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三十六计第一套战胜计之第六计《声东击西》

 coinchain 2021-03-09

  原文: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文:

  战争中敌方的指挥乱成一团,不能判明和应付突然事变的发生,这正是潭水高出地面,随时有溃决危险的征象。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而将它消灭。

  智慧解析:

  智声东击西的关键在于攻方的“声东”能否让防御方完全相信,放弃对“西面”的防范,而达到自感己的目的。如果运用不当,被对方发现了自己怕真实意图,则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声东击西一般在己方处于进攻时使用。虚晃一枪“声东”,主攻目标“击西”,使“西”成为敌方的不解我器之然是感单保证。在古今权谋中,此计也是最常用最易成功的计课之一。

  赵孝成王刚继位的时候,由于年纪小,无法执掌朝政,所以只好由母亲赵太后代理国事。就是这时,强大的秦国要发兵攻打赵国,危急之下,赵国只好向齐国求救。

  可齐国却提出一个重要条件:必须用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只有这样,才能为赵国出兵从齐国归来的使臣将这一条件说给赵太后,赵太后一听,无论如何也不同意。为了挽救国家的危难,很多大臣都纷纷出动,竭力规劝太后。但赵太后却顽固地骂道:“如果谁再敢劝我让长安君去做人质,我就往他的脸上吐唾沫!"

  大臣们尽管心急如焚,但却不敢自讨没趣。左师触龙这时则胸有成竹地说:“让我去见见老太太吧!”触龙是个腿脚有残疾的人,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他在太后面前,却很注意礼节,徐步急进,让太后感到他虽是老臣但对她则非常尊敬。来到太后面前,还没等太后问话,触龙先自己谢罪,显出一副很亲切的样子,说:“老臣腿脚不好,走路不很方便,所以很长时间没来看您了,感到非常抱歉。非常担心您的玉体,因此不怕您生气,非要来看看您不可。”

  太后一听,这老臣自己腿脚不好,还非常惦念她,就与触龙唠起了家常。触龙从家常琐事入手,很快找到了与太后沟通的“共鸣区”。

  聊上-会儿后,触龙便把话题一转,又谈起自己的儿子。触龙并未直说中心问题,而是坚持绕来绕去,非要把太后绕进来不可。

  过触龙说:“我有个儿子舒祺,是我最小的儿子,这小子也没什么才气,我老了,倒很怜爱他,就权将他送到宫室来做卫士,我恐怕您生气,禀告您一声。”

  太后说:“很好,你这小儿子今年多大啦?”

  慧触龙回答说:“十五了。虽然年龄不大,但我想趁我还没死的时候将他安置在为国家效力的地太后一听,表示疑感地问触龙:“你们男人也怜爱小老儿子长安君?”

  触龙说:“比女人爱得还厉害。”

  说到这儿,太后笑了,说“哪里哪里,还是女人爱得厉害。”

  触龙见太后笑了,感到这气氛更加融洽,就顺水推舟,说道:“我一直认为您爱惜燕后(太后的女儿)胜过爱惜长安君。”

  太后马上更正遣“你说错了,这几个子女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小儿子长安君。”

  触龙切入主题,他从当年太后送燕后谈起,深有感触地说“当年您送燕后远嫁,拉着她的手,伤感于她嫁得那么远,也是非常哀伤啊。但走了之后,我们都听您每次祭祀的时候,还祈祷她一定要在那儿呆得长久。太后这时不仅仅是因为她,更主要是考虑她有子孙要在那里继承王位是吗?

  太后听说连连点头:“是这样,是这样。”

  这时触龙便顺理成章地将话题转到有关国家社稷上来,说“太后您说,从现在的赵王起,往上推算到第三代以前,甚至推算到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封侯的,他们的后代现在还有存在的吗?”

  太后说:“没有了。

  触龙接着问太后:“不仅仅是赵,其他诸侯,还有子孙一直延续其祖业的吗?”

  太后说:“我没听说过。”

  触龙说:“他们的命运结局都是一样的,近者祸及自己,远者殃及子孙。难道说是他们的子孙都不成器吗?不是。只是因为他们给了子孙很高的位置,却不让他们为国家建功立业;为他们提供丰厚的棒三禄,却不需他们为国事奔劳;还让他们拥有众多的玉器珍宝。现在太后您给长安君很高的地位,并封给他大量的肥田沃土,诸多的珠宝重器。其实,您莫不如抓住目前这个大好机遇,让长安君为国立功。如果有过一天,太后您不在了,长安君还凭什么在赵国托身?我认为太后您为长安君的以后想得太少,所以我说,极您爱惜长安君不如爱惜燕后,道理就在这里。”

  太后明白了触龙用意。考虑到眼前的利害与将来。说:“好,任凭你对长安君进行派遣吧!“

  于是长安君被送到齐国,齐国便立刻为赵国出兵了。

  触龙的用意在于劝告赵太后应该为子女作长久之计,把国家的利益同子女的个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面对赵太后当时的具体情况,触龙则从闲谈人手,尽数生活小事,由小发大,从浅入深,貌似无心。实型有尊,缓缓谈来,丝丝入扣,终于将赵太后引入问题的焦点,并巧妙地解开其思想的疑窦。

  “醉翁之意不在酒”,说服某人,很多时候直接切人会令他很难接受,这时就要从另一角度切近一切。

  汉宣帝时,霍氏专权,骄横奢侈,茂陵人徐福曾说:“霍氏一定会灭亡的。奢侈无度,就会傲慢不逊;做慢不逊,就会冒犯主上;冒犯主上,就是大逆不道;这个样子又居人之上,一定会受到大家的怨恨。霍氏长期把持朝政,怨恨他们的人太多了。天下之人都怨恨他们,而他们又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怎么可能不灭亡呢?”

  余福上书朝廷,说:“霍氏权势强盛,陛下既然厚爱他们,就应当加以约束,不要让他们发展到灭亡的地步!”上书三次,都没有被采纳。

  后来霍氏被沫杀,曾经告发过霍氏的人都被封赏。有人为徐福上书汉宣帝,说:“我听说,有一位密人到主人家拜访,看见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又堆着柴火,就对主人说:烟囱应改成弯的,还要把柴火搬远点,不然会发生火灾!主人没有理会。”

  “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们一起抢救,才把火扑灭。主人杀牛摆酒,感谢邻居。在救火中烧伤的被请到上座,其余的人就按出力大小依次就座,却没有请那位建议他改烟囱移柴火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当初要是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用杀牛摆酒,根本就不会有火灾。现在含论功酬谢,建议改烟囱、移柴火的人没有功劳,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才是上宾吗?主人于是醒悟,将那位客人请来。”

  年“茂陵人徐福曾经多次上书,说霍氏会作乱,应当预先防范。如果陛下接受徐福的建议,就不需权要划出土地分封列候;臣下也不会课反,遭受被诛灭的大祸。“现在事情过去了,告发的人都受封赏,却只有徐福未获奖励。希望陛下明察,奖赏他徙薪曲慧突的远见,让他居于'焦头烂额之人的上面!"

  汉京章王暴赐给徐福细缎十匹,后来又任命他为郎官。

  送短饼:

  徐润著喜家个必室预薄摄第说服学。

  汉成帝即位后,任命舅父王风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风为人骄横,朝中事无巨细,都得由他说了算。一次,汉成帝召见名士刘歉,当场宣布要任命他为中常侍,令人取来朝服朝冠就要拜官。大们纷纷劝阻,说王风尚不知此事,要成帝与王风商量后再行定夺。成帝起初不以为然,说此等小事何须打

  搅大将军,但最终还是架不住大臣们一再哀请,去和王风商议。由于王凤坚决不同意,成帝只得作罢。王风气焰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王风虽然炙手可热,偏偏却有一个人不肯买账,他就是丞相王商。此人为汉宣帝母舅王武之子,宣、元两朝时,王商屡任要职。成帝继位后,迁为左将军。他素以“肃敬敦厚”闻名,为人严谨正派,对王凤的专横和“行多骄督”很看不惯,“不肯进节随风委曲”。

  建始三年(前30年)秋天,长安城中哄传大水将至,乱作一团,百姓“奔走相踩躏,老弱号呼”。王凤惊恐失措,极力鼓动汉成帝等人登船逃命,又要传令官民齐上城墙以避水害,弄得人心惶惶不安。王商镇定自若,断定这是以讹传讹的谣言,让大家毋恐勿乱。事后证明这果然是一场虚惊,成帝“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义”。王风在皇帝及百官面前出丑丢脸,“自恨失言”,羞惭转怒,愈发妒恨王商。第二年,王商升任丞相,“天子甚尊任之”。上任不久,有人告发王凤的亲家、琅牙太守杨彤玩忽职守,郡内灾祸频出,民不聊生。王商派人调查,王风极力阻拦,为杨彤开脱说情。王商秉公执法,上奏请求将杨彤免官。王凤对他的仇恨更加深了一层,决意除去这个政敌。

  三王商为政干练,公务无阙,这使王凤抓不到什么把柄;成帝对他又比较宠信,通常的进谗言、挑拨离间也难以奏效。河平四年(前25)二月,正当王商忙于接待前来朝觐的匈奴单于时,王凤突然发过难,“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说王商与其父亲的侍婢明铺暗盖,又说王商的妹妹淫乱,其家奴曾经杀死她的情夫,怀疑是受王商峻使。

  迷王风这一手看似迁缓,所言虽是“闺门内事”,但与父亲侍婢通奸一事不止是男女私情的丑闻,而且是孝道亏损的大节,这在标榜“以孝治天下”的西汉,是极其严重的事情。王商被王风打了个措手不及,有口难辩。恰好又赶上发生日食,王凤之流借此攻击他“执左道以乱政”,引起灾变,要求将他罢官。成帝情知王风等人所言不实,以“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为由,拒绝处置王商。王凤便亲自闯入宫中,在成帝面前“固争”,危言耸听,大吵大闹。成帝惹不起这位胡搅蛮缠的舅舅,只好屈从下诏罢免王商。王商遭此暗算,名实俱损,不禁悲愤交加,一病不起,免官之后三天竟呕血身亡!王凤余恨未消,又强行给王商加以恶溢,称为“戾侯”,让他生无令誉,死被恶名。

最后一句话点评:

  表面上是闺中小事,实则有社会大势,借题发挥往往是权力斗争中常见的一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