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喻老师说:语文教育应有中国语文味

 钟楼语文 2022-03-09
_
_
_

喻旭初老师

语文学科特级教师。金陵中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63年任教以来,曾先后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25年,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多年。曾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南京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江苏省青少年写作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

_

语文教育应有中国语文味

喻旭初

上世纪60年代,张志公先生出了本《语文传统教育初探》的书,对中国语文传统教育作了全面介绍,充分肯定了它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前不久,周正逵先生在《邯郸学步的故事不应该重演了》一文中,阐述了中国优良语文传统的特色。他说:“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十分优美的语言和文字,并在长期的语文教育实践中创造了精湛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数不胜数的杰出人才和语言文化大师。”

被国家授予人民教育家殊荣的于漪老师一贯认为,学好语文归根到底,是个民族文化认同问题。学好语文,就是热爱中华。

照理说,学好语文,原该是不成问题的共识。但近百年来,语文教育却屡受干扰。清末民初,直至20世纪50年代,在“汉字落后论”的影响下,有一批人试图以拼音文字代替汉字。文革期间则将语文课改成了“政文课”,过度强化政治教育。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的旗号下,有人试图以系统论、控制论来代替传统的语文教育方法。进入新世纪以来,又有人用“建构”理论来指导语文教育。一句话,总有人有意无意的忘了中国语文的特点,忘了孔子、朱熹,忘了叶圣陶、张志公,而外国的教育理论却几乎充斥了整个教育领域。

外国的先进教育理念,我们不仅要学习,而且要认真地学习,但必须跟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从现实效果看,它对理工科确有成效,对我国的科技发展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对人文学科,尤其是对语文教育来说,情况就不同了。首先,中国的文字就跟任何国家不同,每个字都有音、形、义,体现了中国文字的丰富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语文学科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它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必须尊重中国语文教育的独特性,按其自身的规律去组织教学。

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说。

首先,从认识上,应明确语文学科的任务。这就要学习语文新课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学习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实现立德树人、文化自信,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

其次,从实践上,要通过各种方式体现语文教育的中国特色。具体说,它包括:

(1)给学生讲一点汉字知识。汉字历史悠久,其字形的优美、内涵的丰富、运用的灵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必像古人那样讲“训诂学”,但可以讲一点“文字学”。在讲解文言文的某些实词时,甚至现代文中的一些字,都可以写出它的象形字和会意字,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来源及字形的初始含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情感。当然,在讲解这些字时,一定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多次对一些字做过上述那样的讲解,效果很好,不少学生把我讲的内容记在教科书上。

(2)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汉字。把字写好是语文传统教学中的语文基本功之一。它不仅是一种技能训练,也是一种综合的思想文化训练。它要求学生坐得端正,全神贯注,一笔不苟,由此培养做人做事的认真态度。作为老师,要写好板书,为学生做好榜样。我在执教期间,自己的板书尽量规范,每教完一课都要学生抄写字词,书写美观的表扬,书写潦草的批评,并发回重抄,既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又促进他们积累词汇。

(3)帮助学生积累成语。正确使用成语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我每周用三个早读时间,每次让学生听写25个成语,听写完后,由同桌相互纠错。对普遍写错的成语,由我讲解其含义。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成语多而正确,我就打圈,以示赞赏。两年半听写了2000多个成语,很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4)重视对课文的朗读。经验证明,诵读是学好语文的有效方法之一。古人的吟诵是介于朗诵和歌唱之间的一种诵读方式。它把静态的文字符号转化为节奏鲜明、生动可感的动态声音形态。我这里所说的诵读是指发声读文章,以区别于默读。高声地、有感情地朗读,会促成学生形成语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不少课文我除了范读,还指导并组织学生齐读,读到朗朗上口,读到兴趣盎然,读到能背出重要语句。

(5)教学生搞点文章批注。中国语文传统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就是说,在阅读的同时要动动笔,写下点什么。读一篇课文,尤其是古诗文,可以在旁边做点记号,对某些字句作点批注,或写一两句感受,坚持这么做有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6)搞一点专题阅读。可以文体为专题,如诗词专题、散文专题、传记专题,等等。也可以作家为专题,如李杜专题、苏轼专题、鲁迅专题,等等,让学生体味其思想的丰富和语言的意趣。一学期搞一两次即可。

(7)组织点课外活动。可根据本校、本班的条件,一学期搞一两次大型语文活动,如成语听写、古诗朗读、书法比赛,等等,可以一个班搞,也可一个年级,甚至全校搞。通过这些活动,让整个校园洋溢浓浓的中国语文味。

以汉语言文字为标志的中国语文传统教育,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形成了有别于其他任何学科教育的独特性。这就决定了必须尊重其自身的规律,采用符合中国文化特色的教育教学方式。各地都有一批中小学名师,在传承与弘扬优秀语文传统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们没有忘记语文的琅琅读书声和认真书写,没有丢弃语文应有的“慢”和“品”。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结合自身实际,在日常教学中时时、处处不忘中国元素,融入中国情怀。

周正逵先生说:“语文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实现现代化。语文教育改革的途径,是走向科学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基础,是坚持民族化。”民族化,是弘扬优秀传统,科学化是尊重教育规律,现代化是解决现实问题。以民族化为基础的三者结合,将使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充分体现中国语文味,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以学好了语文而感到自豪。

2019年12月28-30日

_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