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 | 班主任开学收心建议:不该收的心不收,该收的心一个都不能丢

 小岛语文 2021-03-08



即将开学了,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给孩子收心。不管暑假有没有把心“放”出去,反正现在都得“收”回来。暑假收心是对的,要开学了,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来迎接新的学习。都说新学期要有新面貌,这个新面貌就是我们家长为孩子培养的收心结果。要让老师看到孩子的进步,才能了解孩子在暑假的一个学习状态,开学后老师也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不过作为班主任,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对收心过于焦虑了,把不该收起来的“心”也收走了。

我们对开学收心的理解是什么呢?孩子要调整时间作息,从暑假一个懒散的生活状态,过渡到和上学一样的时间上来,这样在开学时需要早起,孩子不会犯困,保持饱满的学习精神,是收心的第一步。除了对时间的调整,还有对学习的态度,作业写完了没?能不能自己收拾好书包?快开学了,手机能不能还给家长?孩子要有主动性学习的意识和行为,这是我们家长和老师希望的一个收心状态。最后是在学校里的表现,是不是更懂事了?上课能专心听讲?和同学能友好相处?这也应该是收心的范畴。

所以,家长要引起注意的是,我们对收心的教育理念,不能只存在于学习上,更多地应该关注中小学生的生活习惯上。收心不光是上交手机、关掉电视,而是让孩子建立好基本的学习意识,把该收的心收好,不该收起来的,我们仔细呵护和坚持。小岛老师想从3个方面,和广大家长分享一下,快开学了,咱们家长该如何给孩子收心。

1、生物钟的调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收心过程中不少家长都会先选择时间作息,把孩子的生物钟调整好,按照上学的时间作息来做最后的准备。但是收效都很一般,开学的时候,照样起不来,而且拖拉磨蹭的问题还会更突出,这是什么原因呢?开学后的第一周,迟到的现象也会比较多,大都是因为堵车、起晚了、作业没带又回去拿……其实,不光我们学生需要生物钟的调整,家长也需要把节奏调整为开学后的时间。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能说我试行了两天早上7点起床,强行把孩子拉起来后,就是一个收心的准备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孩子在正常的入学生活里,早上早起,他是有一个完整的过程的。起来刷牙洗脸,收拾书包,有的孩子会在家吃早点,有的孩子会去学校吃早点,起床不光是穿好衣服,听到闹钟一响就起来的这个动作。调整生物钟,是把不同阶段时间内的行为活动也一并调整好。起床后,吃早点,打开书本的状态,都需要在8点之前完成,是完全模拟开学的时间,给孩子一个精神上的传达,你不是光起来就可以,还要进入一个早读学习的状态。

2、建立良好学习意识,家长不要反复唠叨

建立良好的学习意识,不是靠家长反复每天强调,要开学了,写完作业了没?能不能早点起来?不要睡懒觉?自己的书包、写字台能不能收拾好?家长的反复唠叨,重复强调收心的执行过程,会让孩子抵触开学。甚至会做出一些事情,抵触开学,总之我就是不想上学,家长你拿我也没办法。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给孩子收心的初衷,所以家长不能着急,要想办法和孩子进行沟通。除了生物钟的调整,在开学前的一周里,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学校的话题,回忆一些上学才有的快乐事。这么长时间没有和同学老师见面,你有什么期待呢?

唤醒孩子对学校生活的向往,这才是我们用兴趣引导孩子收心的目标。也就是让孩子觉得上学是一件高兴的事,有期待才能主动去收心,为开学做好准备。甚至可以在家长的帮忙下,和玩得好的同学进行联系,大家约着开学一起上学。这都是正确的收心策略。而不该收的是对老师的敬畏,家长总爱说,你不做是吧?不好好学习,看开学了,让老师收拾你。把老师形容成“可怕”的人,这怎么能让孩子放心?反而会激发学生更不想去上学的意志了。

3、别强行阻止娱乐活动,开学不是去修行

我们家长要有这样的收心原则:收心是保持状态,让自己做好迎接开学的准备。收心收的不是娱乐活动,暑假本身就是一个放松的假期,而且开学以后也不是修行,突然杜绝一切暑假活动,全身心投入到准备开学的环节中,也是不合理的,这不但不能收心,还容易让孩子引起厌学。作为班主任我想说:暑假结束,开学之前的收心,把该收的收了:习惯、态度、意识,而不该收的:娱乐、体育锻炼、兴趣应该还给孩子。你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留言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