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蝉》讲解及赏析

 月老信息分享 2021-03-09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简介: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人。南陈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古诗译文:垂着像帽缨一样触角的蝉吮吸着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蝉鸣从疏朗的桐中传出。正是因为蝉在高处发声,声音才能传得很远,并非是借了秋风的力量。

  

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和食性,实则暗指诗人高清清远的品行志趣。次句写蝉声之远传。一个“疏”字、更见梧桐树干的高挺清拔,“出”字则把蝉声远播的意志形象化了。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引发的议论。婵声远播,一般人以为是借助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强调“居高声自远”,暗指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