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5年歌舞片《凤凰于飞》漫谈(上)

 六零后声乐往事 2021-03-08

“歌+舞+剧”这样的表演形式,在中国固然有戏曲、民族歌舞等独立且完整的系统,但是民国建立后新兴的话剧、歌舞剧、歌舞片等文艺模式,出发点都是取法外洋;举凡黎锦晖领衔的明月歌剧社、梅花歌舞团、或是号称中国第一部歌舞片《芭蕉叶上诗》(明月歌剧社集体上银幕,演出共17场歌舞剧)等,尽管创作、组织、训练各方面仍有传统遗绪,但大方向都不脱模仿、借鉴欧美的现象。

明月歌剧社集体歌舞节目的pose

欧美歌舞文化有其悠久的发展历程,最完熟且鼎盛的时期,充分把歌词、音乐、舞蹈、台词与剧本叙事融合一体,互为表里,搭配精心设计的舞台走位及声光调度,而后藉由影像叙事手段呈现到大银幕,发挥眩人耳目及撼动心志的非凡力量。上海作为国际大都会虽与其欧美歌舞发展亦步亦趋,但毕竟文化有别,产生属于中国自己的现代歌舞文化需要很长的吸收、融汇、厚积薄发的历程,不是一朝一夕移植照搬便可轻易达到够高的成就,在近百年中国电影史上也一直屈居旁支,而最终奠定属于中国“歌+舞+剧”这成熟表演形式的一代洪流且蔚为大观的,要属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共和国各制片厂出品的戏曲片(不仅限于古装戏)、舞台艺术片、及香港以黄梅调为中心的古装歌唱片。

1953年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默片时代到有声片时代,都可以看到中国电影人努力尝试在片中穿插歌舞的声光试验。尽管以歌曲铺展剧情、述说情绪的做法在三十年代就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受限于财力及制片魄力等种种因素,真正拥有宏伟布景、盛大舞群、合唱队、管弦乐、繁复舞蹈场景、藉由高段的词曲及音乐勾勒,承载剧情起承转合之大型歌舞片规模的作品,却是少之又少。其中,享有“歌舞片权威”美名的导演方沛霖成就尤其突出。美术布景师出身的他,早年制作过默片《银汉双星》、古装大戏《武则天》、著名小说改编的《雷雨》等,后来着力于歌舞片的探索,成绩斐然,执导出《三星伴月》、《蔷薇处处开》、《万紫千红》、《鸾凤和鸣》、《凤凰于飞》、《莺飞人间》等熠熠生辉的作品。《万紫千红》有日本东宝歌舞团助阵,补足了早期歌舞片舞蹈环节的不足。方沛霖战后为金嗓子周璇在香港开拍的《花外流莺》、《歌女之歌》两部歌唱片令周璇更加“歌名远扬”;《莺飞人间》音乐及声乐造诣极高,但女主演欧阳飞莺不善舞蹈,且影片整体表现因意识形态的干扰导致左支右绌。如今,最值得关注及探究的,恐怕要属抗战后期大展身手但如今仍未出土的力作《凤凰于飞》。

著名作家白先勇描述战后上海周璇之歌盛传的状况:“家家《月圆花好》,户户《凤凰于飞》!”这话拈出这两个歌名,一方面是说明这两首歌真的够红,再者是重点表明战后合家团圆的表象。

《凤凰于飞》是1945年三月上海华影公司出品的歌舞片,同名主题曲:"分离不如双栖的好,珍重这花月良宵....珍惜这青春年少。莫把流光辜负了....要学那凤凰于飞在云霄!"应该是11首插曲中最红的一首,但是被翻唱到今日简直已经成为一首俗腻的芭乐歌、软靡的闲情歌曲,若没听到周璇的原版录音,实在很难领略得到它本来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志趣昂扬的精神。其次还有《合家欢》、《嫦娥》、《前程万里》等,都灌录成唱片传世,尽管编排与电影里未必全然相同,仍可以管窥得到它们在影片中如何起到承载剧情及支撑起歌舞的效果。

从当年的宣传单及唱片录音来看,这部电影绝不同于现存能看到的周璇歌唱片那些仅仅站在夜总会或弄堂小楼还是湖上树下唱歌的样貌!而是真正具有宏阔格局的大型歌舞!

歌舞明星出身的周璇自当有一定程度的舞蹈训练和演出经验,尽管她的表演一直是歌唱最为突出,但当年的评论也曾提到周璇体态轻盈适宜舞蹈。不过说周璇首次在电影中表演舞蹈这可能只是宣传说辞,回溯1937年,周璇和几位小妹妹在中国现代舞之父吴晓邦的指导下演出歌舞片《三星伴月》,从剧照看来特意仿效好莱坞的歌舞场面豪华盛大(那卡西芭乐歌《何日君再来》是其插曲)。再往前推,1932年黎锦晖领衔的明月歌舞社集体上银幕,演出的《芭蕉叶上诗》,年幼的周璇也很可能是舞群之一员。当然这些影片目前都未出土,实际舞到甚么程度也不好论定,现存几部周璇的歌唱片中有随韵律手舞足蹈或因应歌词内容摆弄手势(如《爱神的箭》,或电影《风云儿女》中的片段)或可宽泛地看作是舞蹈,只是比起在《凤凰于飞》里正儿八经的演出跶跶舞(即踢踏舞)、伦巴舞(Rumba舞)、凤凰舞、嫦娥舞等正式舞码,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目前所知《凤凰于飞》插曲只有十一首,可是当年的广告词却写“新歌十二首 艳舞十二场”?!多出来的是什么歌?亦或是有一首歌重复唱两遍?令人好奇。倒是五十年代在台湾上映时发的特刊封面保守地写“歌舞十场歌唱十一支”....呃嗯,莫非因为通片充满歌舞所以宣传稿撰写者也算不清了?

对周璇而言,这也是他演艺之路一个重要的转折。从《马路天使》以降,接连演了《李三娘》、《孟姜女》、《董小宛》、《天涯歌女》、《解语花》、《夜深沉》....十多部电影,一直到中联公司的《渔家女》、《红楼梦》,真的都是悲剧角色,除了《西厢记》的红娘算是有点喜剧色彩,但一以贯之,总是楚楚可怜,纤柔嬴弱,赚尽观众热泪,莫怪周璇曾哀叹自己总演些"断命片子",求贺绿汀带他"解放"去,直到演出《鸾凤和鸣》和《凤凰于飞》便转变戏路,展现西化亮丽自信的时尚大气,借着技艺上的精益求精,逆争上游转变人生,让大众看到了不一样的周璇。

三星伴月

红楼梦

李三娘

西厢记

只是这蜕变所付出的代价不小,拍摄《凤凰于飞》周璇自己也许会认为这是演艺生涯中的一场梦魇,就在1944年初秋刚拍完古装大戏《红楼梦》,健康已然出现警讯,本应善加休养,但推托不过戏约,勉为其难的接拍这部吃重的大型歌舞片,结果通宵达旦的练歌、练舞和赶拍,弄得她心力交瘁、体力透支,拍到一半就在片场病倒,进了疗养院医治了一个月,也才稍有起色就马上再回片厂续拍了.....

总之,若能够看到《凤凰于飞》里载歌载舞的周璇,也许能够对这位名满华人世界的金嗓子有更多一层的艺术认识和评价。

从当年的报刊可知华影曾有意撮合周璇与龚秋霞、李香兰、白虹诸红星合演一部大型歌舞片,但到最后只促成周璇独挑大梁主演一部《凤凰于飞》,制作耗时超过半年,所下功夫不同凡响。11首插曲更集结当时上海最活跃、最负盛名的陈歌辛、梁乐音、黎锦光、姚敏、李厚襄五位作曲家共同创作。歌词则统筹由《万象》杂志主编陈蝶衣包办,这也是他首次进行歌词创作。陈蝶衣晚年仍清楚记得因获影坛小生顾也鲁的引荐,导演方沛霖拿着一部名为《倾国倾城》的歌舞片剧本(编剧是沈凤威)来请他创作歌词,但他做的第一件事,却是更改剧名:“现在是抗战时期,不能国亦倾、城亦倾呀!”一语惊醒梦中人,方沛霖便将剧名改为《凤凰于飞》。

方沛霖

陈蝶衣受到《不变的心》(周璇前一部歌唱片《鸾凤和鸣》主题曲,也是方沛霖导演)启发,认知到:制作给自己同胞欣赏的歌曲和电影,是一项文化工作,是“文化人'责无旁贷’,应该肩负起来的工作”,“在苦难的时代、形势险峻的环境里,也可以发挥'爱国情操’,将情歌谱写成一首又一首具有'同仇敌忾、团结御侮’的战歌”!

陈蝶与其陈燮阳
《凤凰于飞》主题曲(一)

陈蝶衣作词 陈歌辛作曲

在家的时候爱双栖,出外的时候爱双携。

当年的深情,当年的蜜意,没有一刻忘记。

凤凰于飞,比不上我们的甜蜜;

鸳鸯比翼,比不上我们的亲密。

到如今这段美丽的事迹,只成了一片追忆,只成了一片追忆....

《前程万里》

陈蝶衣作词 陈歌辛作曲

我们是年轻的一群,有的是热情和诚恳,

打起了艺术的旗帜,展开长途旅行。

纵然是遍地有荆榛,也要勇迈的前进,

呼吸那新鲜的空气,欣赏美丽风景!

平畴绿野,都是写生的蓝本;

小桥流水,都是作曲的模型。

还有那车轮的声音,也要给我们歌咏,

我们要振作起精神,奔向万里前程!


陈蝶衣自述自己作词构想是:“抗战时期出现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局面众多,我便反其道而行之,在兵凶战危的阴影之下...写出战区民众的渴望:盼望和平,盼望美满,盼望富强社会,盼望安稳人生!”,充分把握住“破镜重圆”的宗旨。陈蝶衣更表明自己与编导更深一层的默契,在于剧情与歌词所呈现的悲欢离合,实际对应的是围绕在孤岛上海四周战火中的颠沛流离,而《前程万里》一曲“我们要振作起精神,奔向那万里前程!”真实用意是要“鼓励孤岛上的男女奔向大后方,参加『共赴国难』的行列”!这通部连篇的不写之写,是这群文化工作者在日伪势力包夹下尽一切可能传达出的光明号角!

《凤凰于飞》

剧情大致在探讨艺术追求与现实人生如何兼顾的议题,描写一位小康家庭的少妇,为了实践其表演艺术的理想,与丈夫意见相左,导致家庭破碎,而后名利双收的同时却心系幼女,再因盛名而卷入与寻芳客的事端纠纷,最后幡然醒悟,回来与丈夫重修旧好,再圆天伦之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