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认清白茶的种类和工艺这么简单?

 张文生xnj8pmih 2021-03-08

图片


1

不知不觉中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学季。

学子们怀着对大学向往、好奇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也开启了对未知的探索之路。

想起大学时,初来乍到,第一要务就是,认人、认路、认宿舍。可不就是这样:但凡做一件事,亦或者到一个新环境,我们都要建立一个新的认知系统

这样做起事来,熟悉环境只会事半功倍。

同样的这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初学白茶的我们。建立一个对白茶的认知系统——正如第一篇时通过与绿茶的对比,一方面解除我们一直以来盘旋着的疑惑,另一方面又开始了解白茶是什么。那接下里就要进行建立认知的第二步,白茶的分类及白茶工艺。


2

其实我们心中对于白茶的分类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即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以及新工艺白茶。

我们经常建立一个新认知时停留于——差不多就行了。而这种差不多主义成为了我们再进步的差一点,以至于我们需要花甚至几倍于当初偷懒的时间重新去补充、完善。既然决定要偷懒不如偷个大懒,先完整的构建认知,节省更多时间给我们进一步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话不多说,开启学习模式。


3

白毫银针:因其鲜叶原料全是茶芽,色白如银而得名,制成的成品茶挺直似针,浑身满披白毫,色白如银而得名。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珍品,形、色、质、趣绝无仅有,素来都有“美女”、“茶王”的美称。白毫银针的采制要求十分精细,采自良种茶树,制作过程不炒不揉,只有萎凋、烘焙两道工序,虽然工序简单要制成好茶却并不容易。

图片

白牡丹:其原料采自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的优良茶树品种,采其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白牡丹茶,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香气清新,汤色淡黄。因绿叶夹白毫,芽叶成朵,冲泡后芽叶如同牡丹蓓蕾初放,十分恬淡高雅,故得美名白牡丹。

图片

贡眉:成品茶毫心明显,茸毫色白且多,干茶色泽翠绿,冲泡后汤色呈橙色或深黄色,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片迎光看去,可透视出主脉的红色,品饮时感觉滋味醇爽,香气鲜纯。

图片

寿眉:以菜茶有性群体茶树芽叶制成的白茶,由一芽三叶或四叶,甚至无芽。寿眉的产量占到白茶产量的一半以上。寿眉叶张稍肥嫩,芽叶连枝,无老梗,叶整卷如眉,香气清纯。

图片

新工艺白茶:传统萎凋和干燥工艺之间加了轻微的揉捻工艺,使其口味更加醇和。这种茶清香味浓,汤色橙红;叶底展开后可见其色泽青灰带黄,筋脉带红;茶汤味似绿茶但无清香,又似红茶而无醇感;其基本特征是浓醇清甘又有闽北乌龙的“馥郁”。

图片

这样有了一个系统的认知后,然后再去一一对照区别,那如何分辨白茶的种类再也也难不住我们。


4

接下来我们还要详细的了解白茶的主要工艺。

白茶是微发酵茶,是中国传统六大茶类之一,主要为萎凋干燥两道工序。按照工艺分,中国有六大传统茶类,分别为白茶、绿茶、红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的核心工艺是萎凋,绿茶是茶青,红茶是全发酵,青茶是做青,黄茶是闷黄,黑茶是渥堆。

说到白茶的工艺,虽然主要为萎调和干燥两道工序,它看似简单,却奥妙无穷:

1、且说萎调,初时技术不成熟,只有最传统的日光萎调,日晒出来的白茶清香甘甜,回味无穷。正如田艺蘅《煮泉小品》所述:“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随着不断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有了室内萎调和复式萎调,也就有了更加科学的制茶工艺和更稳定的产出

图片

2、再说干燥。传统的干燥工艺就是焙笼炭火烘焙,低温慢焙,控制30-40度,烘焙3-5小时。烘焙过程中要根据白茶的颜色和香气进行翻拌,炭火干燥后的白茶毫香、花香夹杂着炭香,甚是美好,沁人心扉。现代白茶干燥工艺更多采用干燥机干燥,当白茶萎凋叶达九成干时,采用机器烘焙,进风口温控70-80度,摊叶至适当厚度,历时不到30分钟即可足干。(具体萎凋和干燥的时长和温控,依情况而定)

图片


5

学习是一个过程。既然我们决定开始深入学习白茶,那我们更应该注重细节,由点及面,不断积累。也许现在看不到成效,可是当不断深入时,才会感谢现在我们的点滴积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