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在这方面太好,孩子容易受不了

 沙漠沼泽绿洲 2021-03-09
父母在这方面太好,孩子容易受不了

作者|天雅

责编|五花鹿

在如今日趋紧张的教育环境下,许多父母纷纷开启了陪读模式——

每天盯着孩子写作业,检查作业,修正作业。

有的甚至还会每天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查缺补漏。

一旦发现孩子对知识掌握得不透彻,或理解错了,马上指出并纠正他。

这样做的初衷,是想帮助孩子把基础打牢,让孩子在学习上做得更好。

然而,仔细观察以后我却发现:

父母「过度参与」孩子的学习,非但无法促进孩子的进步,反而还会引发许多新的问题。

父母在这方面太好,孩子容易受不了

几年前,我去美国大使馆参加一个讲座,主题是 “ 如何让孩子爱上英语 ” 。

主讲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美国老师,她提出了许多不错的观点和建议。

比如让孩子在生活中多接触英语,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或尝试与孩子用英文交流等。

在讲座的最后,她郑重其事地提醒道:

“ 孩子初学英语时,经常会犯一些错误,比如发音不标准,表达不通顺……

但请记住,千万不要急着去纠正他们。”

这个提议,跟我们一贯的认知和做法,是背道而驰的。

当时,现场大部分家长都觉得无法理解:

“ 不纠正,难道就放任他们一错再错吗?”

老师平静而肯定地回答:

“ 放心,通过日常的持续接触,他们会自己改正过来的。

如果被纠正得太多,他们很有可能会因此产生抵触情绪,再也不肯学了。”

这个说法,我后来从 4 岁的侄女妞妞身上得到了初步验证。

妞妞在幼儿园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兴致很高,整天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

尽管大部分时候,没有人能听懂她到底在讲什么。

可当我一旦尝试介入去教育她,或纠正她的时候,她都会很不耐烦地跟我 “ 抬杠 ”:

“ 你说的不对,我说的才是对的!

我的老师就是这样教我的,不信你问我老师!”

即便我打开音频向她证明,她也拒不接受,甚至还会气呼呼跑开。

很明显,她并不喜欢被我随意干涉和纠正。

但奇妙的是,过了几天,她的发音就逐渐变清晰、变标准了。

后来通过观察我发现:

不仅仅是英语,在其它的学习问题上,也是如此。

每当我尝试去纠正妞妞,哪怕是温柔、善意的提醒,她也从来都是一脸抗拒,非要坚持自己是对的。

而当不再干涉,任由她自由发展以后,她反而是持续进步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根据 蒙特梭利 的说法,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

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期,都是内在生命力自然展开的结果。

当他们准备好获取语言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吸收在周围环境中听到的语言;

当他们准备好发展某一项技能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在周围环境中练习。

也就是说,在学习的问题上,孩子与生俱来就具备有一种自我教育的天赋潜能。

父母在这方面太好,孩子容易受不了
父母在这方面太好,孩子容易受不了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往往还会通过夸大性地表现自己来获得愉悦感,以此来维持一种内在完美的感觉。

例如表现欲过剩,把自己夸得很厉害等等。

如果能得到养育者的积极接纳与回应,他们会逐渐放弃这种夸大表现的需求。

接受现实的限制,形成稳定的自尊,并从中发展成 自我修正、自我完善 的能力。

相反,如果得不到回应,或受到太多干预。

他们往往容易因为表现欲受挫,而一直停留在这样的渴求中,无法与现实进行整合。

7 岁的小乐,便是如此。

初见小乐的时候,他因为严重的情绪问题,被学校建议休学两周。

那段时间他处于极度厌学的状态,在校公然顶撞老师,当众撕毁了自己的全部课本。

根据父母的描述,小乐是一个既骄傲又脆弱的孩子。

天天喊着在当学霸,总是要一直夸他,才肯写作业;

可一旦指出他的错误,就发脾气不愿意写。

也因此,在学习上,他很难坚持。常常因为一点小挫折就半途而废。

4 岁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他基于兴趣报名了一个少儿街舞课程。

他想当明星,并渴望自己能在期末汇演中大放异彩。

于是,妈妈全程跟着陪练,一遍一遍地帮着他纠正动作,力求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完美。

可就在即将上台的时候,他却因为老师的一句批评而大发脾气,死活不肯上台,遗憾地错过了表演的机会。

从那以后,小乐开始抗拒学习,情绪问题越来越严重,一直延续到小学。

小乐妈妈非常苦恼:

“ 这孩子似乎是天生就不爱学习的,从来没让我省心过。”

的确,她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妈妈,总是努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

从小乐一岁开始,她就每天晚上给孩子读睡前故事; 在幼儿园期间,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手工作业,她也会很用心地带着孩子做到最好; 到孩子上小学以后,她甚至还提前把孩子的课本知识研究通透,探索总结出一套最优的学习方法,教给孩子。 ……

我突然明白了小乐种种 “ 不良表现 ” 的缘由。

一方面,由于妈妈长期无孔不入的干预和帮扶,小乐从来没有机会独立、完整地表现过自己。

带着这份渴求,他常常扬言要当学霸,要让所有人都认可自己。

另一方面,他没有机会发展自我教育、自我修正的能力,无法形成稳定的自尊。

也因此,在学习上一遇到挫折他就习惯退缩,容易自暴自弃。

父母在这方面太好,孩子容易受不了
父母在这方面太好,孩子容易受不了

幸运的是,那段时间小乐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随着二宝的出生,小乐妈妈再也无法像之前那样全方位地跟踪小乐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当妈妈意识到小乐身上种种问题的缘由以后,她也有意识地选择了放手。

根据我的一些建议,她对自己的行为做了很多调整,去帮助小乐修复破碎的自尊与自信。

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段时间小乐几乎是处于极度厌学的状态。

整整两周时间,他呆在家里无所事事,但就是不肯碰书本。

在以往,小乐妈妈早就喋喋不休地跟他讲道理,或者逼着他去写作业了。

但那一回,她很努力地忍住了干涉孩子的欲望。

直到后来回归学校,看到身边表现好的同学一个个受到表扬的时候,小乐的雄心才再度被激发。

他又开始喊着要当学霸了。

这个时候,接纳他夸大的部分,肯定她想当学霸的雄心,非常重要。

比如当他偶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或偶然考了个不错的分数,兴奋得手舞足蹈的时候。

小乐妈妈便陪着他一起欢呼,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迫切地把他拉回现实,迫切地想让他知道自己的诸多不足。

直到有一天,听到小乐兴奋地向大家宣告:

“ 虽然我现在还不是学霸,但我已经不再是学渣了;

我现在正在学霸和学渣的中间位置,所以请叫我「学中」”。

那一刻,我知道,他逐渐脱离原来的夸大妄想,开始回归现实了。

然而,这只是整合的第一步。

由于过去长期被妈妈强行介入纠正所积累的挫败感,小乐依然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比如他会一遍又一遍地尝试退缩,为自己找借口,或者一遍又一遍地向大人寻求确认,确认自己足够好。

这个时候,接纳她脆弱、无力的部分,并肯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非常关键。

小乐每次考试考砸的时候,他都会习惯刻意去回避谈论自己的错题,不愿意面对。

在以往,妈妈会习惯逼着他去面对,并把正确的做法方法灌输给他。

但结果往往是,小乐屡教不改,一错再错。

后来小乐妈妈尝试换了一个方法。

让小乐把错题重新做一遍,如果他能做对,就肯定他的进步,并邀请他分享是怎么想明白的。

如果他没能做对,就让他去学校想办法弄懂,再回家一起分享学习成果。

期间不断肯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与进步。

经过长达半年的努力,小乐逐渐恢复了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父母在这方面太好,孩子容易受不了
父母在这方面太好,孩子容易受不了

其实,我能理解当下父母所面临的压力与焦虑。

为了不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努力地尽自己一切所能,去帮助孩子。

我们都知道,孩子成绩越好,受到的表扬越多,就会越有成就感,学习兴趣也会越高。

但这个过程,我们往往容易忽略一件重要的事情:

在父母的干涉和帮扶下获得的成绩,也许能给孩子带来一瞬间虚荣心上的满足。

但却无法抵消他们内心真正的无力与脆弱,也无法给他们带来长久的成就感。

特别是当孩子升入高年级,而父母不再有能力跟上陪读步伐的时候,孩子的学习便很容易产生断崖式的跌落。

也因此,我更加提倡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父母能够尽量把自己抽离出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

而是像心理学家 科胡特 所说的那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只需提供「恰到好处」的参与。

在最新一季《奇葩说》曾经有一道辩题:

孩子的作业太多总是写到作业,我该不该跟老师理论?

我很喜欢反方辩手颜如晶的一个观点:

当孩子自己写作业到半夜的时候,他已经在自己解决问题了。

他在用行动告诉你,我能自己写,只是我写得慢一点而已。

你眼中的问题,其实正是孩子的解决方案。

学习本身是一项挑战,每个人都有迎接和接受挑战的方法。

孩子有自己的解决方法,父母可以表示关心,但请不要随意加戏。

的确,很多时候我们从一个成人的视角,看到孩子在学习上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作业写得慢、算数总是算错、书写不规范等。

但那些都是他在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

他也许会在起点跑得慢一点,甚至还会时不时走一些弯路。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只有通过一次次试错,一次次尝试,一次次突破,才能最终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其通过干预和纠正去干扰孩子成长的进程,我更建议父母通过「同频的镜映」,去强化孩子的心理功能。

简单来说,就是像个镜子一样,既能看见并接纳孩子的雄心,也能看见并接纳孩子的脆弱。

关注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要他没有开口向你求助,说明他正在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学习本身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只要具备自我教育、自我修正的孩子,才能坚持直到最终的彼岸。

尊重他们独立成长的决心,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如此,便已足够了。END

父母在这方面太好,孩子容易受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