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感随笔

 慢悠悠的虫子 2021-03-10


经常会帮人改文章,而最怕的其实就是怀念妈妈的文章。就像网上点击率很高的那个《疫情之后,武汉人的朋友圈你敢看吗?》,说实话,生活已经够苦,所有悲情的东西,都会加剧那种痛苦,确实不敢触碰。

亲情,是很多人认为被写烂了的难出心意的体裁,但事实上你去读那些文章的时候,拨开文字的幕帘,也许文字的表达上各有高下,但再不会写文章的人,在念及父母的养育之恩,深恩无以报答的现实,“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那种情感,都是滚烫赤诚的,透过文字,都直抵心底。


最质朴的文字,最无私的情感。可是害怕触及,无非是怕那种沉重,“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声声泪,字字血,吟哦了几千年的诗句,表达的是同一个情感。那里有“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殷殷叮咛,那里有
“倚门翘首盼儿归”的热切盼望,那里有“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的温暖团圆,那里有“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愧疚难当,那里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的深恩难报。读来都是感动与涕泪盈眶。

母爱,是最无私的一种爱。母亲的离去是让一个人失了魂魄的无奈。确实是让人悲痛欲绝、伤心不已。可是思来想去,觉得人生不单单只有生儿育女,为子女的一生劳累与付出,为下一代、更下一代的生养繁衍,每一位妈妈,无论她生在怎样的时代,过着怎样的生活,走着怎样的人生,都不应该因为生养的责任、养育的艰难,生活的困顿、生存的艰难,剥夺了她作为生命个体的体验以及她对于人生的自我的追求。


她是一位妈妈,是她也一个女人,不属于宗祖、家庭、丈夫、儿子、孙子的女人,她也应该有她自己作为个体的生活和自我的人生体验,死后,在被子孙念及的时候,除了对她的付出的感激,对尽孝不及时的羞愧,更多的其实应该有欣慰与快慰来慰籍。她来过这人世,走过精彩的人生体验,她曾经快乐过,她就是她,独一无二的她,“不一样的烟火”,而子女,在回忆起她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是左一把泪右一把泪,而是我们曾经帮助她完成过什么心愿,在某方面弥补了她的遗憾,让她有更多的快乐,更值得的体验。

我们做不到庄子那样的豁达,能够在妻子去世的时候击缶而歌,但也至少在妈妈离开的时候能够很欣慰的说一句,她很安详地离开了,这一生她很知足,而我也尽全力去爱过她,人虽已远,但爱传承,这就够了。


《一个浪漫女人的墓志铭》里说,“她得到了,她梦想的永恒,那里,古老的石头躺在阳光下。”这样的境界,大概堪称完美,生前的满足,一定大于死后的荣光,至于悔恨之泪,沉重悲痛的意义其实并不大。

明白了死亡,人才可以活得更清醒与透彻,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妈妈,要尽量,活得出彩漂亮,而不是一味付出,憋闷一生掩盖属于自我的东西。每一位妈妈,应该是一个发光体,“你活成一个小太阳,才能把阳光投射给身边人”,但你首先是要温暖照耀自己的一生。而不是一个播撒清辉的月亮,只将光芒留给后人,自己却惨淡凄苦一生,让子女的回忆都充斥凄苦悔恨,让大家都浸泡于苦海之中。

但愿每一位妈妈早日惊醒,活出自我!

2020.5.24晚 郭江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