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书推荐 | ​《雪枫文学音乐课:古典音乐中的文学名著》:一本有文学故事的音乐书

 张問骅 2021-03-10

我经常会听到自以为还不曾对古典音乐“登堂入室”的人感叹自己“不懂音乐”,其实这个“懂”与“不懂”并不是专业知识方面的缺乏,而是还没有捅破一层窗户纸……回忆起我个人的爱乐经历,毫无疑问,真正对音乐产生主观的兴趣,还真是受了文学名著的影响和催化。

——刘雪枫

图片《雪枫文学音乐课:古典音乐中的文学名著》

刘雪枫 吴斌/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年1月出版

扫码抢购限量签名版

图片

文学,是普通人开启古典音乐大门的钥匙。只要你对文学故事感兴趣,就会对同样内容的古典音乐充满期待和好奇。无数歌剧、交响曲、交响诗、艺术歌曲,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来。

本书精选多部殿堂级中外文学经典,从西方经典戏剧、小说,到中国古典诗词曲赋,配以改编自以上文学经典的“有故事的音乐”。聆听和剖析音乐中最扣人心弦的章节,对应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带领读者和听众理解每段旋律的含义。

即使从没听过古典音乐的“小白”,面对“有文学故事的音乐”,还会说“听不懂”吗?

我的文学与音乐情缘

 文 | 刘雪枫

前年的最后一个月,声名鹊起的“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邀请我在“十点课堂”开一门音乐课。自幼嗜书如命的我,居然“读书”的情怀有增无减,我自告奋勇地向林少请缨——我可不可以开一堂音乐和读书相结合的课程。作为最重要的自媒体读书平台的“大佬”,林少肯定希望我的音乐传播更“接地气”,所以当即表示同意。但是具体课程怎么设置?课程内容到底是以欣赏音乐还是读书为主,我其实心里也没有数。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很抗拒回忆过去的人,可以说我最近二三十年都很少提起过去,特别是学生时代的事情。在没有微信朋友圈之前,我可能只和不超过十位北大的同学有间或交往,经常见面惦记的也不会超过五人。既然往事已如烟消散,现世的事情又那么多,都不断地需要我去学习、去接触、去做。

有了微信,一下子和那么多大学、中学、小学的同学恢复了联系,然后便是频繁的聚会,聚会的主要话题就是怀旧叙旧,那如烟的往事又慢慢聚拢来,在我好像是时空穿越般的迷茫,既似曾相识又陌生如新。所以我经常喜欢和朋友说,人生刚过半,却感觉活了三辈子,每一辈子都和另一辈子没什么交集。

那么,我的嗜读中外文学名著生涯又属于哪一辈子呢?即便我的爱乐人生又何曾不是一波三折?哪一辈子之间其实也并无多少关联。但是,回忆就是这样,它不可能不走样,不可能不添油加醋,于是,我的人生轨迹在一次次“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七嘴八舌与我的“非虚构”文学加工下,越来越清晰。我不得不在这里把我的文学与音乐情缘再还原一次。

图片

刘雪枫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是第一个重要因素。我一来到这个世界上,遇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书和音乐,如果再加上一个,便是“美术”,因为父母都是能画几笔画的人,特别是母亲,师承工笔画大师,功力曾经十分了得。

父亲是拜过好几位中外名师的小提琴家,但那个年代的中国小提琴家无论是水平还是见识都很有限,反倒是父亲的“文青”气质对我的影响更大。父亲在和我一样的年龄去了北京,他手里的钱也和我一样,除了吃喝就是买书。

我出生以后,对两种东西一点都不陌生,一个是小提琴,一个是书。小提琴好像还在娘胎里就整天在听,但是我生来爱书的“美名”却是由来已久。家里有一个装有深色雕花玻璃的书柜,里面藏着我最想要的东西。父亲看守很严,不许我乱翻,每一次拿出来的书一定要看完,才能换另一本。于是,普希金诗集、拜伦诗集、雪莱诗集,《汉姆莱脱》《雅典的泰门》《罗密欧与朱丽叶》《欧也妮·葛朗台》《嘉尔曼》《上尉的女儿》《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怎么办?》《斯巴达克思》《牛虻》《青年近卫军》……就这么一本一本地看下去。

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我居然一直持续到1979年上大学,班里有几位北京的同学也是在少年时代读过文学名著,而这个时候,文学名著成为最抢手的图书,每到书展、书市,我们都是攒足了钱,到那里分工合作,过关斩将,虎口拔牙,一般是一种书买上三两本,再与其他人互通有无。眼看着我床头的书架上迅速被《红与黑》《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巴马修道院》《战争与和平》《马丁·伊登》《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傲慢与偏见》《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幻灭》《约翰·克利斯朵夫》《飘》《神曲》《巨人传》等一一占满,以至于我每到星期天,都要打开箱子,做一轮书籍的更换。那个时候班里有两三个同学一起比赛阅读速度,其实也没有比赛规则和裁判,但是我那么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去读这些书,却每每落于人后,觉得自己基础太差,读书速度太慢,更是再也不敢以领悟能力强自居了。反过来对那位读书速度快的同学敬佩有加,自愧不如。我至今特别怀念这两年阅读比赛的时光,不仅是恶补了以前完全没有接触到的名著,而且还在同学的引领下开始对20世纪作品发生兴趣,茨威格、乔伊斯、普鲁斯特、卡夫卡、海明威、加缪、萨特、毛姆、福克纳、德莱塞、川端康成……这些名字,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顶礼膜拜。

图片

我的文学名著阅读经历止于研究生毕业。在出版社做学术图书编辑,因为市场效益有限,我的工资之外收入往往来于“超编奖”,也就是编辑工作量超额,一年下来竟然能够完成一两千万的加工字数,使得我再也难有精力去阅读我感兴趣的书籍。

自2000年开始,我又接手三联《爱乐》主编一职,业务之繁重,工作量之巨大,每日选题、采访、撰稿、编辑、审校、下版……几乎耗尽我的时间,不要说读书,即便是听音乐,也都大多不在我的选择范围。我不仅要围绕着每一期的选题去“恶补”从前没有听过的录音,还要撰写大量的唱片评论。那个时期,读一本和我的业务无关的书籍纯属奢侈,听上半天我自己买来的心仪唱片更如同过年。很多人说,我能够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成专业,该是多么幸福!而在我看来,此等压迫力愈来愈强的兴趣异化,已经让我感到即将被榨干的恐惧。

所幸世事无常,我最终毫无愧疚地离开了一系列杂志主编的岗位,在时间和空间上重获自由,而此刻,我人生精力最旺盛阶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回首来时路,我的古典音乐分享与普及的努力竟是从没有中断过。大小讲座上百场,还给职业高中上过两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在大学开设全校选修课,主编过三本古典音乐期刊,写过十几本书,在报刊上写过七八个专栏,到头来,终于赶上互联网时期的最佳传播手段应用。

图片

2016年春天,在徐小平、李笑来、罗振宇、脱不花的鼓励下,我在“得到”开讲《雪枫音乐会》,不到一年时间聚拢了近七万的订阅者。紧接着,为配合《给孩子的音乐》一书的出版,我在四五个线上平台销售《陪孩子一起听音乐》音频课程。2017年岁末,在“小鹅通”的年会上结识“十点读书”的林少,在他的邀约和启发下,我幸福地回顾了我青少年时期的阅读生活,并且再一次确认了我的音乐修养与我的阅读经历息息相关。于是,一门非常有趣的、新颖的、兼顾音乐与文学的“初级入门”课程——《雪枫文学音乐课》诞生了。

在一次次没完没了的会议上,我们不仅反复设计打磨课程的内容,也对呈现方式、授课对象、市场效应、后续完善等方面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在此特别感谢林少、廖仕健及其小伙伴们的群策群力和不厌其烦的陪伴。

也许是老天对我太过眷顾,我在互联网早期神交十余年的“十月石”,竟然在2016年明前时节与我在杭州龙井村首次晤面,我只是从绍兴回北京当天经停,而十月石却是从嘉兴海宁专程而来。我们相互倾慕,言谈甚欢,似乎也隐隐推动了我回到北京一个月之后的“发力”。《雪枫音乐会》的后半程,十月石的作用及帮助越来越凸显出来,我们一起商量选曲,一起讨论课程进阶构架,他逐渐成为《雪枫音乐会》最重要的策划人之一。

《雪枫文学音乐课》的策划又怎能离开文学与音乐修养俱为我仰慕的十月石呢?无论是马勒的《大地之歌》还是策姆林斯基的《抒情交响曲》,以及格里格的《培尔·金特》、李斯特的《浮士德交响曲》和《但丁交响曲》……十月石都倾注了他诚挚的心血。

同样为这门课程贡献甚多的还有我的挚友张纯先生,他的青少年经历与我相仿,都是在文学和音乐的滋养中长大,他是1978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高才生,毕业后长期从事出版工作,读书和听音乐也只能见缝插针。“文学音乐课”的构想自然也唤起他的回忆与兴奋点,歌剧《茶花女》《卡门》《罗密欧与朱丽叶》《浮士德》《战争与和平》《曼侬·雷斯戈》是他的挚爱,而且心得独有,我们在一起畅聊,竟然回回无酒不欢,大醉而归。

北大校友爱乐俱乐部的秘书长王岳龙学弟中文系毕业,在校期间便致力于通过校广播站普及古典音乐,毕业后倡导成立校友爱乐俱乐部,使其成为最有凝聚力的校友社团组织之一。从选题策划到宣传推广,《雪枫音乐会》和《雪枫文学音乐课》都得到岳龙无私而专业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图片

《雪枫文学音乐课:古典音乐中的文学名著》平封

最后,必须感谢团队的力量,无论是《雪枫音乐会》《陪孩子一起听音乐》,还是《雪枫文学音乐课》《古典音乐怎么用》,“音乐之友”的小伙伴们在选题讨论、收集资料、音乐选曲、音频剪辑、平台沟通诸方面无不竭尽全力,倾注心血。在此尤要感谢已经另谋高就的刘迎、范芮、陈亮和李哲四位小朋友。

今年初,我应邀去长沙音乐厅做讲座,感谢长沙乐友的引荐,我非常荣幸地结识了中南大学的涂建军教授,他的笔名(网名)是“逍遥丑石”。当我得知他讲授过一系列“文学与歌剧”课程的时候,当我们聊起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柴可夫斯基的同名歌剧以及《茶花女》和《卡门》的时候,我为他独到的学术见解和美学方面的透彻分析所打动,真可谓一见如故,脾气相投。我诚邀涂教授为我即将出版的新书赐序,并在当晚即将书稿发给涂教授审阅。有知音如斯,真是我的幸运!

回顾我的出书历程,好像每一次都是比较被动地接受出版社或者选题策划人的建议。对我而言,把逐日更新的音频节目编订成书,肯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感谢北京出版集团的曲仲总经理慧眼约稿,感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江汀先生的勤勉沟通,使书稿日臻完善。

最后要特别感谢热心关注《雪枫文学音乐课》并提供支持的老师和朋友:梁文道、格非、苏童、王强、吴晓波、欧阳江河、唐晓渡。

本文系《雪枫文学音乐课:古典音乐中的文学名著》后记

2019年2月7日

作者简介

图片

刘雪枫,“音乐之友”创始人,音乐评论家,唱片收藏鉴赏家,文化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师从周一良、田余庆、祝总斌。先后就职于辽宁大学、三联书店、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曾任《爱乐》、《留声机》中文版、《交响世界》主编及“京师爱乐丛书”主编。著有《贴近浪漫时代》《日出时让悲伤终结》《交响乐欣赏十八讲》《穆特与秦腔》《耳根清净》《音符上的奥地利》《和刘雪枫一起听音乐》《德国音乐地图》等。“得到”《雪枫音乐会》、“蜻蜓FM”《古典音乐怎么用》、“三联中读”《陪孩子一起听音乐》、“十点读书”《雪枫文学音乐课》、“喜马拉雅”《古典音乐轻松听》《雪枫音乐亲子课》主讲人。

图片

吴斌,资深乐迷、撰稿人,网名十月石,多年来其撰写的一系列古典音乐评论受到国内爱乐圈的关注,文章散见于国内多种音乐刊物及古典音乐公众号。其乐评理念深受法兰克福学派哲学家阿多诺的影响,注重音乐与哲学的联系对比,剖析音乐本体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意识,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音乐解读方法和鲜明的个人特色。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