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远 | ​ 南宋变前启后的大家

 裴君ceoyihxjnw 2021-03-10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在这座山峰上,有一家人贡献极大,那就是马家。从北宋时期祖上的马贲,到南宋的马麟,马家一门五代共七人均擅长绘画,并大多供奉宫廷。

图片

南宋 马远《松寿图》

收藏:辽宁博物馆藏

马远,是家族的巅峰,他不仅交得一手好交际,更是画得一手好画。在仕途上,皇帝与他一同作画,皇后为他的作品题字,大臣被赏赐他的作品作为嘉奖;在绘画上,他一改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构图,在取景上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来表现更为广大的空间,开启了全新的绘画方式。

图片

松寿图》局部1

这幅画面设色绘山崖一角,苍松斜伸。一文人闲坐石台之上,仰目远眺,旁侧一童子持杖侍立。临溪疏竹丛生,远山寥寥而成。山石用斧劈皴,松树用笔奇崛。

图片

马小涵《临南宋马远松寿图》

图片

马小涵《临南宋马远松寿图》局部1

图片

马小涵《临南宋马远松寿图》局部2

图片

南宋 · 马远《踏歌图》

收藏: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踏歌图》局部1

《踏歌图》是一幅表现自然山川风貌的山水画,也是一幅描绘人间生活的风俗画。作者马远在图中安排了不多的几个点景人物,使画中的主题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画家并没有去描绘乡间踏歌盛况的全貌,而是选取了几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乡民形象。

图片

《踏歌图》局部2

马远画山石的方法也极有特点。他运用毛笔的侧锋平扫,以表现陡峭的山势和坚硬石头的质感,山石犹如巨斧劈出一般,这种用笔的方法被人称之为“斧劈皴”,从《踏歌图》轴中亦可见一斑。

图片

 马小涵《临马远踏歌图》

图片

南宋 马远《山径春行图》

绢本 设色 27.4X43.1厘米

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赏鉴跋: “触袖野老多闲舞,避人幽鸟不成啼”,传为宋宁宗杨后即“杨妹子”所书。

图片

马小涵《临山径春行图》

图片

马小涵《临山径春行图》局部1

绘远处山峰隐现,一文人独行于山径中,一手捋着胡须,一手移动衣袖,面向远方,似沉醉于此景中。此时柳枝飘动,山径两旁的桃花盛开,鸟儿雀跃嬉戏,好一派生机盎然之景。

图片

马小涵《临山径春行图》局部2

图片

南宋 马远《雪滩双鹭图》

立轴 绢本 浅设色

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马小涵《临雪滩双鹭图》

图片

马小涵《临雪滩双鹭图》局部1

寒夜中,雪山莹莹,梅枝斜出山崖,呈倒挂式绘出,枝头二只鸟儿栖息;滩涂上积雪厚重,一只白鹭缩脖站立,而左侧巨石下三只白鹭探出半个身子,似与枝头的鸟儿打着招呼,给寒冷的雪夜里带来生气。此幅绘四只白鹭,不知为何画名为“双鹭”。

图片

马小涵《临雪滩双鹭图》局部2

图片

南宋 马远《山水图》

收藏: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马远擅长山水画,继承和发展了北派山水的画风,能自出新意,下笔遒劲严整,设色清润;用大斧劈皴描画方硬奇峭的山石;树木用笔简要多姿,树叶有夹笔,树干用焦墨,多横斜曲折之态;楼阁大都运用界尺,而加衬染;点景人物自然生动,用不同的线描表现不同条件下的各种水势,对自然观察详细,写实能力高超。

图片

 马小涵《临山水图》

画面描绘远处山峰起伏,山色空蒙;山脚一片荷塘,隐约见荷叶覆盖水面,荷花盛开,岸上绿树杆粗叶茂,一座亭台高高矗立,修建考究,一人端坐亭中观山赏水,亭后一条小径蜿蜒向前。

图片

 马小涵《临山水图》局部1

图片

 马小涵《临山水图》局部2

图片

南宋 马远《梅石溪凫图》

图片

 马小涵《临梅石溪凫图》

图片

马小涵《临梅石溪凫图》局部1


|

|

END

晓涵畫苑

是集艺术创作及展览、艺术体验、艺术品定制收藏为一体的艺术体验圈,

欢迎你的加入!

让艺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