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开他的世界——这美美的《秋天的怀念》

 安蓝2021 2021-03-08

我喜欢韩剧,几乎到了痴迷的境界:抱着电脑卧在沙发上,不费脑筋地让心情跌宕起伏,随着剧中人笑,随着剧中人哭,最后迎来一个皆大欢喜的温暖结局。这或许是多年来为了职业不断地啃理论书啃出的叛逆心理——懒得动脑筋,再加之我是天然的情感丰富型动物,嗅到韩剧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芳香,自然陶醉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可是就在我如此逃避脑运动的时候,我打开了史铁生的作品集《秋天的怀念》。



我早已读过史铁生写母亲的作品,但我还是愿意再读《秋天的怀念》、《合欢树》、《我与地坛》中的那个母亲。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在截肢的儿子暴怒无常时,母亲小心翼翼地如此说,既试探着去安慰儿子又遮掩自己的苦痛和病情;在儿子作文得了奖时不仅没有表扬孩子反而说自己小时候作文写得如何好;在儿子发疯一样地独自去地坛时她像个影子一样偷偷跟踪……这就是史铁生笔下的母亲形象。每每读到这些,这个母亲形象普通得让我感动,她不探究教育孩子的理论,也没有安慰儿子的高明方法,她有的仅仅是本能的母爱。就这样一个母亲在孩子的心里埋下善良、坚强、勇敢的种子。在她的生命终止后,儿子懂得了“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的心意,怀念着母亲,珍惜着人生。史铁生笔下的母亲就像院落里的那棵合欢树一样,她的高大只是一棵树的形象——本能使然。这样的母亲形象才能唤起我们的感动,她不仅是文字创造的形象更是我们身边的普通真实的母亲。我记得小时候参加作文比赛失败了,因为题目是《我的妈妈》,我为自己的母亲没有特色而气恼了很久,现在读史铁生笔下的母亲,我的心充满了自责。


优秀作品给读者的感动莫过于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无疑史铁生写母亲的作品是优秀的!

读完史铁生的“母亲”,我的阅读速度越来越缓慢,甚至要回读或是掩卷沉思,而且多时沉思而无所得。看韩剧看到紧要处我也会回放,那纯粹是为了满足体验宣泄情绪的痛快。那么读史铁生,这样慢,这样无所得地回读,到底要得到什么?


《“安乐死”断想》、《信仰是自己的精神描述》、《游戏、平等、墓地》……我像迷恋韩剧一样迷恋上了它们,一个个黑黑的铅字,一句句“不知所云”的话语,几乎看不到一整篇文章,也读不到一个能呼吸的情感空间。我有点怀疑自己的智力,是不是要四十岁了智力大不如从前,所以读不懂它们。怀疑归怀疑,但我还是痴迷地尽力在读。说尽力在读有点奇怪吧?大学时爱读一些外国作品,尤其是一些短小精悍的作品,我能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地读,仿佛要揣摩出点什么才肯罢休的样子,觉得这样读书很享受。可是现在的我不是懒得动脑筋吗,怎么像大学时代一样琢磨起文字来了?这样琢磨还不够,我把自己的疑惑告诉儿子。还不懂人情世故的儿子一听来劲了,一会儿读完一篇,稚声稚气地给我大讲特讲一番。我若有所思地一笑,原来并不是智力退化了而是我原本就没有准备记住书中的内容,只是想做某些思维运动,然后审视自己的生活,在慢慢地,在反复地,在小孩子的讲解中定格出属于自己的理解,而且还留有很多需要今后顿悟的东西,而不是一下子记住那些黑黑的铅字。


 原来,不是我懒得动脑筋而是没有碰到心动的作品。史铁生的作品,是思想的世界,是对我们现实生存的哲理思考,他是文学世界里的思想者,打开他的世界,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翻开了一种人生的经验,知道了游戏背后的真相,懂得珍惜,热爱生命。所以史铁生的作品值得一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