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溥仪户口簿,出生日期上被盖了两个红字,这是为什么?

 鹿文康金 2021-03-08
户籍制度很早就出现在我国的历史上,甚至在甲骨文上都记载了早在商朝我国便已经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到了西周形成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已经开始实行严格的户籍登记,到了封建社会,我国的户籍登记制度已经趋于完善,所以户籍对于我们的整个历史来说都不陌生,但有的人也有纠结的时候。

图片

溥仪作为我国最后一任皇帝,经历了皇帝到公民的洗礼,他的户口就是让我们这些局外人想想也确实是个问题,因为在封建思想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么“皇帝”的户口到底应该怎么上呢?
我们都知道,清政府是在1912年被推翻,年仅6岁的溥仪退位,退位后的溥仪因为《优待清室条例》仍然住在紫禁城中,直到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才搬出紫禁城。

图片

此后的溥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居无定所,最开始的时候是住在其父亲载沣的家里,后来又搬到了日本领事馆,再后来又借住在天津的张园和静园等地方,最终又于1931年逃到旅顺,不过他的户籍是北京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但是具体住在北京的哪里,这一点却颇为让人纠结,总不能写个“紫禁城”吧?
事实上溥仪回到北京之后,最开始是住在他五妹的家里,所以他也落户在这,毕竟在任何一个国家,没有户口都是极不方便的一件事,为什么要将户口落户在这?

图片

最大的原因就是溥仪的许多亲友都住在这一带,溥仪在这住的也很开心,在五妹的陪同下,溥仪来到这的第二天就去办理了户籍手续。
溥仪在书中亲自写道:“在以前,我从来没有作为一般的公民生活过,我活了五十几岁,还是头一次一个人随便逛大街,在商店买东西,坐公共汽车、电车,随便串亲戚家的门,到朋友家访问,这一切对我来说都太新鲜了!”

图片

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溥仪作为皇帝的时候并没有过多的自由,也并不是很快乐,相反当他真正卸下“皇帝”包袱的时候,突然发现外面的一切竟如此有趣,生活竟如此新鲜,这是作为一名皇帝永远都体会不到的快乐。
后来溥仪被安排到了植物园工作,户口也迁到了植物园南阜村20号,现住址为西城区赵登禹路32号。

图片

关于溥仪户口簿中,你可能第一眼看到的是出生日期一栏被红笔掩盖的“变更”两个字,以及文化程度一栏被黑笔划掉的“高中”两个字,毕竟现在的户口簿上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涂涂改改。
溥仪出生一栏写道“1906年1月14日”,之所以要加“变更”的字样是因为这是他阴历的生日,而户口簿上是要填阳历,溥仪的阳历为2月7日,笔者看到这的时候也是会心一笑,暗道很巧,笔者的阳历生日也正是这一天,也是由此原因才下心思写下此篇,不过当时使用阳历的生日,也表现了新中国积极进取的一面,主动积极的与国际接轨,毕竟我们以前都用的阴历。

图片

至于学历一栏高中为何被划掉,这就不得不说溥仪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没上过学的,都是“私人家教”,想想也就明白,一个皇帝怎么会混在私塾中,不过他的家教基本上都是名人大家,划掉的学历应该是工作人员当时心里很纠结,最终还是给了个“初中”的学历。

图片 

不过这些都无伤大雅,溥仪的经历是封建统治结束的一个缩影,好在他在晚年颇有反省,作为一名皇帝他并不合格,但他后来学会了如何去做一名公民,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