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一个人最通透的活法,是“修心”。 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学会修心养性,原谅自己,不为过往的得失成败而悔恨。 学会宽恕他人,不论别人有多坏,都需要懂得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懂得原谅世间万物,是修为,活得通透,是修心最高的悟力。 ![]() 01. 尊重他人,不揭人短 《我们不是天使》里说:“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 可是,现实中真正成熟的人却不多,有些人总喜欢揭人短处,不懂得尊重别人,不给别人留面子。 前些时间,有记者采访李子柒的一段视频,引发网友吐槽。 视频中,这位记者显得很没有修养,所问李子柒的问题不仅尴尬,还直戳别人短处,让人看了特别不适。 比如,记者问李子柒:“你也老大不小了,奶奶催你相亲吗?” 此话一出,即便再有素质的李子柒也被气得直接怼回去,李子柒直言她把天聊死了。 ![]() 现实中,类似这样的事真的不少,很多人都不懂得给别人留面子。 给人面子,是一种教养,不论他人对你亲近还是疏远,都无须去戳别人短处。 一味依仗自己的强势去揭人伤疤,把对方难言之隐的痛处摆到台面上来,都是很没有修养的行为。 那些以贬低别人,以此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高贵感,都是无法得到别人真正认同的。 让别人难堪,最终损益的也是自己,没有德行,也难有真正的成功。 镜面里照出的是自己的脸,内心反映出来的品质,才是自己的为人。 所以,尊重他人,给别人面子,是一个人生而为人必不可少的教养。 ![]() 02. 理解对方,留人自尊 《巴黎圣母院》里写:“宽宏大量,是惟一能够照亮伟大灵魂的光芒。” 人生在世,谁都有难处的时候,多理解对方,学会换位思考,留人自尊,心胸才能豁达大度。 我叔有个朋友,很多年前做生意时,因为是同行,他抢了叔叔的客户,背地里使了很多盼子,想一家独大。 后来,这个朋友生意经营困难,亏空了所有钱,生活紧迫,于是找我叔帮忙。当时,叔叔念着十多年的友情,不计前嫌,毫无保留地帮了这个朋友,让他重新东山再起。 我曾经很不解,问叔叔:“他那么对你,为什么还要帮他?” 叔叔说:“做人宽容一些,有些事不必计较,对方感恩就多个朋友,没有也没觉得少了什么。再说,他已经很惨了,还是给他留点尊严吧。我若是像他一样小心眼,或者踩他一下,岂不是和他当初对我一样么?何必呢?” 当时一听,好豁达啊,真心为叔叔有这样的心胸而感动。 所以,与人相处,要将心比心,要懂得理解别人难处,同时留人自尊,才是最崇高的修为。 现实中,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想法,去凌驾在他人身上,没有真正做到理解,也没有给对方留自尊,即便伸出帮助的小手,结果可能也会适得其反。 真正做到理解别人,悟透换位思考,是人这一生必备的修行。 ![]()
03. 原谅自己,修心养性 村上春树说:“后来回头看去,觉得我们的人生委实匪夷所思,充满难以置信的荒唐的偶然和无法预测的曲折进程。” 人这一生,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都经历过风风雨雨,有过成败得失。 原谅曾经所犯的错,一切的功名利禄,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当老了的那一刻,终究不过是尘归尘,土归土。 人生中,幸福从来都是得之不易,与其拼命索取,不妨用一颗平常心,知足、知福。 有,则幸,没有,也不必抱怨。 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人到中年,懂得简单做事,简单为人,余生反而顺遂。因为,思虑简单,一生便简单。 不管遇到什么,都要有一份泰然处之的心境,豁达地面对世事,也是一份人生的成熟和人情的练达。 《直至海枯石烂》里有句话,深以为然: “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余生,最通透的活法,就是“修心”,修个人之修为,修心境之从容。 尊重他人,不揭人短,是教养;理解对方,留人自尊,是修行;原谅自己,修心养性,是境界。 愿余生,每个人都能修心养性,活得通透,静静地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