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人生有两大痛苦:已失去和得不到,其实人生的痛苦又何止是这两个,抛开情感不说,单单是一个失眠,足以让人痛苦不堪。 年轻时不懂,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睡不着?常常是睡不醒,这边还和人说话,那边就进入了梦想。可是人生渐老,睡眠越浅,倘是生活正常,睡眠都要闹着小情绪,白天稍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晚上就该辗转反侧,睡不着了,就好像是轻轻的一阵风,却在海上掀起了大浪涛。 越是想睡,越是睡不着,睡不着就开始数羊数星星,可是羊数的都忘了数,星星数的都隐了身,睡意依旧还无,无奈之下,又拿出了手机打发时间。 于是对于图画、动作,语言的迟钝,对于文字的欢喜,所以总不追剧,不玩游戏,就喜欢刷文字。常常很奇怪,那么方块文字,一个个冷涩呆板的文字,一经排列组合,竟然就可以成句成文,然后就成了故事,附着了情感,很奇怪。常常在看到琴键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感觉,觉得琴键相似,但是手指触碰之处,就会发出不同的音,而那些连续的音,竟然就成了乐曲,高低的曲调,不同的旋律,不一样的意境。可是文字更安静,安静无声的文字,却如平波下的激流,涌动着不同的故事。 有人说,读故事,无非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好像年少时这种代入感要强烈些,直至年岁渐长,看人看事,都不在是那种强烈的代入感了,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平静感,也貌似故事里的生活,离自己很遥远了。大概是午夜神清,总是觉得那样的故事与结局,与自己所希望的相差甚远,看才子佳人皆大欢喜的结局,觉得假了很多,生活中,大概难得有这样的结局,可是当结局是悲剧时,又觉得太过于不忍心,总觉得还要留有想象,才能还有希望,人生就是靠那样的一口气吊着,戏剧也是要靠那一口起连着,早已如此悲情,胭脂流泪粉黛掉,还不如不要看的好。也许可以尝试着改改故事了。 可是就是刷故事的时候,手机被刷没电了,扔了手机的时候才发现心慌气短,虚汗连连,心跳加速,于是又开始后怕,生,是胜过于一切的存在,故事写得好不好,感不感人,其实都不重要,可是却每次都那样的后知后觉,好了伤疤忘了疼。不到要命的那一刻,不知道轻重,就像小时候吃糖,总是要将牙蛀坏了的时候,才后悔为什么要吃那么多?可是好像从小就没有学会悠着点儿做事做人,于人于事,总是一股脑儿,这样不管不顾的性格,大概是改不了了。 又在这样的难受劲里,依稀想起曾经看过的故事里讲梁正中先生,每晚临睡前看电影,无论演到多么精彩之处,都可以按点睡觉,等到第二天晚上再接着看,又一阵阵难受的时候觉得自己就是活该,管不住自己的人,就得承受这样的结果,可是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还是重? 恍惚之中,睡意袭来了,抬头看看窗外,原来夜尽天明了! 2018.8.23晨 郭江妮 分享是一种美德,福往者福来! (添加关注,每天更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