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渭县碧玉关旅游开发做好地导培训就是抓了关键

 名人百科网 2021-03-08

尊重历史讲好故事

借力文化塑造灵魂

通渭县碧玉关旅游开发做好地导培训就是抓了关键

本报讯(记者刘云 张春燕) 探源襄戎灿烂文明,领略三堆超凡魅力。3月7日,碧玉关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郭汉彪、名誉院长南振岐,央媒百家记者、定西市作协负责人和碧玉镇领导一行30多人,对碧玉关遗址开发进行再次考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做好十四五开局战略规划和部署。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乡村,乡村寄托了现代市民在城镇化高速发展背景下的田园式怀想,并能提供自然生态的休闲需求,这是乡村旅游的动因,也是乡村在旅游场域下的新价值和功能。

历史总是在沉淀之后才显得更有魅力。继2020年12月下旬,碧玉关历史文化研究院对碧玉关岳岔村天水湖遗址进行实地考察,有力证实了天水郡初治在碧玉关的论证,也让传说中的襄戎王国逐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一个湮没了数千年之久的辉煌夺目的羌族文明,碧玉关的历史也将逐步真实地呈现出来。

考察中,碧玉关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郭汉彪认为,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于乡村要有相应的产业支撑足以维持生计。碧玉关乡村旅游应依托自然环境、田园风光、乡居民宅、乡土文化,延展与融合生态农业、手工业、文化创意产业、户外运动、研学旅行、亲子教育等进行互动发展。多样的产业结构可为当地居民提供多元的就业选择和商业机会,也是碧玉关旅游景区实现资源向资本化转化的重要渠道,更好解决乡民部分生计问题,甚至在旅游发展的热门区域,还有可能成为其主要经济来源。

在对李家坪、碧玉关、闭门关,景木岔,岳岔村等遗址和潜在景点实地考察后,郭汉彪指出,碧玉关和李家坪新石器时代遗址距通渭县城只有14公里,天兰公路、宝兰高铁和牛谷河从中穿过,是5000年前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和历代重要关隘,在古代称为闭门关或关哈,在古驿道两山中间有两座形如门扇的城堡,是天然关口,而下店子古城与碧玉关大城堡遥相呼应,互为犄角,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现存的大城堡、小城堡、河湾庙就建在三个硕大的土堆之上,古代称为“三堆”,有历史和旅游开发的重大价值。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而尊重历史、讲好故事、做好传承,就是碧玉关品牌传播与建设。在整个考察中,大家深切感到,碧玉关旅游遗存众多,希望首先培养地导和景区讲解员,讲好独特的故事,为全镇的文旅融合添砖加瓦。

碧玉关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郭汉彪、名誉院长南振岐,碧玉镇梁镇长在交流中一致认为,借助碧玉关深厚历史与旅游开发巨大潜力,联系通渭县在碧玉镇建立一所旅游职业培训学校,设立《旅游心理学》、《旅游概论》、《饭店服务英语》、《旅游地理》、《旅游历史》、《导游职业规范》、《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名胜古迹诗词联赏析》和《旅行社业务》等课程,与省旅游学校和通渭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形成培训就业服务的办学路子。

面向通渭旅游旅行社、酒店、企事业单位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旅行社服务与管理知识,掌握旅行社、旅游酒店各岗位基础,为旅游企业及其它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艺术气质的文艺骨干和服务管理人员。

其次面向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宾馆等旅游企业的导游及其他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培养学生掌握导游服务和旅行社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旅行社基层管理的能力及掌握景点景区讲解员、地方陪同导游人员、全程陪同导游人员的服务。培养学员具有独立执行政策和独立进行宣传讲解的能力和善于与各种人打交道的能力。交流当中,还对景木岔如何因地制宜开发旅游交流了意见。

最后,在碧玉关七里岳岔村天水湖遗址景区,碧玉关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与岳岔村党支部书记郭辉等村委人员进行了座谈,就如何开发打造天水湖花海药材旅游景区达成一致,对沿途景点峭壁的蛙泉、巡山龙王庙、碧玉公主坟、先皇姚弋仲牧马场、碧玉关龙根民俗馆、彭德怀公司文化馆,通渭人家民宿,通渭甜水风味小吃、甜水罐罐茶、甜水豆腐宴、豆腐干等特产做了具体布置和规划,确立从乡村旅游单“点”的开发过渡到“线路”的串联和打造上做大文章,注重乡村旅游片区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是壮大村域经济的,顺利完成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