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越30年的爱恨纠缠,让人尴尬的《地久天长》,煽情不只是煽情

 得心电影 2021-03-09

一部让人尴尬的家庭电影-《地久天长》,一场从八十年代跨越了三十年的几个家庭的爱恨纠缠,这是我看的第一部王小帅作品,像是精致版的冯小刚电影,但王小帅却比冯小刚要高端多了,煽情但不只是煽情,他能利用技巧一直拽着观众的情绪,让三个小时丝毫不觉漫长。三个小时,跟着导演极讲究的镜头,见证了一种友谊,一段人生还有一些无奈。原谅不代表释怀,不提起不代表能忘记,人类的情感真是复杂难懂,但也许就是这复杂让“人”有了人性吧。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

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地久天长》铺设的是一幅跨度三十多年的中国当代画卷。王小帅的镜头非常有他的特色,观众能意识到它的缓缓移动、推进,并注意镜头取景里的时代符号,再加上有时代特征的抒情配乐,在煽情的地方不过分渲染恰当转场,王小帅很真实地展现了中国两代人的悲喜特征,和中国式家庭关系的底色。而片名“地久天长”也展现出了一种慈悲、“向前走”的希望。

也许比较苛刻会说,电影的情节和台词,依然有更好的可能,太过于真实或许有点失去电影作为艺术的力量。3个小时的时长就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其实就是个拉长版的电视剧,剧情设置太刻意了,有种故作深沉的陈腐之气。看完第一感觉就是个二胎宣传片,而且片尾传达的主题就是人命不值钱,只需要道歉就可以被原谅了?女配齐溪,男配王源,以及长大后的男配杜江的人设也是莫名其妙,可惜了一帮演技派演员,估计演的也挺心累。

所谓对中国社会几十年变迁的描写不过是浮皮潦草、隔靴搔痒。戏剧冲突腐朽,对白尴尬,最后半小时完全塞满了,令人尴尬而虚情假意的各式“和解”“和睦”“和美”,于此完成了对苦难的消费。整部电影缺少留白,不管是叙事还是影像本身。这片儿台词写得简直不能再尴尬了,真的不能怪演员念得不好了,第一次见能把非线性叙事拍成这幅样儿。

尽管用非线性叙事多少有点刻意增加观影难度的嫌疑,但每次插叙都是顺着人物的情绪点回溯,我还是能认可的。个人叙事和时代叙事中间的平衡度把握也极好,演员的优秀表现和服化道的认真细致值得称道,故事本身的内敛表达与贯穿始终的深厚情谊,在跨越三十年时代印记的交错剪辑中不断流淌着由内而外的感动,随着剧情发展和情感推进,让观众的情感宣泄慢慢达到制高点。

旧时代与新时代,已故子与领养子,原配与妙龄女,死于生,懊悔与解脱,通通在平行相交的故事结构中从浪花积聚成浪涛,在最后男女主回到故地时向观众拍打而来。导演用克制的镜头语言,从水库边的全景,到男女主在医院见旧友背对镜头的中景,再到聆听干儿子阐述真相默默流泪的近景,观众的情绪始终是缓缓成型而不是井喷爆发的,让我们不得不向生活本身低头。

影片中每个角色都在时代里艰难地选择和生存,这也让涉及亲情、爱情、家庭伦理和悔过的桥段令人倍感唏嘘,父子亲友的宽恕和理解更是催泪弹。导演什么都没明说,但态度全在影像里;剪辑强化了对历史的反思和讽刺,铺开了近四十年中国底层平民的生活史诗;纵深长镜头、景深调度和全景强化年代感。男女主角演绎出了底层民众的悲痛、隐忍和坚毅!

然而,不光是煽情了,调度也很厉害。看得出导演又想克制,又忍不了煽情的冲动,最后还算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造成冲突的原因复杂,社会集体个人没有一个逃得了干系,所以结尾来这样一场囫囵吞枣的宽恕与谅解,不知道该说是太仁慈还是该质疑这是否就是为了过审。导演没有刻意煽情,而是尽可能贴近生活去静观人物情绪,并成功地捕捉到了那个时代人物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而与观众有最广泛的连结,不煽情也不苦情,只有命运多舛。

这部影片就像一位慈祥的妈妈在历经沧桑后给人讲了一个悲伤而动人的故事,大家都不忍刺破它。可是我们是不是也要谨慎对待这种慈母般的表达方式?它有没有叩问现实的力度?它会不会成为了有失偏颇的民间传说?讲述的人物命运与情感依然饱满和感动,沉浮三十年的家国运,时代洪流下的个体无奈裹挟着丧子之痛,很多次都被深深的感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