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录片《我爱长城》观后感

 山右书馆 2021-03-08

        昨天,观看3月上映的纪录片《我爱长城》,该片以一个年轻人长城主题摄影被切入口串联起长城学的前辈和长城保护中的文化先贤,无人机的全新视角和恢弘的乐章让长城成为了艺术藏品般的存在。

     长期以来,这道古老墙是个传统的课题 ,不管是把长城比作一层大地的伤疤的先锋派,还是把长城看成旅游资源的市场经济派,还是把长城读成地方志活宝典的人文派。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都能解读出不同的味道。国歌中有它的伟岸身影,古诗词中有他的辽阔的意境,黄家驹摇滚乐《长城》中有它苍凉的身影,“遥远的东方,辽阔的边疆,还有远古的破墙...” 长城成为中国历史上开明与落后,荣耀与闭塞情结的矛盾结合,当一个乐队唱出这样的歌曲时,他所对话的是民族和地域的集体无意识。 

        它是一条链条串联起虚虚实实的历史传说和典故,让千万人的意志。可感化可视化。让千百年被时间隔绝的文化族群在山顶相互解读,构思协作,对话交往,前人留下砖石的编码,寄语后人,后人从山势的布局走向解读着前人。

       流逝的时间在这里有些许的温情。岩石的样本似乎带着前辈的体温,时间的风痕依稀存有鼓角争鸣。

      



     长城,是砖石构成的气势磅礴洪流,它让历史显身为巨龙骨架般的化石遗存,在北方空寂的四季里勾勒大地险峻山势的画卷

        我第一次感受到长城不仅仅是一道隔断的墙,它更是一条通达的路。如果说南方的诸神因为长江的存在而成为一个玲珑活络的文化共同体,那么北方的各省因为长城的出现而呈现出一体化,他们相互陌生却呼应协同北方的陕甘晋冀因为北向的共同防御姿态而多了认同,整合为一片蕴育出华夏共同体,它是一个文明孵化器的外轮廓,成熟开放时,让文明破壳而出,所以遗址是他最好的样貌,新修长城寄托的可能更多是复古的情怀,只有新解的长城精神是致敬古人的礼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