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 通向雅拉河

 天津散文微刊 2021-03-09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通向雅拉河

天津 李锡文

一条美丽的河,清清河水荡漾,倒映着两岸的欧陆风情建筑和景观,有人说她像塞纳河,有人说像泰晤士河……

这是天津海河。

很多国内外朋友来到天津,恍如置身于欧洲的某个城市。天津的城市规划建设,可以说是有口皆碑的,中西合璧,古今兼容,魅力独特。来津访问的墨尔本市商业与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菲欧娜·斯耐敦女士说:“我刚刚饱览了海河美景,有种身临雅拉河的感觉。”说到市容规划,离不开两个词:保护和借鉴,天津海河景观,其实是借鉴了多年蝉联“全球宜居城市”之首的墨尔本市的雅拉河(Yarra River)的风格,并且是由该市的著名设计公司所设计的,难怪如此不凡。

作为友好城市,天津与墨尔本合作的范围远不止海河的规划建设,也远不止限于两城之间。这些成果,都离不一个牵头人、推动者,他就是魏朝义博士。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个面向太平洋、面向广袤大地的人,一个踏实务实、成就事业而值得书写的男人。

这还得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说起——那时我国的对外开放起步没几年,天津与墨尔本、与澳洲的经济贸易交往极其有限。1985年,时任天津市长李瑞环访问澳大利亚,商定设立驻墨尔本代表处;到1998年,墨尔本政府又在天津设立了代表处,这也是澳地方政府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代表机构。魏朝义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他担任了代表处首席代表。上任后,他凭着对国内投资环境和市场形势的了解,与团队一起,建设性地推动了两地之间的合作,促成了大量的合作项目,包括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乳业工业局与天津农垦集团合资组建食品公司;天津企业与澳大利亚合作的奶牛进口项目,自澳洲进口酒水、牛肉、化妆品、保健品等,双方贸易快速发展;墨尔本为天津培训青年领导干部,双方开展一系列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天津滨海新区组织大型跨境电商企业赴澳路演与洽谈合作;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与天津大学在津建立汽车发动机和3D打印的虚拟实验室;推动两地政府高层领导互访,像“走亲戚”一样往来频繁;双方在生物技术、大健康、城市规划、IT产业等高科技领域和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如今天津的市民们在滨江道可以看到澳方赠送的“澳式长椅”,在海河两岸看到一种独特的绿色叫“墨尔本绿”;而墨尔本市区则有一座中国风情的“天津花园”,甚至举办“风筝节”,看到有天津特色的“风筝魏”……这些成果,无不倾注着魏朝义的心血。墨尔本外事官员Mark Drew曾如数家珍般地说:“我知道天津有59个国际友城,其中和墨尔本的关系是最活跃的;而澳大利亚整个国家和中国的友好城市和省州也是59个,其中和天津的关系也是最活跃的。所以驻天津代表处的设立也是让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在长达20多年的工作中,魏博士与中澳的政府高层、企业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结交了大量朋友。由于工作需要,魏朝义每年都要多次往返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甚至是随时动身。他无数次飞越太平洋,一次飞越,可能就预示着一个合作项目的成功,而每一次飞越都是向着成功的努力。天津有海河、渤海湾,墨尔本则有雅拉河、菲利普港湾,两者相距9000公里,魏朝义以自己的智慧,将两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南北半球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海河的视野开阔起来,河水携着天津人的灵气,奔流天际,通向雅拉河,通向苏伊士工业园区,通向空客的“老家”欧洲,通向纽约港,通向高耸的安第斯山脉……

2017年,原副市长王述祖将“友好之星”的奖牌颁发给魏朝义先生,表彰他在天津对外开放的事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天津与墨尔本两个友好城市的合作做出突出贡献。魏朝义博士作为“墨尔本驻华办事处主任”,在去年的澳大利亚国庆节(Australia Day)那天,由澳大利亚总督特批、英国女王御准,授予他“澳大利亚国家荣誉勋章”(OAM),表彰他为国际关系做出的贡献。

2020年1月,维多利亚州总督府,举行授予魏朝义博士澳大利亚国家勋章颁发仪式,他的家人陪同参加。

这位澳中两国的“使者”,几十年来几乎始终保持匀称的身材,他高高的个子,黑黝黝的脸膛,一副黑上框眼镜,浓眉下的一双富有魅力的眼睛。哪怕是略显疲态,也是毫不含糊地凝视着你,面对着你,用心倾听;不时的微笑中,满是机敏、坦率与自信,夹着几分的“狡猾”。魏朝义的身上,透着行政干部、外交官、企业家和学者的“混合味道”,难得的是他社会结交广泛,却无浮躁倨傲习气。给人的印象就是踏实务实,低调而率直,凡事明白透彻;总是有做不完的事,忙忙碌碌而有条不紊。他几乎每天都在接待客人,各种会见、洽谈项目,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就养成“极简”的谈话习惯,客气而不多客套,很快进入主题,给以清晰的答案。我们见面,往往几句话就会转到“正题”上,很少谈及工作以外的事情,这种自然而然的“见面少叙寒喧话,多把学术谈几分”,也是我十分推崇的。在一个散淡闲适、民风粗豪、小富即安之地,这种闯荡、进取、认真的“真男人”有多少呢?甚至我在构思本篇时,开始的题目是“一个真男人”。我竟然想到:人口普查说是大城市里人口构成是男多女少,我说不,不不,是男人偏少了。

有一次开会,我发现正在合影的一群洋人里面,有一个熟悉的面孔,他是魏朝义——没错,在正式谈判的场合,魏博士是代表外方而参与的,操一口流利的英文;而谈判桌下,他说地道的天津话,有时甚至冒出来几乎家乡土语。提起家乡,他深情地说:“我最亲切的就是看到家乡人、听到天津话,最踏实的就是回到天津工作!” 他说:“我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做两个友好城市的交流工作。”这“一件事”,实则是一个国际交流合作的系统工程,促进了天津与澳洲的广泛合作,这是为澳洲也为天津家乡做的大事,是国际交流的大业啊!他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较早赴澳留学的天津人,在墨尔本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来被派驻中国天津任职。几十年前,他像一只信使之鸽,从太平洋西岸出发,万里飞翔,穿过南太平洋,到达澳洲大陆。之后,这只鸽衔着橄榄枝和种子,折返回来,飞到渤海岸边,回馈他的家乡。真是“万里归来年愈少,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者与魏朝义博士于海河畔环球金融中心(2016年)

我不禁想起几十年前的那次偶遇。在墨尔本东区的一幢不大的Townhouse里,住着我们刚来的六七个人,一帮人就跟高英培相声里“老坛儿进城”似的看啥都新鲜,碰上个说国语的就跟大马路上遇见亲戚一样亲切,更别说见着老乡了。有一天傍晚时分来了一位瘦高个子客人,他穿着一条深色的休闲短裤,上身是圆领短衫。主人显得很兴奋,向我们介绍说:“这是魏朝义先生,他是我们天津这几年来澳的留学生中混得最好的一位,呃,他的学业,他发现商机的能力,他的人际关系,他的为人,都令人钦佩!”魏朝义却极为谦虚,连连回应“过奖了,过奖了”,他讲话声音很低,与一脸的热情洋溢形成对比。这个曾在国内政府机关端“铁饭碗”的人,谈及来澳往事,轻描淡写,把一切说得微不足道。可我们知道,一个出国在外独闯天下的人站稳脚跟,取得业绩,背后会付出多少智慧和汗水、会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呢?

从那时起,我对魏朝义博士就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回国后不久,他也被派到了天津担任澳方公职,你说对于相识于异国他乡的两个人来说,回国重逢的概率有多大呢?而且,我们除了时常通话问候,我去和平区南京路的国际大厦看望他之外,有几次竟然是开会碰到、街头遇见,这事你说巧不?他不是常住一地啊。这就是天假其便的不解之缘——没错,是天津之缘,也是雅拉河之缘。

摄于雅拉河畔,1997年

作者简介

    李锡文,一个“60后”的写作者、思考者。穿行于澎湃的文化光影中,拨开雾瘴,探索本真,推动文化反思和回归。痴人谵呓,杞人忧天,坦荡磊落,无愧良知。有著作若干,荣誉若干,不足挂齿者若干。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陈彩洁

编校:田光兰

制作:陈彩洁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马骊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