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恩斯特 福克斯||具象写实的幻觉艺术

 水里画外美术馆 2021-03-09

恩斯特 富克斯Via.Ernst Fuchs

(Ernst Fuchs,1930—2015)

奥地利当代画家

雕塑家,建筑师,舞台设计师

作曲家,诗人,歌手

魔幻现实主义维也纳学派的5位创始人之一

1972年,他买下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1841-1918)别墅,将其改建为自己的同名私人博物馆。他的绘画作品中以宗教人物形象为主,但充满幻想和诡秘色彩。

《狮身人面像一号》

恩斯特 富克斯Via.Ernst Fuchs的作品

被喻为“神奇现实”

在这种现实中,生死不辨

幻觉与真实相混

神化与现实并存

他的作品蕴含想象力

超现实主义神秘幻想情调

同时常常带来感官和情欲的刺激

《赞美诗69》局部

《赞美诗69》局部

《赞美诗69》局部

《赞美诗69》1960

“幻想的写实派”

是维也纳1964年崛起一个绘画流派

他们继承超现实主义传统

但却选择了具像的道路

再向内的发掘

通过华丽色彩的细腻描绘

创造成出文学性隐喻的画面

显示下意识近乎本能的憧憬,

以启示录式的潜意识传递情感

《八世界-宇宙蛋悲叹》局部

《八世界-宇宙蛋悲叹》1947

“幻想的写实派”

深深地向古典艺术发掘

但在作画表现的时候

却不离现实

以另一种姿态反映周围的世界

他们的幻想往往是象征性

超现实的比喻

虽然他们都以具像的形式

作为绘画的表现方法

但他们的写实

仍是一种由超现实主义

延伸出来的新写实手法

由此把个人的意象

安排在梦幻的境界里

《亚当》1982

菲克斯的画

充满宗教色彩

常常把画面分割成几个部分

色彩冷峻点缀血红色

复杂的暗喻

混合着残忍与虔敬的意识

虽然充满了迷离的超现实感

但却不离具象的描绘

真实的变异形象

往往是象征性的比喻

写实性质是由超现实主义

延伸出来的新写实手法

把个人的意象以梦幻的表达

渐次深入梦境

把自然性的感受赋予幻变

创作原则是变现实

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

《钉扎法》局部 

《钉扎法》局部 

《钉扎法》1950

《维罗尼卡面纱背后》局部

《维罗尼卡面纱背后》1953

《一个紫水晶天使》局部

《一个紫水晶天使》局部

《一个紫水晶天使》1969

《肉体的转变》局部

《肉体的转变》局部

《肉体的转变》局部

《肉体的转变》1949

《巴比伦娼妓》局部

《巴比伦娼妓》1995

《死亡之门在炼狱之门》1956

《工作与巴黎的审判》1960

《神圣的耶路撒冷》1995

《知识之树下的亚当与夏娃》1984

《透过空间看(金色的鼻子)》

《透过空间看(金色的鼻子)》



《冈特》1945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