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世界从何而来 2021-03-09


不亲身经历事情的磨炼,便不会增长为人处世的智慧。这句俗语说明了人的智慧不是天生的,而是从生活中、从实践中甚至从失败中而来。

孔子曾说过:“人非生而知之,为学而知之。”人生下来时无知无识,等到一天天地长大,在不断地接触客观的事物中,才能对客观的世界逐渐地认识与了解。

虽然说书本上的知识也来源于实践,能学以致用。但它却是经由前人或别人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道理,如果单靠书本知识而没有亲身的生活实践经历,弄不好就会成为一个书虫,一个书呆子。所以,古人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的含义:“行”有“通过”的意思。“万里路”是比喻亲身实践与体验客观事物的经历,这样才能见多识广,事理通达,才能使自己逐渐地成熟起来。因此,在民众之间总结出这句“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的俗语。

一个人要多经历,多见识一些事理人情,才能够真正的成熟。常言说“吃一堑,长一智”,很多时候失败也是一种收获,因为你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最起码以后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因此,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绝不能闭塞视听,孤陋寡闻,否则只能变得愚拙,甚至是幼稚可笑。

俗语智慧

一个人的阅历深浅很重要,也很关键。因为这里面有经验也有教训,所以这句“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表示因果关系的俗语,对人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它的积极意义也在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