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能从《陪你云开见月明》中学到些什么?(一张图助你看清一本书)

 安蓝2021 2021-03-08
《 陪你云开见月明 》
作者:安     蓝
出版:团结出版社
类型:陪读/ 家庭教育 / 成长
READING
你能从《陪你云开见月明》中学到什么?

昨晚,娃他爸对我讲了一件事:他曾经的一个年轻同事张洁,昨天又买了一本《陪你云开见月明》,他问她:“你不是已经买了一本吗?”张洁说,她要再买一本送给她哥,她觉得她哥教育娃的方式有问题,极需要读读这本书。

顿了顿,张洁又说,有位同事见她买这本书很不理解,“咱们的娃还小呀,用不着看这样的书吧?”张洁回答:“看这本书,不仅是学人家的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啊……” 

听到这话,老石头很感动,硬要给人家送一本书,而我不禁要为他这位曾经的年轻同事点个大大的赞!

没错儿,这本书中,你所能学到的教育方式或许有限,但你却能学到一种全新的陪读方式,一种不同以往的教育理念,或许你会被某个章节的某个场景或者某段对话打动,从而彻底改变了跟孩子的相处模式,由此改善了亲子关系呢! 

那么,你到底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呢?现在,让我来为你导游一下。 

第一,两个教育理念

1,教育孩子要趁早。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应该意识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原生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孩子,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形成,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甚至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因此,父母要想培养出怎样的孩子,你自己必须先给孩子做那样的榜样。教育孩子,怎样做比怎样说更重要。《父母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2,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孩子更幸福地生活。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不是优异成绩,不是名牌大学,不是功成名就,成为有钱有权的人,而是一个身心健康,品行端正,具有独立人格,能自食其力,生活幸福的人。试想,如果你培养出来一个有钱有权的孩子,但他最终成为了贪官污吏,你觉得你会幸福吗?试想,你是培养出来了一个清北生,但他性格抑郁,生活不幸福,你想你会开心吗?见《我们到底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不要把孩子逼成“卓越强迫症”》《爱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为什么一定要上大学》

第二,正确的陪读方式

1,陪读,并不是时时刻刻坐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写作业,盯着孩子别犯错误,而是让孩子感知到他的成长你始终在场,感知到你对他的关爱,你的心里装着他的事情。陪读,陪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一份爱意满满的亲子关系。见《养孩子跟烧“锅锅灶”一样一样的》

2,陪读,并不是放弃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爱好,将所有时间和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时时刻刻盯着他,不让他犯错误,不给他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正确的陪读,就是,你做你的事情,让孩子做孩子的事儿,父母和孩子既是融洽和谐的一个集体,又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个体。见《陪读的正确姿势》《不需要做到100分,60分妈妈最好》

第三,陪读,到底要陪什么?

1,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坏习惯会毁了孩子一生。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爱读书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自己的后果自己承担的习惯……只要好习惯养成了,孩子学得轻松,父母陪得更轻松了。见《陪读的正确姿势》《每个优秀孩子身后,都站着一对优秀的父母》《怎么样才能让孩子自觉学习》

2,从小培养孩子的好性格。虽然说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但总体来说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合群而乐于助人的孩子,不论在学校还是将来步入社会都会更容易适应环境,更容易获得幸福感。见《父母的性格会影响孩子的性格》《父母大吼大叫,孩子性格不会好》《“太听话”的孩子也让人担心》

3,从小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调节心态的能力,以及成长型思维。让孩子在不断尝试中感受到挑战自己、挑战困难的乐趣。遇到困难不放弃,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让孩子认识到,所有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努力,就会获得成长和发展。这样,即便是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也不至于一蹶不振,甚至出现自暴自弃或者轻生的念头。而要培养出这样的孩子,父母首先得具有成长型思维,不放弃学习。见《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妈妈们别忘了培养自己》《父母会学习,孩子才争气》《不要把孩子培养成“皮影戏”》

第四,如何更好地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和沟通?

1,要想更好地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和沟通,首先得弄明白青春期究竟是怎么回事。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种种让父母伤脑筋的行为举止?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急躁、易怒、情绪不稳定、脆弱、敏感、负面情绪较多?这跟青春期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关系,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快速发育,长成了大小伙、大姑娘,可是他们的心理上还是个孩子,他们的大脑还是“八分熟”……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这些特征,父母也就能理解青春期的孩子的一些行为,也就能够更好地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和沟通了。

见《孩子不跟我说话,怎么办》《孩子总是很沉默,怎么办》《孩子为什么爱摔东西》 

2,弄明白了青春期是怎么回事,还得掌握一些跟青春期孩子相处和沟通的技巧。心理学家们给出的建议是:跟青春期孩子相处,父母要学会“闭嘴”,就是尽量避免唠叨,更要减少讲大道理,父母只需要做个很好的容器就好。当孩子受到委屈,就抱抱他;当孩子获得胜利,就夸夸他;当孩子遇到挫折,就帮帮他;当孩子犯了错误,就包容他。

见《跟青春期孩子交流的秘诀》《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正确沟通》《“犟驴”就得顺毛捋》《相貌平平的女孩,一样能拥有闪光人生》《如何改变孩子的非理性信念》

五,青春期孩子各种问题的处理方式

教育孩子,越早越好,父母若是在孩子幼小时不管,等孩子超过12岁进入青春期后,那你想管也就难了。因此,青春期出现问题的孩子,大多都是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没顾上管教,或者懒于管教造成的。那么,青春期孩子出现问题该怎么办?这本书里,给出了很多方法,你不妨试着用一下,看有没有效果。 

1,青春期孩子,爱玩手机怎么办?当今这个网络时代,要完全杜绝孩子使用手机,是不太现实,也不科学的,因为手机网络是孩子了解社会,掌握信息的最便捷的渠道。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手机网络诱惑太多,孩子一旦拿上手机,又怕他们网游戏,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影响学习。因此,多少家庭上演着父母与孩子关于手机的明争暗斗。对这个问题,这本书中给了一些建议。请看《把手机交给妈妈》《控制手机,我有个好方法》《女儿迷恋上网络小说怎么办》《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假期到底应不应该报辅导班》 

2,青春期孩子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是:早恋。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极速发育,就会出现第二性征,孩子们心理上也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他们会对异性产生好奇,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喜欢上某个男同学或者女同学。这一切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父母之所以极力反对孩子们早恋,一是担心孩子因为早恋影响学习,二是担心孩子因为早恋过早偷尝禁果,从而害了自己。父母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一味地阻止和反对显然不是好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提前上“性教育”课,让他们明白早恋是怎么回事儿,身体会产生奇怪的变化怎么回事,当孩子发生了早恋,也不要大惊失色,要有技巧地进行引导。《“可怕”的早恋》《春风吹开一朵“早恋”的花》

3,青春期孩子出现更多的其实是学习上的问题。比如,孩子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怎么办?《woop思维,拖延症的克星》《“可恶”的作业》《拖延不是病,拖起来真要命》;再比如,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怎么办?《儿子的“痛苦”》《儿子又不想上学去,怎么办》《为什么你永远烧不开一壶水》《小心孩子被标签封住》《如何顺利渡过学习的“高原现象”》《模考惨败后怎么办》;再比如如何回复孩子的信心,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怎样定目标,才更容易实现》《不做杞人忧天的妈妈》《良师益友胜过孟母三迁》《学会合理控制,才会幸福安宁》

六,关于高考的各种问题

因为这本书最初是我在会宁陪伴儿子上高三时的陪读日记,因此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写的就是备考期间,以及高考前后父母和孩子应该注意的事情,所以对于孩子即将参加高考的家庭来说,应该会有很多帮助。

其中涉及到,《孩子学习压力太大,怎么办》《确立目标,就是确立方向》《高考如爬山比赛》《父母是孩子的头号考官》《寒假提升“攻略”》《神奇的图卡,帮儿子恢复了自信》《以考官的角度看考题》……整个第五章,几乎都是与高考有关的内容。孩子上高三的父母不妨看一看,对孩子提高成绩或许会有帮助。 

教育孩子是一件说简单也简单的事儿,那就是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良好的习惯和亲子关系,说复杂也非常复杂,因为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个体,而不是装在你身上的某个物品。不管怎样,教育孩子是一件极需要耐心和爱心的事儿,是对每个父母的第二次塑造和修行,因此养育孩子也就是养育自己,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

愿这本书,能够帮助您和孩子一起成长,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