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写《藤野先生》寻找恩师,先生避而不见,鲁迅死后他说出原因

 翠竹明月 2021-03-08

现在人们谈起鲁迅先生,都知道他“弃医从文”,他原本在日本仙台医专学西医,后来有感于医学无法真正拯救国人,遂回到中国,以笔为枪唤醒国人。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青年时期的鲁迅

而在学医的仙台医专,在中国人备受歧视的日本,有一位“叫做藤野严九郎的”,说话“抑扬顿挫”的解剖学教授对鲁迅十分照顾,关心他的食宿、帮他修改课堂笔记,还经常鼓励他。

然而第3年,鲁迅却退学了,倍感惋惜的藤野先生在离别时,特地送给鲁迅一张自己的照片,并在背后写了“惜别”二字。

鲁迅也答应日后给先生写信并回赠照片。然而这一走,照片没寄,信也不见一封。鲁迅后来在《藤野先生》中写道: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

其实,并不是没有照片,而是当时刚回国的鲁迅四处碰壁,还没有做出名堂,并不想让老师知道他的窘境。直到1918 年,37 岁的周树人以“鲁迅”为笔名发表小说《狂人日记》,迈出了他作为“文豪”的第一步。

1926年,已经颇有知名度的鲁迅发表散文《藤野先生》。

后来,有日本出版社找到鲁迅,希望能翻译他的文集并在日本出版。鲁迅特意将《藤野先生》列在其中,并希望能借此机会找到藤野先生。

1935年,文集在日本出版,鲁迅多次询问藤野先生的消息,却都一无所获。

1936 年 10 月,55 岁的鲁迅先生在上海病逝,死前还在床头摆着藤野的照片。

结果就在那年年底,鲁迅的朋友找到了藤野先生。

这位先生一直寻而不得,是因为他后半生生活艰难。1915年,仙台医专并入东北帝国大学,大学风气崇洋媚外,41 岁的藤野因没有留学经历而失业。

无奈之下藤野先生几经辗转,在乡下开了一个诊所。山村居民贫穷,藤野收费低廉,碰到没钱的病人,干脆就不收费了。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藤野却颇受当地人尊重。

1935年,藤野先生的儿子藤野恒弥在读高中,这天语文老师给了恒弥一本书,说:

“这本新出的书,是中国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散文集,里面有一篇写的人叫藤野严九郎,跟你父亲的名字一样。你拿回去问问你父亲是不是他。”

后来儿子把这本书交给他,把那篇《藤野先生》指给他看。

他读到了 30 年前的自己,在仙台给学生上课的自己。

《藤野先生》的末尾写道: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文集的首页印有鲁迅先生的照片,藤野拿放大镜仔细看,说:“真的是周君啊!”

后来他对儿子说:“写的是我。但是,你不要跟别人说。”

于是,虽然藤野严九郎的大名在中日两国被人津津乐道,却没人知道真正的藤野却在偏僻的山村勉强谋生。彼时的藤野,并不知道鲁迅在找他。

1936年,鲁迅的死讯在日本见报。据藤野先生的侄子描述,当时藤野看着报纸上鲁迅的照片,把报纸举过头顶,拜了几拜。

鲁迅葬礼现场

年底,鲁迅的朋友小林茂雄找到了藤野先生。藤野这才知道原来鲁迅不只是把他的照片挂墙上、写在散文里,还一直在找他,想见他一面。

藤野先生追悔莫及。

之后,1937年3月,他写了一篇短文《谨忆周树人君》,发表在日本报纸上。

藤野先生在文中写道:

我在少年时代时,曾经跟福井藩校毕业的野坂先生学习过汉文,我很尊敬中国的先贤,同时也认为要爱惜来自这个国家的人。这大概就是我让周君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感激的缘故吧。

藤野先生

可是,1935 年他读了鲁迅的《藤野先生》,却没有联系鲁迅,也不让外人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呢?

他说:

听说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的话,周君该会有多么欢喜啊。可是现在什么也无济于事了,真是遗憾。我退休后居住在偏僻的农村里,对外面的世界不甚了解,尤其对文学是个完全不懂的门外汉。

然而,藤野没有联系鲁迅的原因真的是因为地处偏僻吗?恐怕不是的。

正如当初鲁迅在四处碰壁时不敢联系藤野一样,藤野也正是因为自己处境不佳,不愿贸然联系已经闻名中外的鲁迅。

他觉得自己以“解剖学老师”这个身份去见鲁迅,做人家文豪的师长,很不合适。

人家是两国闻名的大文豪,又对先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而他这个先生,现在如此落魄潦倒。

于是,阴差阳错,分别30年的跨国师生,最后只落得照片背后两个字:惜别。

时年 7 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全面侵华。

当时的日军大量购买药品,日本国内药价高涨。藤野先生的两个诊所囤有不少药,然而面对药商的高价求购,藤野虽然缺钱,却一点都不卖,只推说当地村民还需要。

药商走后,藤野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叫过来,对他们说:“你们记着,中国,乃是将文化教给日本之先生。”用的仍是当年的北方文言句式,如果鲁迅先生能听得到,应该也是“抑扬顿挫的话”。

不管是鲁迅还是藤野先生,他们都是高尚、正直的人,而鲁迅作为当时中国的引路人,对中国人的意义更是巨大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的文章发人深省,他批判中国人,却从不对中国失望,可文章虽好,很多人却不愿读。

很多人说鲁迅的文章难懂,但这么说的,多半是被自己上学时候的课本印象给禁锢了,孩提时期不懂鲁迅,等到成年了,又何曾真正读过先生的文章呢?

其实真正读了就会发现,鲁迅的文章完全不难读,反而字字珠玑。

在当时的中国青年绝望时,鲁迅字字鼓励: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到如今还被人们怀念的鲁迅先生,是唯一配得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的人,鲁迅之后,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

少年时读鲁迅,觉得晦涩难懂,等到真的步入社会之后再读鲁迅,才是真的有了共鸣,那是让人落泪的文字,给人坚持下去的勇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