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赋【蒋红岩】

 关东老圃 2021-03-09

收藏

41

2

  • 黄河赋

    (蒋红岩赋作)

中华母亲河赋,是一篇描述黄河的抒情短赋。从黄河的地理、历史写起,说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为中华之根脉,华夏之脊梁。本文中将黄河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有机结合在一起,景色描绘与时代发展联系在一起,行文流畅,颇有气韵。

中华母亲河赋 蒋红岩

沙拥关塞,涓出昆冈。浩荡源于天路,磅礴归于海洋。自盘古辟世,山川簇而端秀,日月照而堂皇。龙马呈图,显睿智之端倪;神龟献瑞,合逻辑之密详。黄河流域,文化之滥觞;黄河水患,千古之恓惶。鲧窃息壤而功败,禹浚沟渠而道昌。此乃天道,亦人事之理也。

  洪波卷地,风云变色;惊涛拍岸,草木张扬。黄河翼展,北国之巨擘;

黄河黄河

黄河水浑,金沙之细量。大漠孤烟,偶挽驼铃之韵;长河落日,时邀鸿雁之翔。黄河故事,历史悠长。伊洛风华,龙门当羡石窟;渭水河滨,吕望只钓文王。张骞乘槎,溯取河源缕缕;昭君出塞,慨叹河水泱泱。近代时危,烽烟常掠黄河岸;中华气盛,延安奋舞红缨枪。黄河溃堤,黎民受之困苦;黄河固本,城村得之清凉。黄河植被,襟围紫塞;太行战事,飙带骕骦。史载物证,黄河实乃中华之根脉,民族之脊梁。
  黄河之水,浩浩汤汤。壶口瀑布,中流砥柱;天外飞川,高坝悬床。冰清玉润,最属昆仑雪域;丝商陶旅,当羡河西走廊。华夏千秋,秉五德而辉赤县黄河九曲,穿三晋而依太行。润泽沃野,塞北江南之境;哺育城廓,尧街禹甸之方。郁郁乎,黄河溢彩;翩翩乎,霞水流觞。其为母亲之河,仁威兼济;其为华夏之脉,源远流长。 [1] 

作品鉴赏

编辑

黄河成因及发源
开头八字交待了黄河成因,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黄沙量高是黄河的一大特点。沙拥关塞,四字表达出黄河水中黄沙的来源;涓出昆冈,四字表达出黄河水发源与昆仑山有关。巴颜喀拉山脉北麓是黄河的发源地,而该山脉是庞大的昆仑山脉南支的一部分,见背景资料。黄河的主源是沱沱河,而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正好穿越沱沱河,浩荡源于天路,这对于黄河发源地的描述十分准确。
黄河风景及典故
  
 第二段开头描述了黄河气势,洪波卷地……惊涛拍岸,形象而具体。黄河流域图上,整个黄河呈“几”字形。黄河翼展,表现出了整体形象,仿佛张开了臂膀,有如北国之巨擘。黄土高源上,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是特有的风貌,驼铃之韵、鸿雁之翔,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达到了统一。历史典故上,龙门石窟、吕望垂钓、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这些与黄河相关故事很多。近代历史上,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些战事都与黄河相关,因为黄河流经陕西东侧,旁边倚靠太行山,地理形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贯穿古今看,可推出:黄河实乃中华之根脉,民族之脊梁。
黄河形貌及精神
  第三段结尾,描述了黄河风景,壶口瀑布、中流砥柱,说出了黄河上的主要风景。天外飞川、高坝悬床,表明黄河中下游属于悬河,此形貌特点是其他河流不具备的,也是治理黄河水患高筑堤坝的奇观。黄河秉五德,属于拟人手法;黄河九曲,形容黄河转折之多。刘禹锡有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可以说,黄河浇灌了华夏文明,但黄河发生决堤、溃坝也不容忽视。仁威兼济,这就是中华母亲河——黄河。

背景资料

编辑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将近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 [2] 

作者简介

编辑

蒋红岩,男,1970年8月出生,吉林省公主岭市人。字风华,名云卿。当代诗人辞赋家、辞赋理论家。现任中国辞赋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年辞赋学会会长。系中华国学院研究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