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老家——这里是中国

 风吟楼 2021-03-10


导读:《中国国家地理》李小波系列作品,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国家战略中,中原文化是典型代表,河中、山中、水中、地中、古中、人中、戏中、吃中,构建出“大中原”的黄河华章。

图片
图片

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的地理观,“天圆”笼盖的区域称为天下,“普天之下,莫非国土”;“地方”的周围环绕着滨海,“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历史时期的天下观,就是“择中建国”。古代王朝与诸侯的对话,就是“中”与“不中”的博弈。安阳殷墟甲骨文的第一个“中”字,形如飘扬的旗帜,捍域出河南中原的凌空大度:这里是中国。

西周建国后,雄才大略的周公姬旦辅佐周成王。他来到洛水与黄河的交汇处,观其流泉,相其阴阳,希望在国土的最中间修建一座无与伦比的城,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以宣示西周的统治权和话语权,史称“周公作洛”。古代把“城”称为“国”,于是,周公营建的洛邑,被称为最早的“中国”。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何尊上,清晰的记载了这一历史事实,“宅兹中国”四字昭告天下:何以为尊,我有中国。


考古中国的河南曙光
是玉琢的中国
是陶冶的中国
是模范的中国

二里头出土的玉器风格和工艺,彷佛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河汾地区的陶寺文化、巢湖地区的凌家滩文化和江汉平原石家河文化的精美玉器,汇聚温润于此。三千多件出土于商代王畿的玉器,玉料来自新疆田玉、南阳独玉、辽宁岫玉等“一口玉”的中国,器以藏礼,比德于玉。

在抟土烧制的窑炉中,10000年前的李家沟遗址,呈现陶器雏形;8000年前的新郑裴李岗文化,谱写陶瓷新篇;6000年前渑池仰韶村的彩陶文化,绘就一抹亮色;4000年前的龙山黑色蛋壳陶,黑亮细腻。从中国最早的二里头青瓷标本,到洛阳唐三彩,河南陶冶的,是中国人的大地情怀。

在制模就范的青铜时代,河南有最早的青铜器长流爵、最精美的青铜器莲鹤方壶、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大方鼎、最早金属铸币安阳市大司空村的商代晚期铸造铜贝等。大禹铸九鼎奠定华夏九州,犹如在地理空间画出的九宫格,四正四州(东、南、西、北)与四隅四州(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最后加上中间的豫州,一言九鼎,模范中国。


在古都苍茫的营建史上

河南是法天象地的中国

是匠心独运的中国

是历史轴心的中国

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了最早的青龙白虎图案,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南方朱雀的天文玄象,映射在地理条理之中,开启了法天象地的匠心独运。太阳如火,180万年的芮城西侯度文化是目前最早的华夏火种;石器时代的圆形建筑和方形聚落建筑,是“天地方圆”的建筑肇始;从《周礼·考工记》到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构建了“匠心中国”的范式。

周公营建最早的洛阳城,是西边为城、东边为廓的双城结构,坐西朝东的格局,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东汉的洛阳城,南宫与北宫的格局奠定了南北中轴线的转变,作为政治中心的南北宫与南部灵台等宗教建筑,构建出“人文与神文”的通道;武则天时期修建的“七天建筑”,上应北斗七星,从龙门天阙到天街、天门、天津、天枢、天宫,一气呵成,号曰神都,“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只有河南,才会把中国古都的东移南迁历史轨迹,画得如此完美。从横向的关中到中原轴线,黄河孕育的5大古都(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安阳),4座在河南,纵向的华北与江南的轴线上,大运河又串联起与丝路共舞的“十字枢纽”,驻马店的马力与丝绸之路的驼铃,再次连接起亚欧大陆桥和“一带一路”的非凡动力。


在中华文明传承的渊薮中

河南是根祖的中国

是典藏的的中国

是浪漫放歌的中国

豫州居天下之中,得扶舆秀杰之气,钟灵独厚,而河洛尤为万事文字之祖。伏羲女娲创世纪,炎黄子孙开天地,尧舜禹人文始祖创造历史,千年传说行吟至今;甲骨文和金文的刻骨民心,让河南缔造的汉字文化圈得以传承;“河图洛书”演绎的群经之首《周易》,鹿邑老子故里的《道德经》,漯河许慎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第一座寺庙白马寺的“释源”,少林禅宗祖庭的中华化佛经,嵩县程颐、程颢的理学之宗等,无数中国文化的原典成为永恒的经典;竹林七贤的魏晋玄音,汉赋洛神的飘逸华章,唐诗宋词的青春浪漫,百家姓之源的血脉诵读,也可谓历史最浪漫的放歌。另外还有画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荆浩开创的“中原山水”,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而《清明上河图》的不朽从画中走进今日的开封盛景。


河之南,土之中

人杰地灵的中原大地

流淌着黄河的中国

矗立起五岳之中的中国

“几”字形的黄河在河南舒展东流,水利孕育的沃土,是中华民族治河安邦的精神体现。从大禹治水到明代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的“河务、漕运”,古代的治水智慧在三门峡、小浪底等地的著名水利工程中延续。自西向东流淌的黄河,通过上游中游下游的通力合作,通过干流与支流的协同,治水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精神纽带。“黄河宁,天下平”,历经忧患的黄河,永远是造福人民的“母亲河”。

根植于黄河的“根与魂”,夏商时期的“五谷”“六畜”传统农耕模式基本形成,应时而动的“二十四节气”在这里诞生,成为奉献给人类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北魏时期的《齐名要术》,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农业著作;唐宋时期的茶饮习俗,推动茶叶成为走向世界的“东方树叶”;中医的起源和发展,催生了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四大发明”在这里诞生,创造了天工开物的中原奇迹。

河南的山川形胜中,背靠秦岭的东延支脉,左太行,右大别,形如巨大的中华扇面,向东敞开。在藏风聚气的山河环抱之中,五方之民,五方之音,五行之性,五岳之山,在这里开合吐纳,历史的变易伴随着文化的不易,黄河因为治水而奠定九州,九州因为五岳而五方稳固。清代著名学者魏源赞叹中国五岳的名山姿态:“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嵩者,高而大也,河南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定力,神定气闲的矗立起“中岳”地位,有功夫,来少林,不需一会功夫,就能领略千年文化的功夫。201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34届大会上,登封的8处11项历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少林寺的塔林、初祖庵、常住院,会善寺、嵩阳书院、中岳庙和东汉三阙,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39处世界遗产。在大会的审议环节,河南以“天地之中”的主题进行陈述,尽管有专家因为跨文化的误解提出异议,然而,河南老家以河岳的文化自信,成功向世界宣布:中不中?中!

图片

黄河文化在河南展开了瑰丽的画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载于《中国国家地理》

END


图片

更本微信号同步的试题课件和资料电子版可扫描二维码加入小红圈或知识星球下载

海宁中学地理组(知识星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