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守初心六十载 终圆歌词作家梦

 八面山人 2021-03-09

坚守初心六十载 终圆歌词作家梦

——记歌词作家杜宝华

吴立梅

初识杜宝华,感受最深刻的便是其军人作风,虽年逾八十,但依然风风火火,快人快语,雷厉风行。可见十八年的军旅生涯对他影响之深。

他是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1964年开始撰写歌词,至今已创作500多首。其作品在《词刊》《歌曲》《人民前线》《中国乐坛》《中国音乐报》《音乐生活报》《军营文化天地》《儿童音乐》《浙江日报》《杭州日报》《上海词刊》《闽台歌谣》《云岭歌声》《花港词刊》《北方音乐》《长白山词林》等四十多家报刊发表,并以“著名词作家”的身份成为《华人歌词》的封面人物。其代表作《党旗颂》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首唱,太平洋影音公司正式出版发行。《咱老百姓的好总理》《兵站老阿妈》《带上微笑回家》《啊,家乡》《天路赞歌》等歌被收录于CD发行。在歌词创作上,杜宝华硕果累累,名播词坛。

封面人物杜宝华

杜宝华是我市横店镇柏塔人,出身书香门第,其曾祖杜炳孚即为秀才。过去的秀才,多通医理,杜炳富就是民间所称的郎中——中医。至其父杜济民,即以悬壶济世为业,治病救人。杜济民兼通西医,擅长中草药治病,熟谙“九味头”等乡土方剂,享誉邑内。医生这一职业,享有良好的社会声望,其父希望杜宝华继承衣钵。初中毕业后,杜宝华就跟着父亲学医,熟背《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及汤头歌诀。长期浸淫于古代医籍,使他具有较深厚的古文功底。

但杜宝华志在升学,即便在随父学医期间,还是抽空养长毛兔挣学费。1958年秋,如愿考入东阳中学。幼年即熟读唐诗、宋词、元曲及学习医籍打下的底子,又从艾青、汪静之及众多外国诗人的诗歌中汲取养分,使他在诗歌创作上得心应手,其作品常刊于校黑板报和墙报,在学校中小有名气,在诗歌创作上有所建树也成了他的初心。

1961年夏高中毕业,已填报了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志愿。在离高考只有4天的时候,身为学生干部的他,面对祖国的召唤,毅然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满怀青春激情,奔赴军营。

杜宝华所在的连队驻在东海前沿浙闽交界的一个岛屿上。居处简陋,气候恶劣,军营生活并不浪漫。其时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我军守岛部队挖坑道,挖战壕,挖炮库,杜宝华手肿得像馒头,连筷子也捏不住。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杜宝华坚持出黑板报,教战友学文化,编演文艺节目。入伍头三年,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4年还被评为团“双学标兵”,曾荣立三等功。由于表现突出,196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被提拔为少尉正排;次年5月任连副指导员,三个月后调任团政治处保卫干事。

  当兵时的杜宝华

1964年8月,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和创作员任红举等到海岛体验生活,杜宝华担任他们的“班长”。何仿是现在传唱于全世界的民歌《茉莉花》的搜集加工整理者,曾参加指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任红举是歌词《太湖美》《中国,中国,鲜红太阳永不落》的作者,这两人在当代词曲创作方面享有盛名。在何仿鼓励下,杜宝华就写了一首《钢铁连队之歌》,歌词为——

站在高山顶,

脚踏万顷浪。

日日夜夜,

巡逻站岗。

风里雨里,

放声歌唱。

看好祖国东大门,

我们的意志比钢强。

……

他所在的连队在解放战争时期是华东军区有名的英雄连队。此歌词经任红举稍作润色并由何仿作曲,被确定为6416部队“钢铁连队”的连歌。这首歌的成功激发了杜宝华的创作热情,其后,他的许多歌词陆续发表在《人民前线》《浙江日报》《浙南大众》等军内外报刊上。

  《东磐风云录》和《歌山画水红旗谱》

1978年,杜宝华从部队转业回东阳,担任千祥区委秘书。1984年调县委办公室工作,1987年4月担任党史办公室主任,曾主持编纂《歌山画水红旗谱》和《东磐风云录》。在城工作期间,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充裕。他阅读了不少歌词创作方面的书籍,增加了与音乐界人士的接触,开始注重歌词的锤炼,词作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歌词被作曲家插上翅膀飞了起来。

但杜宝华的创作“丰收期”是在2000年退休后。在杜宝华尚未退休时,我市就有一家大型企业来聘请他前去任职,但他不愿放弃歌词创作,予以婉言谢绝,一心一意闭门写歌。作为歌词作家,迄今已正式出版了《阳光歌曲集》《阳光歌曲续集》和《夕阳美》三本歌词集。

  杜宝华创作的《阳光歌曲集》《阳光歌曲续集》《夕阳美》歌词集

披览杜宝华创作的歌词,可分为几个大类。

第一类是对党、对祖国、对领袖的讴歌。

如果从解放初担任村儿童团团长算起,迄今已整整70年。从1964年入党算起,党龄已逾55年。杜宝华的人生经历,和绝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和党的命运、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曾经站在守卫祖国最前线的老战士,对党、对祖国的爱,是深潜于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他创作了大量此类题材的作品,试看其代表作之一《党旗颂》:

你在南湖红船上升起,

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风雨洗礼。

镰刀和铁锤凝聚着你的力量,

烈火热血和你交融在一起。


是你让人们扬眉吐气,

是你改革开放走向富裕,

是你创新了马列主义。

是你引领东方巨龙和平崛起,

是你总是充满生机,

你总是那样辉煌壮丽。


啊,党旗,鲜红的党旗,

是你点亮了科学发展的精彩主题,

我们万众一心托起你,

走进那和谐的春天里。

  杜宝华作词、王宏伟首唱的《党旗颂》CD唱片

字里行间,款款深情,激越澎湃。此类作品如《鲜红的党旗》《美丽中国梦》《美丽永远属于祖国》《老祖宗留下的海》《你好,钓鱼岛》《我是一株兰花草》等等,或奔放,或婉约,或大弦嘈嘈,或小弦切切,皆满怀深情。

第二类是对乡土乡情的咏叹。

对家乡的爱,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与生俱来的。爱家乡,也可以说是爱祖国的起点和基础。家乡的同心圆,就是由自己的出生地逐步扩大。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家乡都不爱的人怎能爱自己的祖国。杜宝华的歌词选集中,有大量歌颂家乡的作品:《东阳人》《东阳,我眷恋的故乡》《家乡春来早》《梦回酒乡》《老家老妈》《霉干菜,博士菜》《追梦的小溪》《五城同创开鲜花》《老家那一条小巷》《金华酥饼》《金华,施光南的家乡》《相约江南》《樱花圆舞曲》《杭州小竹篮》《西湖荷花美》等。他写的村歌类有柏塔村村歌《柏塔,美丽魅力的村庄》、清潭村村歌《南江源头是家乡》、江北街道的《江北美》;校歌类有官桥小学校歌、吴宁一校校歌、任湖田小学校歌、槐堂小学校歌等。

远离家乡的游子,必然对家乡魂牵梦萦,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的主题曲唱道:“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那么,杜宝华又是如何诠释乡愁的呢?

乡愁是爷爷嘴上吐雾的烟斗,

乡愁是阿妈爬满皱纹的额头。

乡愁是媳妇粗糙僵硬的双手,

乡愁是大姐抛不出去的绣球。

乡愁是在风雨中耕地的黄牛,

乡愁是午夜流浪街头的小狗。

乡愁是那坛失色变味的老酒,

乡愁是老宅古树枝头的石榴。

    乡愁是抹不掉的记忆,丢不掉的思念,它是一种情愫,欲说而难言。比较而言,杜宝华通过一系列更为朴实生动、具体可感、真实可信且镌刻有鲜明时代印记的事物加以形象化,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

第三类是对军旅生活的描写。

军队是大熔炉,培养、锻炼了一代代年轻人。人生难忘是军旅,于杜宝华而言,十七年的军旅生活,是人生的一笔重要财富。热爱兵营,讴歌军人,赞颂保家卫国的将士和军民鱼水情,就成了杜宝华一以贯之的行动。他创作的《军队永远听党指挥》《当兵无悔》《子弟兵的身影》《我为祖国巡逻》《女连长》《难忘最是你》《送别老战友》《响当当又是排头兵》《戍边人的思念》《缉私女兵》《兵站老阿妈》等,都形象鲜明,意蕴丰富,脍炙人口。《高原雷达兵》和《退伍兵》这两首歌词则由著名作曲家姜春阳谱曲,姜春阳是已享誉五十余载的《红梅赞》的曲作者之一。

西沙群岛是南国屏障,南海明珠,十多年前,杜宝华就为西沙军民创作了《西沙战士之歌》《天涯哨兵》和《快乐的女兵》三首歌曲。因此,他与西沙的官兵们结下了深情厚谊,一直保持着通讯联系。

第四类是将笔触投向多种群体。

这里面上有老者,下有儿童,有年轻的恋人,也有乐于奉献的志愿者。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银发族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为退休干部单身俱乐部创作《走到一起来》。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以儿歌的形式塑造儿童的心灵,杜宝华视为义不容辞的使命,他创作了《绿色的小雨》《小雨点,大画家》《童心和花朵》《小小木马》《水龙头》《小燕子》《小白鹅》《小鸭子长大了》《小小蜜蜂》《童年多美好》等大量作品。这些作品多以“小雨”“小草”“小鸟”等为意象,采用类似寓言的形式,物化所要表达的情感,启迪儿童的心智。他创作的《小草》:“阳光把小草,暖暖照耀,/春风把小草,紧紧拥抱,/在和谐的世界里,/小草天天在长高。//鲜花陪小草,甜甜微笑,/鸟儿陪小草,悠悠唱歌……”活泼生动,朗朗上口,童心和童真意趣盎然。他十分重视儿歌的德育因素,《少年爱中华》《小妹妹当上劝导员》等激励孩子爱国、爱乡;《鸟儿的家》则告诉孩子们要保护森林,增强环保意识。近年来,他还为吴宁一校、官桥小学、任湖田小学和东方明珠幼儿园、萧山钱江幼儿园等创作了校(园)歌,为孩子们提供精神食粮。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杜宝华的作品中,《有一种爱》《爱是甜甜蜜蜜》《农民工夫妻》《友情依旧》《大学生船娘》《明天我就要远嫁他乡》《梦中的那个她》《爱情怎么了》《同心锁》《相思苦》《格桑花之恋》《真的好想你》《花开等你来》等歌词将这些美好的情感倾注笔端,跃然纸上。

在战争年代,许多革命先烈前仆后继,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在和平年代,虽然没有硝烟战火,但也有许多英雄模范为了人民的利益奉献自我,甚至牺牲生命。他们都是共和国的脊梁,杜宝华奋笔为他们深情讴歌。他为抗击“非典”中牺牲的医护人员创作《白衣战士》,为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创作《警察妈妈》,为婺江救人牺牲的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孟祥斌创作《啊,孟祥斌》,为“全国爱民模范”周国知创作《百姓的贴心人》,为浙江省学雷锋先进个人杨益强、杨德君“二杨兄弟”创作《好民工活雷锋》。

2019年8月16日,担任湖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安吉中队中队长的吕挺为救人而牺牲。噩耗传来,早几年就已经封笔的杜宝华十分悲痛,带着锦旗和礼物登门慰问吕挺的父母,后又多次通过书信、电话等向自己的母校南马高中了解吕挺的读书生活。英雄的精神激励着他,创作了歌词《英雄校友——献给吕挺烈士》,自掏腰包请知名作曲家任秀岭谱曲成歌,广为传唱。

杜宝华是性情中人,与他交谈,会不知不觉地被他的情绪感染。性情中人,又往往是具有大爱之人。杜宝华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用他的笔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诗言志,歌咏言,歌词是心灵的流淌,文如其人,人亦如其文。他赞颂志愿者,歌颂活雷锋,不仅笔下如此,自己也身体力行,可以说,他本人就是一位无私奉献者,一位活雷锋。2010年,其妻中风住在人民医院,吃喝拉撒都得他照料。可当他得知南市街道横城村洗马塘14岁女孩蒋莉洁因养父去世成了孤儿的消息后,就给她寄去生活费700元。他曾给萧山一特困学生寄去1000元,给广西一困难战士汇款1000元,给汶川地震灾区捐了800元,给失去父亲的女孩小莎送上1000元……近些年,他还一直关爱着两位老人:一位是住在横店的屈家玉,另一位是横店镇柏塔村双目失明的陈娥琴。他经常去看望她们,把她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他还把稿费全部捐助给本市或外地的十余位孤儿和特困生。平时,他还给多位外省籍环卫工人送去衣物和食品。二十多年来,像这样的善事义举杜宝华做了很多很多。要知道,杜宝华夫妻依靠退休金生活,家境并不宽裕,他的小儿子还因打链霉素因聋致哑,小儿媳也是聋哑人。在个人和家庭的不幸中依然乐于奉献,尤显得难能可贵。

按理说,歌词创作收取合理报酬应该是天经地义,无可非议,但他分文不收,无偿奉献。出版的《阳光歌曲集》《阳光歌曲续集》《夕阳美》歌词集共3000册,皆免费赠送。他为红十字救援队免费创作《红十字旗帜在心中飘扬》。为东阳消防大队无偿创作了《我们是光荣的消防兵》,歌词写道:

我们当兵的地方,就是“中国东阳龙”的故乡。
警服穿在身,责任重如山,火光就是命令,火场就是战场。
 
为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火海敢闯,刀山敢上。 
都说那消防兵最艰苦,我们是烈火中的金刚。

 
我们当兵的地方,就是“中国东阳龙”的故乡。 
水枪握在手,战车奔四方,夏顶烈日酷暑,冬迎严寒风霜。 
为了社会永远和谐平安,无私奉献,忠诚刚强。 
都说那消防兵最光荣,我们用青春谱写辉煌。

2019年夏,全国上下开展了“***、***”主题教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前不久,他满怀激情地创作了《走在复兴路上》:

复兴路上,山高水长,

我们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沿着共产党指引的航向,

我们初心依旧,一路同往。

信念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

梦想绽放文明古国的光芒。


复兴路上,旗帜飘扬,

我们砥砺奋进,凯歌嘹亮,

追随新时代思想,

我们不辱使命,一路同往。

改革奏响美丽中国的乐章,

创新铸就和谐世界的辉煌。


啊,我们走在复兴路上,

阳光的路越走越舒畅;

啊,我们走在复兴路上,

特色的路越走越富强。

杜宝华近照

2020年春,华夏大地遭到了新冠肺炎的袭击,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杜宝华被抗疫战场上的医护人员、左邻右舍和志愿者等的行为深深感动,奋笔疾书,写下大量诗作及歌词。3月底,选其中24首打印成册,题为《东阳战疫诗抄》,选录如下——

东阳花木兰:有位漂亮程护师,千里驰援到武汉,名字写在白大褂,日夜奋战隔离房。隐蔽敌人消灭尽,救死扶伤美名扬。火线入党女英雄,人称东阳花木兰。

难忘老英雄:历史倒流十七年,举国全民抗非典。一部人间悲壮史,编成道情唱到今。疫情再次卷土来,白衣战士冲在前。难忘最是老英雄,甘用生命换太平。

患难见真情:都说城里人无情,鸡犬之声也难闻。虽是对门不相识,抬头相见也陌生。瘟疫无情人有爱,患难与共心最真。远亲再多是过客,近邻好比楼道灯。

抗疫志愿者:共有一颗慈善心,皆是同样名和姓。抗击疫情在一起,爱最真来情最深。危难任务相互争,一碗汤圆大家分。无私奉献志愿者,非常时期最美人。

元宵之夜:非常时期元宵夜,大街小巷静悄悄。吴宁抗疫最美人,巡夜守卡到通宵。

全家参战爸妈抗疫上战场, 奶奶留守送盒饭。我当随军小记者,胜利捷报传四方。

视频教学:突如其来新疫情,校园不闻读书声。视频教学进万家,教育之乡气象新。

复工复产:平安东阳春来早,复工复产热气高。包机专车接员工,一路战歌伴欢笑。

杜宝华创作的歌词,在某种意义上是他人生轨迹、心路历程的写照,折射了时代风貌,数量大,领域宽,角度广,意蕴丰,难以一一枚举。纵览他的歌词,主旨鲜明,情感浓烈,意境高雅,构思严谨,节奏鲜明,形式活泼,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朗朗上口。这其中,情感的表达尤为显著,著名词作家、歌词评论家曾祖标以“情真意切,亦秀亦豪”评价杜宝华的歌词,“秀,即秀美,秀丽,清秀,就像小桥流水、丝竹管弦、低吟浅唱;豪,即豪放、豪迈、豪爽,恰如洪钟大吕、金戈铁马、大江东去”。

自东中求学时创作《青松赞》等诗歌算起,杜宝华在歌词创作的道路上已整整走过六十个春秋。六十年,整整一个甲子,两万多个日起日落,初心不改,持之以恒,勤勉不懈,成就斐然,终圆歌词作家之梦。杜宝华回顾自己的歌词创作之路,不禁感慨良多。耄耋之年,他依然壮心不已,放言:“老有老的自信,老有老的作为,老有老的精彩,老有老的骄傲。”我们期待杜宝华有更好的作品问世,继续为崛起的中华古国增添美妙的乐章。

    吴立梅初稿于2019.12.31,2020.5.25定稿

    原载《东阳史志》2020年第2期(总第52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