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美微型诗社】NO.032诗点访谈(四)

 新视界文化传媒 2021-03-08

怡凡先生

黑马先生

诗点访谈(四)

策划:怡   凡
主持人:李红阳
               陈敬良
               怡   凡

本期受访者:

       马亭华先生,笔名黑马,1977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出版诗集《苏北记》《寻隐者》、散文诗集《大风》《乡土辞典》。曾获第6、7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第5届宝石文学奖、第2届中国·曹植诗歌奖。

釆访人:怡凡先生

受访人:黑马先生

问:你是位多才的诗歌创作者,偶尔也在创作微型诗歌。试问微型诗虽然要求在三行30字內完成一首作品,是否写得越精炼越好,倘若仅剩「皮包骨」的文字,还能打动他人而产生共鸣么。诗歌艺术讲究些什么,能否道出一二三呢。

答:早在2005年~2006年,我在《读者》(原创版)杂志上发表29首微型诗。我对微型诗一直是心存好感的。一首诗的内容决定它的形式,可以是长诗,也可以是短诗、微型诗,最近我在看日本俳句,俳句与微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源于古典汉诗。精炼自然是必须的,精炼主要指诗意的精炼,不止是形式的精炼。“皮包骨”的文字是肯定无法打动人心的!诗歌是节制的艺术,讲究很多,有自身的艺术规律,是对诗意准确的唤醒,而不是对词语的滥用和操纵,好的诗人一定要有好的控制力。


问:你也曾说过:「诗人应该把地气、才气、正气集于一身,书写无愧于人民、时代和土地的作品」。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这话题不是每个创作者都能达到这种境界,试问你有何看法,又对当下创作者有什么期盼。如何引导一批新秀,正确走向创作道路,以取得进步、取得成功呢。


答:我们的写作都是有源头性的。我相信,每一个真诚的写作者,都不会离开他脚下的土地,离不开身处的时代和人民,这才是属于作品生命力的东西。诗歌有人民性,诗人应心怀大爱,心系苍生。我在《诗是一场艳遇:关于现代诗的诗学随笔》一书中提出的“诗歌炼金术”“诗的技巧”对年轻的诗人在具体的技艺上会有所帮助,而“诗的心学”在我看来应是诗人为之奋斗一生的建构,是具有方向性的最理想的诗学,真正的诗人要为自己的作品立法。在当下,“成功”常常让青年人迷失方向,安静、独立、自由、创意的写作更有现实意义。


问: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散文诗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你也是当今散文诗界顶尖创作者之一。微型散文诗在二十一世纪初,由重庆诗家穆仁先生从微型诗歌中划分出来。试问你如何看待这个崭新的诗体呢,你又如何创作这类作品呢。(简单地说明一下创作心得)


答:散文诗,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国古代称之为“汉赋”,在西方波德莱尔那里描述为:“足以应付那心灵的情绪、思想的起伏和知觉的变幻。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诗有长短,散文诗自然也有,当代评论界一直对散文诗深有诟病,言其是“小摆设”是一种误解和戕害!穆仁是我一直敬重和关注的微型诗人,但是对他的这个划分我保留我的看法。从方向上看,散文诗本来已经很小众,再提“微型散文诗”容易把散文诗引入小胡同中去。散文诗本来就比诗歌更自由更舒展,形式是其次的东西,我赞同耿林莽老师提出的“散文诗是诗的延伸”的观点,可惜这一观点没有引起诗界的重视。写好散文诗,首先是思想的大解放!摒弃利益和门第之争,才会有所建树。


问:我认为好诗人,除了先天基因外,还要后天的努力、钻研而取得成就的。换句话说:灵性+悟性=诗人,你是如何看待这话题呢。你认为优秀诗人除了以上因素外,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你又如何在诗歌创作上取得成功的。


答:诗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诗人。诗人如果不把属性定义在人上,写作就会偏离轨道。在我看来,生活第一,诗歌第十,微型诗第十一,真正的诗人必须在“诗歌的生活”和“生活的诗歌”之间做出区分选择,否则就会受到伤害。灵性大多来自先天,悟性大多来自后天,伟大的诗人灵性多一些,优秀的诗人悟性多一些,而这两则,好像我都不占优势。我靠的是勤奋,勤能补拙。诗歌的道路很长,诗歌是无限孤独的艺术。不是我在写诗,而是诗在写我。人们只是看到了我走过的脚印,抬头或许可以看见我渐行渐远的身影,但是亲爱的读者啊,你永远无法看到我的眼泪,我在奔跑,早已热泪盈眶!


感谢你百忙之中,回答以上四个话题,我相信对一些迷茫于微型诗歌创作者和初学的朋友来说,是有所帮助的。

附上受访者精彩作品:

1.报亭


一个下岗者

却把握住了世界的窗口

【飞墨点评】:

小世界,大舞台。以自强者的奋斗姿态,以主宰者的乐观心态,以最宽阔的胸怀,在最小的天地里,接受挑战,把握人生,把握命运。
 
【陈敬良点评】:

下岗者之渺小,世界之大;下岗者权力或地位之卑微,凭什么“把握住”?强烈的对比使作品对现实的讽刺意味入木三分。

【天涯点评】:

报亭是一种城市的文化象征,它的消失有可能连同文化氛围和内容一同消失了。读出了作者对报亭消失的忧心忡忡和痛心疾首。

【何处不桑年点评】:

下岗者反映社会悲凉的现实感,而无奈之下所选择从业的行当,却统领着国家乃至世界前沿的政治时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最新势态。作者从旁观者角度写实一种生存状态,揭示弱者生存的社会意义。

2.新闻


一出生

就成了旧闻

【陈敬良点评】:

好的作品,总是让人读后有这样的感觉:我怎么没有想到?这就是诗歌的独特发现,简约而不简单。这样的作品,评论只会使其逊色,读者自能意会。

【何处不桑年点评】:

作品揭示了新闻的时效性。把新旧的相互转化,以最简洁的方式,做了最精恰的说明。

3.桥


弯下腰去

才能撑得住车水马龙

【陈敬良点评】:

与“低下头,才不会撞到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充满人生的哲理思辨,不同的是前者为睿智,后者为经验与抉择。

【益人点评】:

一个“弯”字,摹写出它的形象;一个“撑”字绘出它的形态、工作和精神。此诗虽简约,却富含哲理。

【何处不桑年点评】:

弯下腰的描述与拱桥的形象极度吻合,意象贴切巧妙。作品隐喻人生有时需换一种生活方式,来强大自己。不失为睿智的生命体悟。

【天涯点评】:

一首励志且有哲理的诗。作品告诉我们:只有在挫折中不断磨炼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够坚强地对抗心灵的反叛和灵魂的疲倦。

【飞墨点评】:

退一步海阔天空,换一种思维,换一个活法,生活便是另一番景象,人生会是别样精彩。

4.田埂


一根肋骨

围住了村庄幸福的心跳

【何处不桑年点评】:

土地决定村庄的兴与衰。作品以田埂代指土地,并借用人体器官肋骨与心脏的关系表达土地富庶带给村庄的兴旺和美,诠释了作者心中的乡土情怀。

【陈敬良点评】:

“肋骨”与“心跳”、“肋骨”与“田埂”、“田埂”与“幸福”——意象的选择和比拟精准而关联性合理、严密。作品旨在“民以食为天”的诗性呈现。

【飞墨点评】:

土地是村庄活着的基础,是农民活命的根本,而田埂是土地的保护者,是水土养分的捍卫者,是庄稼得以生长的围栏,是守护日子跳动的肋骨。

 
微型散文诗:

                      

1.墓志铭

既然选择了沉默,站在那里是否就可以一生一世,心脏当挂钟,肉身太沉重,那些溢美之词注定了与荒凉为伴。啊,是时光在雕刻……

【陈敬良点评】:

墓志铭代表了逝者在世时的信仰与价值观,然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啊!有多少炽热被时光冷却,而我们还在“放与不放”的得失之间拉锯!

【何处不桑年点评】:

与荒凉为伴的墓志铭,终结了鲜活的过去。时光把生命最终带入虚无浩渺,唯余时光静静留痕……没人能够抵御得了时光的掠夺,作品着意刻画了生命归于虚无之后的悲怜与苍凉感。

2.歌谣

一次次饮下大风,在泗水亭的秋天,古老的歌谣还在传唱火焰和美,传唱前世的马匹、灯盏和箭。落日徜徉,在静静的微山湖畔。


【何处不桑年点评】:

说泗水亭,自然少不了《大风歌》,它早已成为一方水土传唱不休荡气回肠的风骨。微山湖的恬静,正是古老歌谣丰美的滋养。作者以历史遗典诠释了当地厚重的历史遗韵及传承的深蕴。

【陈敬良点评】:

密集的意象各有寓意又紧密关联。古老的风声犹在耳,原始的野性隐入骨,而“落日徜徉,在静静的微山湖畔”——一切都会过去,一切还在继续。

3.大雪

一场期待已久的颂词,从天堂,从神的高处垂落。我惟一能做的只是:聆听大地的心音。望着秋天渐行渐远的身影,决绝而安详。回家回家,我们必须深入故乡的根部。


【陈敬良点评】:

当我们所信仰的、追求的终于实现,或许,会突然发觉这些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最重要的,而原本拥有的也最珍贵的却早已丢失,譬如“根”。

【益人点评】:

写雪从:“聆听”、“ 望”、“ 回家”,最终回归于“根”,这是它的奉献,这是它生命的延续,正是它最可贵可敬之处。

【何处不桑年点评】:

大雪意象双关,既指自然气候又喻时令节气。时光流转中,注视此时秋去冬来的季节更迭,不禁让人产生生命溯源的积极思考。作品再现了作者内心深厚的故土情怀。

【飞墨点评】:

以理趣写雪,以雪写心情,以心情写乡愁,是本诗的成功之处。

4.如此

仲夏夜,低飞的虫子带着余光中的乡愁,飞向丛林,那么宁静,像野草均匀的呼吸。这时我把影子折叠进身体,靠近月光我坐了下来,星星,从我的眉间轻轻地走过。

【飞墨点评】:

营造了夏夜一个唯美的意境——“野草均匀的呼吸”,“靠近月光我坐了下来,星星,从我的眉间轻轻地走过”。充分展示了作者良好的散文诗创作能力和散文诗优良的情感表达功能。

【陈敬良点评】:

情到最深处、思至极静时,非言语所能描绘、非文字所能抵达也!影子,何其孤独,叠进身体又何其纠结与愧疚?然而,不如此,又将如何?

【何处不桑年点评】

静月夜,余光中的乡愁就是作者的乡愁,它被低飞的虫子衔进作者的眼眸心底。索性彻彻底底的晾出寄居的孤独,连影子都无须陪伴。靠近月光,靠近乡愁,而那俏皮的星星,是来抚慰我的么?如此的时光,便是如此思恋的模样……
很唯美的思乡恋曲。


【综述】:

记得二十一世纪初,在一次偶然机会中,拜读过黑马先生几首微型诗作品,被里面哲思而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打那时候开始,便与黑马先生结识,从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也对他更有深刻地了解。
       「诗歌的道路很长,诗歌是无限孤独的艺术。不是我在写诗,而是诗在写我。」这是持什么样心态的诗者,又是怎样的心态面对诗歌?!我深深地感触到诗人的胸襟,以及他对信仰的追求,从未后悔过,而且更加地加倍奉献于诗歌事业,把最美好的诗句留给人间。这不但是黑马先生的写照,而且激励不少后来者,如何面对自己选择的路,继续往前走,走出一片天地。
      诗人用最适当的言词唱到:「人们只是看到了我走过的脚印,抬头或许可以看见我渐行渐远的身影,但是亲爱的读者啊,你永远无法看到我的眼泪,我在奔跑,早已热泪盈眶」!这是喜悦的泪水、又是付出的泪水。这是成功的泪水,更是担当的泪水。诗人不是为自己的成就热泪盈眶,而是为中华传统诗歌文化的传承,满面热泪盈眶。诗人足迹是清晰的,那就用最深情的诗歌去吶喊吧,世界永远是美好!


社长:怡凡

副社长:飞墨、静月听风、李红阳、陈敬良

秘书长:华心

副秘书长:黄自强、刘晓霞、剑舞、何处不桑年、杨优、颜如玉、龙敏


【纸媒编委会成员】

主编:华心

副主编:飞墨、李红阳、静月听风、陈敬良

编委:杨优、水云江南、冰雨、韦丽、黄自强、刘晓霞、清雅神风、何处不桑年、魏凯、颜如玉、郑国贤、婉清、王琪、永进

【平台编委会成员】

总编:李红阳

主编:杨优
副主编:陈敬良、媚娘、逢春
平台主编:李邨
编委:颜如玉、天涯、韦丽、婉清、冰雨、东方翠琼、黄自强、永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