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部“红船”,出自同一编剧黄亚洲,三大不同和相同之处出人意料

 陈洪标写字说画 2021-03-08

被圈子里称为“创作劳模”的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影视委员会副主任、浙江著名作家黄亚洲,从1970年正式在报刊上发表自己的第一首诗,到如今年过七旬仍笔耕不辍,50多年来发表的文字已突破千万。

▲谈笑风声的黄亚洲。

他在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一直专注于重大事件、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之所以对“主旋律”文化有着如此的坚守与躬行不辍,是因为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我经历的共和国事件太多,正反经验教训都看得多,我自应该背负一种比人家更多的历史叙述的责任感。我不轻易放弃我的历史关注点与文学坚持”,更有他创作主旋律作品所坚持的三大原则。

▲电视剧《红船》剧照。

于是,在共和国重大节庆的日子我们每每能见到黄亚洲捧出自己的文学力作。庆祝建党70周年之时,黄亚洲的首次将中共建党史搬上银幕的电影《开天辟地》问世;庆祝建党80周年之时,黄亚洲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日出东方》在央视亮相;纪念长征70周年之际,黄亚洲的那部后来获得鲁迅文学奖的诗集《行吟长征路》成册;庆祝建党80周年,黄亚洲的一部气势恢宏的长篇小说《日出东方》问世。建党90周年,黄亚洲长篇小说《日出东方》的升级版《建党伟业》出版;建党95周年时又对这部长篇小说作了修改,郑重推出长篇小说《红船》。

▲电影《红船:开天辟地》开机仪式。

在今年建党百年华诞之际,黄亚洲一口气拿出了两部作品,将作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点影视作品,在七一前后播映。电视剧《红船》由曾经执导了电视剧《外交风云》的导演宋业明执导,电影《红船:开天辟地》则由曾经执导了电影《太行山上》的沈东担任导演。

▲电视剧《红船》开机仪式。

1、两部“红船”,三大不同之处出人意料

电视剧《红船》与电影《红船:开天辟地》,都是黄亚洲这两年构思创作的。电视剧《红船》大约创作了一年多时间,一直延续到去年初的严重抗疫时期,黄亚洲在无法出门的情况下,除了写作与出版中国第一部抗疫主题诗集《今夜,让我的心跟随你们去武汉》之外,也杀青了手头一直忙碌中的36集电视剧本《红船》。至于电影《红船:开天辟地》的剧本,则在去年秋天,数易其稿而成。

▲编剧黄亚洲(右三)与电影《红船:开天辟地》导演沈东(右四)与主创人员。

两部《红船》,内容各有侧重。不同不处,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时间跨度不同。电影《红船:开天辟地》讲述的是1919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故事,时间跨度两年。而电视剧《红船》讲述了自1919年3月毛泽东离开北京南下,直到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止,全面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历史进程,“红船精神”饱满地演绎于其中。这部剧所表现的时间跨度,长达整整十年。

▲黄亚洲长篇历史小说《红船》。

二是创作手法不同。电视剧《红船》是黄亚洲从他的长篇历史小说《红船》改编而来,而电影《红船:开天辟地》则需要更精炼更集中地适合电影的拍摄要求。如果前者是宏大的巨制,那么后者则是浓缩的精华。

▲电视剧《红船》剧照。

三是写作视角不同。电影《红船:开天辟地》采取“以人带史”的写作方式,尤其突出以毛泽东视角、历史实践来呈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甚至还破天荒地运用了“毛泽东本人画外音”的写作手段,使毛泽东的形象更为丰满感人。

▲电影《红船:开天辟地》剧照。

电视剧《红船》则强调全景式的再现,以“红船精神”为统领,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在艰苦卓绝的境遇下,坚守初心、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波澜壮阔的故事,重点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人格之美,从原点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逻辑和奋斗初心。这部电视剧结构宏大、史实不虚、文笔扎实,彰显了中国故事与中国力量,艺术化地阐述了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其拍摄制作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和极强的现实意义。

▲电视剧《红船》剧照。

2、三个共性,也是创作“主旋律”作品的三大原创

同样,这两部《红船》题材的作品,也有三个共性,这也是黄亚洲创作主旋律重大历史题材作品一直强调的三大原则:

▲电影《红船:开天辟地》剧照。

一是不能把电视剧搞成编年史,而是努力聚焦人物,深入历史人物的内心,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一个个日常举动,写出人物思想与情感发展的必然逻辑。

▲电视剧《红船》剧照。

二是“对重大历史事件与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做到尽可能的公允”。在这一点上,黄亚洲表示绝对不能含糊。黄亚洲说:“由于年代久远,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回忆有差别,哪怕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件事情的回忆,也不尽相同。”这个时候,他就严格要求自己仔细判断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也是写作中的一大挑战,也是一大考验。

▲电影《红船:开天辟地》侯京健饰演毛泽东。

三是在创作时,不仅深入研究各种史实材料,还要根据人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设计必要的艺术桥段,让历史故事丰满起来,但但这一艺术加工过程,必须体现得精准。黄亚洲说:“在历史的空白处书写,也须也准确的历史基础”,同时,一定要合乎情理地设计故事与人物内心的冲突戏,让观众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生动了解国家的重大历史,形成自己的历史观。

▲电影《红船:开天辟地》张桐饰演李大钊。

在黄亚洲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影视剧本就占了他的半壁江山。他先后发表电影文学剧本17部,投拍电影16部,创作电视文学剧本400余集,全部投拍。所以就剧本创作而言,黄亚洲可以说已是轻车熟路车了。

▲电影《红船:开天辟地》陈都灵饰演杨开慧。

但是这一次写电视剧《红船》,为了在思想性的基础上体现可看性,他又在原长篇小说《红船》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新的人物,比如黄埔军校的学生领袖、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蒋先云。这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被称为“黄埔三杰”之一,且深得校长蒋中正器重与青睐,并多次拉拢与封官许愿的人,却始终不为所动,甚至还在蒋发动“412政变”前夕,悄悄携妻脱离了蒋的军部,赶往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武汉,甚至在武汉的“批蒋大会”上担任大会主席,这让蒋大吃一惊。蒋先云后来在护卫武汉的北伐战争中牺牲,是“红船精神”中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的一个杰出典型。黄亚洲说,他自己也深为这个人物感动。

▲蒋先云遗像。

另外,电视剧中还增加了一个虚构人物,此人是京师警察厅的一位副处长吕维本,处处与奋起的民众作对。黄亚洲认为,适时增添少量的反派人物作为对立面,能增添剧情紧张度,增强可看性。由于这些人物的增添,电视剧比原小说的情节更加深化了。

▲黄亚洲电长篇小说《建党伟业》。

黄亚洲也表示,通过这次电视剧的创作,他日后再修订长篇小说《红船》时,将会考虑把这些情节再丰富到小说里,让小说也增加可读性。黄亚洲说,两者的创作,可以是相辅相成的。

▲黄亚洲。

据黄亚洲介绍,他与《红船》题材结缘,还应追溯他1970年“上山下山”到嘉兴地区。他在杭嘉湖水乡务农、务工多年,后来又调入当地的文化部门,直至担任了嘉兴市文联的副主席与嘉兴市作家协会主席。从那时候起,他便对重大历史以及党史研究,渐渐产生了兴趣,并且注意收集相关史料,开始文学创作。

3、现场探班,与制作班底沟通

南湖红船,见证了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这两部都以“红船”命名的影视剧里的红船,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编剧黄亚洲到横店探班,与高君曼扮演者丁柳元(右一)、电视剧总制片人王雁(右二)、电视剧制片人王晓玉(右四)、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一分公司办公室主任(右五)、电视剧总策划吴吾(右六)合影。

黄亚洲到上海车墩拍摄基地电影《红船》剧组探班后,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晒出一艘正在建造的大型“红船”。这艘大致成型的木船就是为电影《红船:开天辟地》专门打造的,需要花30多天时间才能完成,每个细节都力求精准。

▲黄亚洲到上海探班,目睹电影道具大型“红船”。

黄亚洲告诉笔者说,那条布景红船在拍摄之后,就被嘉兴南湖区的朋友们用载重卡车拖回到嘉兴,暂且在南湖区大桥镇保存起来了。当地的朋友兴致勃勃地考虑,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庆典时期,将这条以一比一的比例打造的红船,放在合适的地方展出,提供参观。

电影拍摄中需要用到“印刷出第一部《共产党宣言》”的印刷机,剧组也大费周折,在青岛找到了有历史感的老式印刷机,一连购买了好几台,并专门从青岛运到上海车墩拍摄现场。

▲黄亚洲到横店探班,与电视剧《红船》魏师母扮演者张媛钰(右二)、罗章龙扮演者李盟(右三)、电视剧总策划吴吾(右四)合影。

电影摄制组为了使得画面更丰富,对原剧本的一场戏进行了增添场景的二度创作,增加了一段陈独秀与李大钊两人在路上吃炸酱面的戏。就为这短短的一个过场,摄制组却花了大力气,特地在摄制棚里搭建了一条极为逼真的北京老街。黄亚洲看到这条搭建的街和一排民居十分精致,不由连连赞叹,称赞二度创作的认真。

▲电影摄制现场,为一个过场特建的一条街的外景。

电影剧组汇聚了国内一流并拥有丰富拍摄经验的摄影、美术、特效等制作人员,许多都是《太平轮》《烈日灼心》《战狼2》《建党伟业》等大片的原班人马。

同样,在浙江横店拍摄的电视剧《红船》的制作班底,也很强大精良。电视剧道具组在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十分到位,比如李大钊家门口堆放的白菜,十分符合北方人的生活习惯。而玻璃窗上也特别用机器刮出冰花的纹理,也极为符合气候的要求。每次拍摄前,艺术态度极为认真的宋业明导演都要与拍摄演员拉一遍台词,讲清楚要注意的问题,到有把握之后,才进入拍摄,真正做到了一丝不苟。

▲电视剧《红船》“北大”外景。

2月6日,电影《红船:开天辟地》经过一个半月的拍摄,已在上海车墩顺利杀青。而电视剧还在浙江横店紧锣密鼓地拍摄中,预计在3月底才能杀青。黄亚洲说,很为这个剧组在大年三十、大年初一这样的节日里还在赶工而感动。他已经去现场探过一次班了,还准备在杀青之前再去一趟。

4、两部作品,演员阵容都很强大

让黄亚洲感到欣慰的是,这两部作品的演员阵容都很强大。

▲电视剧《红船》王仁君饰演毛泽东。

电影《红船:开天辟地》由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沈东担任导演,新锐导演王德庆联合执导,金牌制片人叶进军担任制片。青年毛泽东由演员侯京健担纲,演员陈都灵在该片出演杨开慧,王志飞出演陈独秀。张桐、余少群将分别出演李大钊和李达。俞灏明、姚安濂、范雷、林威等也在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老中青三代演员联袂出演。这些优秀的主创人员都表示,将把“红船精神”贯穿到整个二度创作中,努力打造新时代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精品力作,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电视剧《红船》王志飞饰演陈独秀。

电视剧《红船》,则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由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承制。宋业明导演曾执导过《彭德怀元帅》《外交风云》等多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善于拍精品力作。王仁君、奚望等青年演员担纲毛泽东、杨开慧的角色。而王志飞、董勇等实力戏骨也联袂主演,杨立新、丁柳元等实力派演员倾情加盟。

▲电视剧《红船》奚望饰演杨开慧。

剧组主创们秉持工匠精神,表示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标准,以高品质、高效率、高产能为创作目标,用新时代的艺术创作全景式再现重大历史事件,以弘扬“红船精神”为己任,力争交出一份令观众满意的答卷。

▲在横店摄影棚,导演宋业明指点陈独秀扮演者王志飞对台词,编剧黄亚洲一旁倾听。

黄亚洲表示,演员们真的都很敬业。为更好地创作,不少演员会打电话来主动来找编剧探讨历史背景。比如在剧中出演孙中山的著名演员马少骅,曾经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视剧中扮演邓小平,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一次他为了演好孙中山,又专门打电话给编剧,探讨关于孙中山在接见“洋客人”之时如何说英语的问题。黄亚洲感叹说,老艺术家就是这么精益求精啊。扮演陈独秀夫人高君曼的青年演员丁柳元,也主动与编剧添加了微信,几次探讨高君曼的表演分寸问题。黄亚洲说,真没有想到演员们在二度创作中是这样的一丝不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