇多,影响较大。据说他传授《小夏侯尚书》儒家经典性著作之一,学生有上千人。三国时,他曾做过魏国的大臣。

杰出的天文家、数学家刘洪 东汉时期,沂蒙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著名代表人物就是杰出的天文家、数学家刘洪。

秦汉时期的沂蒙

刘洪

刘洪(约130~196年?),字元卓,东汉泰山郡蒙阴人《蒙阴,今蒙阴县。据考证,刘洪的故里在今蒙阴县城西北的召子官》。他曾做过东汉的地方官,官至太守。他毕生致力于对天文历法和数学的研究。在天文历法方面,他经过十几年苦苦钻研,终于编修出我国古代第一部传世的考虑到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历法——《乾象历》。他的创见,使我国古代关于“月球运动”的学说得到了初步定型。

在数学方面,刘洪是我国古代改进和推广珠算的奠基人之一,被后人尊称为“算圣”,在我国古代数学发展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笔。

“珠算”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徐岳所写的《数术记遗》一书之中。徐岳是刘洪的学生。据徐岳记载,他曾向刘洪学习过很多数学知识,其中一项便是珠算。在今沂南县北寨汉墓发现的画像石上就刻有算盘的图形。这座汉墓建造于公元193年前后,正是刘洪在世的时间。

绚丽多彩的绘画、雕刻艺术 秦汉时期,沂蒙山区的文化成就争艳斗奇,绘画和雕刻艺术尤为引人注目。

1976年,在临沂市金雀山汉墓出土了一件汉代彩绘帛画。这幅帛画为竖条形,由8组画面组成,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画面内容丰富,线条流畅,色泽艳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绘画技艺。金雀由汉墓帛画是迄今为止长江以北地区出土的唯一的西汉帛画,是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相媲美的古代艺术珍品。

金雀山汉墓彩绘帛画的上部右侧绘有红日,日中有一只金乌;左侧绘有明月,月中有蟾蜍和玉兔。日月之下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前有一处华丽的建筑物,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端坐其内。在贵妇人的身前,有三名侍女拱手侍立,另有一女子手捧容器跪于贵妇人面前。帛画中还绘有几组人物生活画面,包括乐舞、迎宾、纺织、问医、角纸表演等内容,十分形象生动。

秦汉时期的沂蒙

沂南汉画像石

在雕刻艺术方面,汉代的民间艺术家将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汉画石刻。这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沂蒙山区汉画石刻的遗存十分丰富,广泛分布在今平邑、费县、沂南、沂水、兰山、河东、罗庄、莒南、苍山等县区境内。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沂南汉墓画像石和平邑的汉代石阙等。

沂南汉墓画像石共发现了42块,有73幅画面,其内容包揽了作战、宴乐、祭祀、禽兽和人物故事等各方面的场景。画像大多是浅浮雕形式,镌刻刀法娴熟,线条纤劲优美,代表了当时绘画雕刻艺术的较高水平,反映了古代沂蒙人民的聪明才智。

沂南汉画像石于1954年在沂南县城西的北寨村汉墓“将军冢”内发现。墓中的画像石有的一面刻有画像,有的两面、甚至周身都刻满了画像。该处遗址被列为山东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还被制成模型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秦汉时期的沂蒙

平邑汉代石阙

平邑石阙(que),中国古代立于宫殿、祠庙或陵墓之前,用以铭记功德和装饰的石雕建筑物。共有三座,原立于城北莲花山的八埠岭上,现存于平邑县城第三实验小学院内。其中,有两座建于公元86年,是一位朝廷大臣的陵阙,人称“皇圣卿阙”;另一座是当地一位县吏的墓阙,称作“功曹阙”。这些石阙,最高的2.1米,阙身四面均刻有人物、车骑、需兽、文字等内容。平邑石阙是我国古代凹像石刻艺术的代表性文物,对于研究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另外,沂水鲍宅山凤凰画像石和平邑的立鹤画像石也非常著名,它们是山东省目前发现的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画像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