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用了一个月,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了20分,老师提醒:这是蒙蔽家长的学习……

 小岛语文 2021-03-08





我们很多家长对语文学习是有一个误会的,认为只要付出了时间和陪伴,孩子的学习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甚至是逆袭。四五年级的学生,平时语文成绩在70分左右,家长给辅导一下,送到培优班去提高一下,一个月就能从70分提高到90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除非孩子是90分的实力,他只是不想考90分而已。但凡一个70分实力的小学生,他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是日积月累的,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得到“方法加持”,成功逆袭。家长也不应该抱着这样的幻想,任何好成绩的背后,都是时间和耐心的成本,你花在学习和学习辅导上的精力,和孩子的语文成绩成正比。在一个月内,可以让那个语文成绩提高20分的辅导,基本都是蒙蔽家长的辅导。

语文学习在短时间内能提高到一个什么程度呢?70分的学习能力,提高10分,把基础巩固起来是可以做到的。而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不是分数,而是学习习惯。成绩逆袭不是把知识点都掌握了,在学习的过程中,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学习方法,用优秀的学习方法,帮助自己提高学习能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果你的孩子,在补习班或者自己的辅导下,一个月内就能提高20分,这样的情况反倒需要引起注意。不是孩子找到了考试的答案,就是他运气好。这样的逆袭,再来一场考试就容易“露出马尾”了。被打回原形的学习能力,家长再去恍然大悟也就晚了。所以,那些蒙蔽家长的辅导,我们一定要引起注意。3个问题,分享给大家,语文学习没有快速提升,你需要做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1、快速提高的语文成绩都有“猫腻”

有的家长和我说,小岛老师,你怎么能说辅导机构没有效果呢?我家孩子在辅导机构学了一段时间,确实有明显的成绩提高的表现。再也不怕写作文,语文也开始慢慢做阅读积累,考试的时候提高了十几分,这难道不是进步吗?家长没有时间管孩子学习,工作太忙,但是也希望孩子能够在机构的辅导下,提高学习成绩,有什么不好吗?小岛老师并不是否定机构的补习效果,只是,当我们的孩子去机构补习1-2个月后,语文成绩可以由很糟糕变成非常优秀,排除孩子自身学习能力的保留,这里面是有“猫腻”的。

如果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说明确实是由于学习习惯的改变,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自信,原来头疼学习语文,换了一个老师和学习环境,孩子接触到了不同的学习理念,突然开窍了。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表现,需要注意的“猫腻”是:孩子在辅导班里刷的题、写过的作文、接触到了阅读积累,是精准刷题。全部针对小学考试的,老师从一些渠道预测到了或者捕捉到了期末考试的信息。刷题本身是没有错,但是为了精准刷题去提高成绩,就需要家长的特别警惕了。刷了1-2个月的精准考题,再笨的孩子考试也能考好。但这样的学习有什么意义呢?

2、刷题提高的是什么能力

有的家长也会问,难道在期末考试复习阶段不能刷题吗?我们精准刷题也有错了?刷题没有错,但是我们家长和学生要确定一件事:刷题的目的。刷题的目的不是去碰运气,在茫茫题海中找到和考试一样的题目,以此表示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是达标的。精准刷题最容易被蒙蔽的,就是我们对语文学习的熟练掌握程度。你通过分数的提高、辅导的进步得出语文学得没问题了,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换一个考试形式,你没有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还是考不了高分。

希望我们在期末语文复习阶段,通过刷题提高的都是我们对语文学习的思考能力,文学素养的积累,基础知识点的巩固,概括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应该建立在我把学习目标都理解了,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实现的基础上。一个月内就能把语文成绩提高20分,这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蒙蔽了家长,觉得辅导是有效果的。而学生无法真实地了解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认为自己也进步了就放松了对语文学习的积累。这对孩子的学习也不是好的影响,我们过于强调效率,三天提分、1个月逆袭,好像学习不用经过什么努力,就能马上收获。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这样的情况不存在,孩子往往在努力后,得不到预期,备受打击的情况才是真实发生在我们的语文学习过程中。

3、正确的语文期末复习展开方式

既然精准刷题是有问题的,那么在期末复习阶段,语文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脚踏实地,以语文课本为主,每天复习一篇课文,把生字词句段落搞熟练,课后问题搞清楚,适当地在期末复习阶段去做做卷子。把错题进行积累和归纳,去梳理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当然,想要在期末考试阶段获得高效学习能力,我们还是要做好日常的学习积累。语文学科本就是积累性的学科学习,没有日常扎实的基本功,是很难在短期内就提高20分。学习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因为追求快,而跳过了我们最该扎扎实实学习的步骤。关于语文学习,如果想提分,你有哪些好的学习经验分享?欢迎留言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