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拙

 慢悠悠的虫子 2021-03-10


《菜根谭》有云:“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未深时不懂这句话的意思,总觉得怎么能抱朴守拙呢?得不断地表现自己,展现自己,否则怎么能得到认可,怎么安身立命?

可是现在懂得,经典是不可颠覆与更改的,花开无须太艳,人不可太过聪明,懂得守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这个世界的聪明人太多,但是仔细看看,聪明人都吃了聪明的亏,却没有沾到聪明的便宜。如杨修,就是太过于聪明,太懂得别人的心思,被“鸡肋”害死了。如王熙凤,一世聪明,但为钱财害人命,使尽了伎俩,最终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聪明机巧偷奸耍滑,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而一个人,想要立足,想要长久,想要发展,一定要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基础,就是守拙。

守拙,就绕不过曾国藩。一个真笨真愚真钝真拙的人,却最终能够成就大业,能够明哲保身,还能够被后世之人视为楷模,是守拙成就了的。很多人把曾文正公的成功归结为勤、慎、恒等方面,他自己也如此说。其实“拙”才是这一切的底子。

曾国藩笨,自述“余性鲁钝”“秉质愚柔”,梁启超说他“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左宗棠说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都足以看出不聪明。

对于曾国藩的愚钝笨拙,有这样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曾国藩少年时非常勤奋,经常熬夜读书。一次,他背诵一篇古文,直到深夜还背得支支吾吾,他还是跟死自己磕,一直在背。家里溜进来一个贼,本来躲在房梁上想等他睡觉好偷些东西,可是苦等很久,曾国藩因为笨,背不会,就一直在在翻来覆去地背。贼大怒,跳下房梁嘲笑:“记性这么笨还读什么书啊?”然后贼将这篇古文流利地背诵一遍,然后扬长而去。你看,笨到连听书的贼都听会了他还背不会。

可是以机巧之质而取得赫赫战功,赢得流芳声名的又能有几人?

而曾国藩将抱朴守拙,大智若愚,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看作他坚守的人生哲学。



曾国藩爱读《老子》,得老子“大巧若拙”之真谛。所以有“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天道忌巧,天道忌贰,天道忌盈”的名言。

他曾在给宋滋久的信中写道:“吾辈读书人,大约失之笨拙,即当自安于拙,而以勤补之,以慎出之,不可弄巧卖智,而所误更甚。”

用人方面他主张多用朴实,才不外露,少心窍之人。“一味浑厚,绝不先露”,“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也是在谈守拙之重要。

在《送郭筠仙子南归序》中说:“君子赴势甚钝,取道甚迂,得不苟成,业不苟名,艰难错迕,迟久而后进,铢而积,寸而累,及其成熟,则圣人之徒也。”守拙,积寸寸之功,久而则近圣。

善于守拙者,胡适也算一个。胡适不可谓不有才,但做学问也好,做人也好,都会藏辉守拙,所以才有“世间如果有君子,名字一定叫胡适”的说法。

胡适早年尤其喜爱“智人贵藏晖”一句,便以藏晖为室名,针对文人们弄巧卖智、不学巧伪的恶劣风气,提出“藏晖”的重要性,于万花丛中收敛锋芒,韬光养晦。藏晖与守拙有些异曲同工的味道。他在给胡光信中说道:“老兄是绝顶聪明人,总未免锋芒太露,未免得罪人。这是聪明人很难避免的灾祸。”

胡适晚年曾说:“凡是有大成功的人,都是有绝顶聪明而肯作笨工夫的人。”大概是一生的体会与积累而得出的结论吧?



抱朴守拙,是处世态度,是虚心进取,更是一种明哲保身之策。

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庄子云:“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武林道语“入门先站三年桩”。苏轼曰:“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黄庭坚说:“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都是说了韬光养晦,深沉稳重,守拙抱朴的重要性。

仅以周濂溪《拙赋》作为结尾,与诸君共勉!

或谓予曰:“人谓子拙。”
予曰:“巧,窃所耻也,且患世多巧也。”
喜而赋之曰:“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

2019.1.24晚        郭江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