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 | 家长想让内向的孩子多去参加学校活动,但强制孩子社交有多可怕你知道吗?

 小岛语文 2021-03-08

快乐学拼音,轻松学语文。

在我当老师的这些年,和家长沟通的时候,注意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有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家长和老师沟通的时候,往往会叮嘱老师,多提问孩子,多让孩子参加学校的活动,甚至每一次的家长会、班会,还会建议让内向的孩子来主持一下,就是想让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作为老师,每次看到内向的学生,紧张地站在讲台上一句话也讲不出来的时候,多少会觉得自己作为老师没有保护好他们,让他们经历这样不那么愉快的班级活动。教育有的时候没有办法,你不让这些孩子去上台讲一讲话,拍几张照片发给家长,家长们会认为你这个老师,不懂教育。

对于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学生,家长们也有一个误区,就是老师都很喜欢外向型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讨老师喜欢。会说话、能表达、机灵、情商也高。你们看,这就是我们对外向型学生的认知。难道内向型的孩子,就不会表达和讨老师喜欢了吗?内向型的孩子,在表达方式上常常有不一样的惊喜和见解。很多内向型的孩子,情商高,学习也好,虽然话不多,但是性格善良,关爱同学。这样的学生,只要老师多倾注一些关心,也是老师的心头肉、掌中宝呢。所以,每次遇到强行让内向型的孩子来参加学校活动的家长,我都会和他们沟通一次,关于内向型的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有多么的多,只是你没注意到而已。

1、 性格内向不影响学习,内向不是缺点

我们家长总认为内向、不爱说话是一种性格缺点,在学校里不受老师的重视,也会和同学们相处不好,容易受到欺负,其实并不是。内向只是个性特征,这种特征是与生俱来的,并不会因为后天的改变和引导,就能变得外向。而且,作为性格本身,内向和外向并没有优劣的区分,只是我们成年人,以自己的教育逻辑观去给孩子贴上了标签,来定义孩子性格的好坏。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遇到性格内向的孩子有不少,他们小学毕业后,也会去参与社会活动,甚至我的第一批学生上了大学后,还是性格内向。也就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性格并不会被改变多少。作为老师我会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去保护好性格内向的学生,让他们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也就是性格的自信,并不会因为家长和同学的认知,自己会因为性格原因而感到自卑。相反,内向的孩子,特别会和自己相处,在外人看来,他们很孤独,但是孩子自己的世界其实很丰富。

2、 内向的孩子具有更强的观察力和专注度

在我看来,内向的学生,其实是具备了非常优秀的品质。这种品质直接影响了在学习过程中的孩子的观察力和专注度。我们知道,小学生学习的重要习惯和指标就是观察力和专注度。学会观察生活,你才能学好语文,会写作文。观察不只限于语文学习,对学习的观察、现象的观察、人的观察都将成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学习和提高的能力。内向的孩子,专注度非常高,因为他们的世界很丰富,我不需要去社交,我就沉浸在我的学习海洋中。

所以,每当家长向我提出,要给内向的学生去改变和适应他们的性格时,我都会以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学生。告诉家长,孩子的闪光点非常多,内向也不是缺点,而是去让孩子身上的这些品质更加的优秀。我也很愿意很内向的孩子去接受和沟通,让他们明白,内向不是不说话,而是学会倾听,才能懂得表达。大部分家长都能理解,但是还是希望孩子们能多一些外向的性格。家长们也就需要多学习怎样和内向的孩子沟通,以及在孩子们的安全区内和孩子相处。

3、 父母的引导非常重要,不强迫孩子去社交

内向型的孩子,是具有强烈的认同意识感。也就是,孩子们常常会认为,我并不是一个坏孩子,我也不是异类,我觉得每天以这种方式学习和生活,我很舒服。而父母一旦强迫我去社交,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我就不自在。家长们得强行干涉,会让孩子对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困惑。那家长该怎么做呢?少和孩子讲道理、安排活动,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多认可孩子的性格,让他们明白,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都是一种性格形式。

家长需要和老师沟通的不是让我内向的孩子多参加活动,而是请老师理解和保护我的内向孩子。不要边缘化或者歧视内向的学生。关于内向型的学生,各位家长和老师都有什么看法?我们该如何引导和教育?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