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益学说 | 律师在办案中如何玩转诉讼可视化?

 万益说法 2021-03-08


      诉讼可视化是近年来律师培训领域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其实可视化并非一个全新的事物,美国著名法学家约翰·亨利·威格摩尔(1863-1943)创建的威格摩尔图示法便将待证事实等进行归类与图示并形成一种分析模式。可以说可视化由来已久,但在日常的案件办理以及同业交流中,发现仍有怀疑与犹豫,或者对诉讼可视化报以热忱,但实践寥寥。笔者看来,接受和运用的前提是要准确理解,其实诉讼可视化并非一种高大上的技术,其本质是一种存在于每个人脑中的基本思维。

 如蒋勇律师在《诉讼可视化》一书中所言,“法律工作的本质,是信息的传递与处理。”语言与文字对于律师而言无疑是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所以有观点认为“会说、会写应当是一位好律师的标配”。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语言与文字并不是传播工具的全部,图、表、动画、视频等与单纯的文字相比,可以更直观、简洁,信息承载量更大。所以我们有必要去探索新的信息传递工具来辅助表达。

 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的再审申请人迈克尔·乔丹与被申请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一审第三人“乔丹公司”商标争议行政纠纷系列案件庭审中,再审申请人代理律师将迈克尔·乔丹在球场上的经典姿势与乔丹商标两块图板合二为一,配合解说,其高度的吻合性对视觉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这个情节如果单纯用语言描述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图片来自网络

 不仅是法律服务行业,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视觉变革从未停止。比如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的微信,它的迭代历程便是一个不断强化可视化的过程:微信最早期的功能主要是传递文字,目标是取代短信,进而可以发送图片,再后来可以发送视频。从文字,到图片,再到现在每天传播的大量视频,信息传递方式愈加丰富和高效。随着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在有限时间中对信息获取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法律服务也当然适用这样的规律。

 笔者使用关键词“诉讼可视化”在知网检索,发现七篇论文/报道中仅有一篇涉及到律师,其他均从公、检、法、学角度出发。律师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本该最活跃的一个群体,此刻却有些失声,值得我们反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技能的掌握都离开不刻意地练习,学习可视化也是同样的道理。下面,笔者就结合近期办理的几个案件中对于可视化的运用,进行总结,以资大家对此话题共同探讨。

案例一:民间借贷案件中的可视化应用

  在部分民间借贷案中,出借行为可能被分割多次,借款人的还款行为亦频繁琐碎,并且随着时间的久远部分债权凭证可能灭失,梳理出完整而清晰的借贷关系是办理好此类型案件的基本要求。本案笔者尝试化繁为简,把关键的数据和时间节点进行呈现,让法庭尽快地掌握到案件要点。

案例二:合同纠纷中多主体之间资金往来可视化应用

  李某某与张某某签订了一个房屋指标转让协议,后因种种原因导致房屋指标取消。在取消前,李某某已经交付了指标转让费和相应的房款,其中资金往来主要参与人除了李某某和张某某之外,还有张某某所在单位、中间人王某等。多年来资金往来混乱。为了更准确的表达相互关系,我们有必要对四方划分两大阵营、四个象限,将交付资金和返还资金的流向事实完整呈现,并且配合福利分房等政策时间节点,以图表的方式,更好地帮助表达我方观点。

注:图中对部分时间节点和描述模糊处理,对表达效果影响较大。

案例三:在交通事故案件中,多主体法律关系表述的可视化应用

  发生在扶绥的一起交通事故中,因交警无法确认具体驾驶人员身份,在事故认定书中描述为“尚未归案”。我们代理原告,申请法院调取了交警全部的询问笔录,确定了准确理解当事人“尚未归案”类案件的办案思路,在代理意见中通过图表强调:交警部门所谓的“尚未归案”并不是一定存在一个未找到的驾驶人,而是包括在车辆转借过程中出现的人,都有可能是真正的驾驶人,具体身份暂时无法确定而已,但这并不影响法庭从“高度盖然性”角度认定法律事实。

案例四:可视化辨析“居住在城镇”

  在一起生命权健康权纠纷中,对原告居住地“仁义村七组”是否属于城镇这一问题,原被告之间产生了较大争议。笔者将“仁义村七组”在百度地图中圈出,并且将四至范围中的地标予以标注,强化了“仁义村七组”的城中村属性,结果一目了然。

案例五:交通事故案件中对行驶轨迹的描述

  在交通事故案件的庭审中,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在事故经过的描述使用大段文字,缺少直观性,信息需要进一步转化,我们可以配合适当的图表来强化我们的观点。在本案中笔者代理被告,我们罗列了三条轨迹,即原告和被告的行驶轨迹,原告(非机动车)应当依法行驶的轨迹,相互对比,突出原告自身存在的严重过错,即逆行和占用机动车道行驶。

案例六:医疗行为与过错的可视化对比

  医疗过错责任纠纷案件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在鉴定听证以及法庭调查阶段,均需要把大量、复杂的诊疗行为进行筛选、识别。如何化繁为简,提升鉴定与案件审理效率?笔者尝试从本案梳理出诊疗行为中的主要时间节点,对关键诊疗行为进行逐一分析,具体依据在表格下方予以标注出处。

结语

  综上,熟练使用可视化工具对于律师梳理案件事实和法律关系、强化表达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如果语言文字表达更方便高效就使用语言文字即可;

  2、可视化是一种思维,适用的领域广泛;

  3、平时多练习,作图很简单。在可视化的应用方面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共同进步。

作者简介

      郭建强,医学学士,执业律师,关注医药产业与大健康领域

大家都爱看

万益学说 | 商标侵权案件中,法院对“商标近似”的认定问题研究

万益学说 | 涉外海商事案件中离岸关联企业人格混同的法律责任探讨

万益学说东盟之窗 | 马来西亚脱售房地产所得收益如何征税?

万益学说 | 前公诉人告诉你:辩护人如何与公诉人有效沟通

万益学说 | “美丽”的代价——医疗美容法律风险初探

 万益学说 丨 城镇基建PPP项目融资法律风险与防控初探

 万益学说 | 新加坡法院如何破解打官司的“老三难”问题?

万益学说 丨海商案件金融借款合同中抵押物、质押物优先受偿问题——以(2016)桂民终17号案件为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