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有味是清欢

 慢悠悠的虫子 2021-03-10

怕极了悲伤,矫枉过正,觉得一切的欢,不关浓淡,总是好的。逐欢而行,跌跌撞撞走过一段人生路,终于明白,有些欢,太过浓腻,无福消受,还是淡淡的好。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是什么?是冬日寂寥,焦黄的芦苇随风摆动是沙沙作响,风送的那种意境。清欢是什么?是日子越过越简单,但是心却越来越安宁,一个人的日子,张弛有度,不疾不徐,不喧闹亦不辜负。清欢是什么?是舍了火锅麻辣烫,熬一碗粥,蒸一屉素包子,慢慢地嚼,越来越觉得家常的滋味幽长。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有素心人,可以相对无言,共数晨夕,若果没有,好像也没有了那些惶然与寂寥。与流年俱老,与时光共欢,即使日子过不成禅,心里夜渐生禅意,读书,抄经,浇花,洗衣,做饭,都用心去作,俱生欢喜。淡然的生活,因为有了心底滋生的欢喜,便多了一种底蕴。生活是一张白底的宣纸,你轻轻浅浅间,涂抹了一张水墨,是清欢的样子!

原来顾不着,踮起脚尖想要去够着的人与事,都把它放下了,不攀附,不攀缘,不攀高枝。放下的瞬间,就不再纠结,不再自责,也不再哀怨了,将自己活成本来的样子,生活就过成了本来的样子了,原来那么多的不顺眼,也就渐渐眼顺,或者说你的眼睛已经不再去关注在外的东西了,几多繁华,几多绚丽,都无关无素静的心。心收拢了,人收敛了,清欢自来!

清心淡泊,知足常乐,是种心态,亦是一种境界。物欲横流,名利叠场,只有一颗淡泊的心方可不失气节,自守节操。想起写着篆体字,沉浸于自我的老爹说,“老百姓就要安守老百姓的日子,不要有非分之想!”心如莲,出泥不染,亦如兰,空谷清幽,不为名利折损人格,不为物欲熏心,想要的欲少,愈觉得内心的富足。不慌不张,安安静静,安之若素,守心如初,生命的芳华常在,人间的清欢不失。

林清玄说,““'清欢’实为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用一支温温和和清清朗朗的笔,把稀疏平常的东西写出了无穷无尽的韵味。“世间最为普通的事物,平中显奇,淡中有味。”淡中有味就是清欢。他说自己,“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评价淡然而中肯,是妥帖的汪风,是文如其人的清欢。

夏丏尊评价弘一法师:“在他,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小旅馆好,统舱好,挂搭好,破席子好,破旧的手巾好,白菜好,萝卜好,咸苦蔬菜好,跑路好,什么都有味,什么都了不得。”他挣脱名利情感的桎梏,从荣华富贵抽身,舍半生繁华,淡出世俗,归隐佛门,就是追随淡而去。“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土筵中甚不宜。”拒绝达官之邀,在青灯黄卷里品味淡的味道,寻那最纯粹的清欢!

再轻吟一次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细细地品味清欢。这是后人无论怎样都无法超越的至境,想要超越的人在刻意为之,而苏轼是“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的触景生情,也许后人在不刻意追寻,守住本心,留住本真的时候,清欢就安然同在了。

幽寂的冬夜,听键盘答答的声音,敲下这些淡然的文字,清欢漫生,宛若一株老梅,凌寒独开,盈满清香!

2018.12.9晚      郭江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