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电动汽车冲击德日汽车业

 forcode奇想录 2021-03-09

forcode:美国创新+中国制造,一起赚全世界的钱!特斯拉如果早5年来中国开工厂,早就几千亿市值了……

中国的两化融合,工业化+信息化,所谓互联网+的威力,能够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大部分工业品,都可以加一个互联网、大数据和AI之类的技术,一下子就降维打击传统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强国了。

小米最典型,那个米兔积木机器人再发展下去,估计乐高机器人都不行了,便宜太多。小米给空调、冰箱、净水器、电饭煲、充电宝、平衡车、插座、音箱、手表等各种电器全部互联网化、智能化之后,很快就能从传统行业巨头那里抢到一大块蛋糕。

汽车行业是一个超级大的高端制造业,而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本身就要求高度软件化、信息化、数据化、AI化的,中国互联网和软件产业能力、技术、用户体验、人才等优势在电动汽车时代将降维打击德国和日本,越来越多电动汽车、无人驾驶的创新将首先被中国公司做出来,中国作为单一市场的规模优势空前,先在国内市场练兵,优胜劣汰之后的电动汽车巨头将具备全球竞争力。

现在国内传统汽车厂商造出来的电动汽车,还有点2008年之前波导、天语手机的感觉,竞争力相比特斯拉差距很大,要想大量出口赚钱感觉不够靠谱,但是10-20年内,大陆某些具备互联网思维的造车新势力,最后应该会优胜劣汰出两三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电动汽车公司,具备类似今天华为、小米和vivo/oppo在全球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这将会导致德国、日本的高薪工作机会大量流失,一旦德日汽车产业的份额缩减,其规模优势会进一步缩小,而中国电动汽车巨头的规模优势会越来越大……

如果把电动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分开来看,大概有电池、电机、汽车电器、车身、软件服务、配套充换电设施等部分,现在大陆公司在动力电池、汽车软件服务、配套充换电设施等环节的能力已经超过德国了……

纯电动汽车是范式转变,原来传统汽车厂在变速箱、发动机等很多方面的技术积累都价值归零,其先发优势大大缩减,而电池技术和厂商他们又缺席,而电动汽车相关的人工智能、互联网和大数据等软件技术,欧洲国家普遍落后了,基本是中美通吃,欧洲现在的确应该焦虑。所以德国现在也开始搞产业政策。

英国《金融时报》估计,仅德国汽车业就直接雇用了83万名员工,其上下游零部件供应商间接雇佣数百万人,提供了大量高薪就业机会,所以德国人现在就很有危机感,宁德时代在德国建厂,德国人兴奋地不行。

原东德地区与原西德地区的富裕程度差距依然极大,德国东部家庭平均净财产8.8万欧元,德国西部家庭为18.2万欧元。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家底厚,存量财富足够多,拿着投资吃7%的年化收益率都很多钱。但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日益加大,没有投资收益、纯粹靠制造业工资过活的欧美底层人口未来的日子可能越来越难过……

//马斯克此次赶往上海的原因更加令人激动人心——参加上海超级工厂

2019年1月7日,在上海浦东新区临港的一片农田上,特斯拉召开了盛大的工厂奠基仪式。

2020年1月7日,同样在这片地方,特斯拉在已经建成的上海超级工厂中,正式开启大规模交付。

从废墟到一期工厂建设完毕,再到开启大规模交付,刚好365天,特斯拉联手中国的“杰作”让全世界为之赞叹。不少国外网友评价道:“这也就是在中国能实现,换个别的地方根本没戏。”

实际上,特斯拉1月7日破土动工,在8、9月份已经得到了验收许可,并在10月拿到了工信部颁发的生产资质,也就是说从一片荒地到工厂拥有正式生产车辆能力,仅耗时10个月。

相比之下,特斯拉在美国的弗里蒙特工厂,在不需要建设厂房的情况下,从接手改造到量产车下线用了2年多时间,而达到1000辆/周的产能则用了5年。另一个特斯拉工厂(主要生产电池及总成)内华达超级工厂(Gigafactory1),在受到内华达“盛情款待”的情况下,2014年达成协议,2年后才正式投产,此时工厂仅建设了总规划的14%。

================

本文首发微信号:forcode奇想录

未来新技术与新趋势的种种可能……

本订阅号也分享一些我原创或搜集的有用资料,比如进入订阅号“forcode奇想录”,发消息“积分”,将获得“儿童积分管理表(excel表格)”下载链接和相关文章。

具体关键词设置如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